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本校成果» 吴志功:明确要求 遵循规律 凝练项目 优化制度 实现梦想

吴志功:明确要求 遵循规律 凝练项目 优化制度 实现梦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治国理政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大胆探索和创新实践,提出了许多重要论述和精准判断。笔者认为,贯穿其为政要义和施政理念最基本、最核心的思想元素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纷繁复杂抓关键、顺势而为促改革,简单说来,就是抓住了哲学视域的唯物辩证法,让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思想认识领域和各项具体工作实践中得以回归并升华。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五四青年节在北京大学的讲话中指出:“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没有特色,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依样画葫芦,是不可能办成功的。这里可以套用一句话,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哈佛、牛津、斯坦福、麻省理工、剑桥,但会有第一个北大、清华、浙大、复旦、南大等中国著名学府。我们要认真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更要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总书记的这段话,尤其是扎根中国大地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论述,是基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方向所做出的科学判断,对我们做好大学的各项实际工作具有强烈的现实指导意义。

  本文结合自身工作,围绕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这个中心议题,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深刻认识并牢牢把握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新形势和新要求

  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如何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这是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对中国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第一,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社会主义强国之梦的历史的、现实的和未来的必然选择。纵观世界强国发展的历史,大学强则国家强。任何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都离不开强大的高等教育的支撑。英国的强大离不开牛津、剑桥,德国的强大离不开洪堡大学,美国的强大离不开斯坦福、麻省理工大学,历史的选择如此,现实的和未来的选择也是如此。在以科技竞争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必然离不开高等教育的智力支撑。

  第二,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是中国办什么样的大学的必然选择。任何国家的大学教育都是在特定生产关系下进行的,都不能离开一定的社会制度,不能不适应一定的社会需要而孤立存在。高等教育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必须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也必然具有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因此它应当扎根于中国的土地,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继承中国教育的优良传统,适应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

  第三,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是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第23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对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作出重要指示,强调高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高校根本性质的界定,指明了办好高等教育的大前提,即必须在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这个根本问题上形成共识。《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中办发〔2014〕55 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4〕59号)文件,把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赋予中国大学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大责任和使命。

  第四,把握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大势。当前,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对国家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专门提出的能源消费、能源供给、能源技术和能源体制四方面的“能源革命”问题,对肩负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重要使命的高校,尤其是华北电力大学这样的行业特色型院校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高校要把握我国“一带一路”和提升软实力的新机遇,深刻把握现代科技发展的大势,主动融入国家战略,通过建设高水平智库和人才培养,为提升中国的软实力作出贡献。

  面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面对社会、企业、家长和学生对高等教育的新期待,中国大学作为高端人才的培育者、科技创新的引领者、社会发展的推动者、优秀文化的传承者、人文交流的先行者,必须要顺应历史的趋势和世界发展的潮流,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加强科技成果的获取和转化,推进协同创新,加强高端智库建设等方面发挥服务国家和社会的职能。与此同时,中国大学更应该充分彰显大学的中国特色,明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

  中国大学的特色主要体现在:要把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作为大学的第一要务;要把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大学的根本任务;要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要坚持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要强化思想引领,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要更加注重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于西方的先进经验,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不断改革和完善高校的管理体制机制。这是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重要特征,也是党和国家对如何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要求。

  二、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把握并遵循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

  问题的本质就是目标要求与现实的差距,也是事物的矛盾,是需求与现实不适应的矛盾,哪里有矛盾,哪里就有问题。有了强烈的问题意识,就有了进取求胜的动力,脱离了对问题的关注,脱离了对未知的探索,就很难做到解决问题。当前,我们面临的根本问题就是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如何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我们必须在这个根本问题上形成共识。把建设高水平大学的目标要求与学校发展的现实对比,就会发现我们的比较优势是什么?存在哪些差距?制约学校发展的软肋和问题在哪儿?这样才能更有力地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把握规律。所谓规律,就是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中本质的联系和必然的趋势,是对事物影响因素相互联系的准确把握。按规律办事,就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关于规律的基本观点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有遵循规律,才能够把握事物发展的本质要求,然后根据本质要求找到发展的战略结构点,抓住发展的主要矛盾。教育领域有各种各样的规律,如创新人才培养的规律、科学研究的规律、学科建设的规律,但归根结底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对教育规律的认识。马克思主义教育规律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同时人是可以改造环境的。如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一条根本的规律。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也有很多教育规律,如知行合一、因材施教等。规律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我们既要遵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一般规律,更重要的是要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特殊规律,这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重要前提。

  三、凝练项目,设计科学的模式

  项目是指一系列独特的、复杂的并相互关联的活动,这些活动有着一个明确的目标或目的,必须在特定的时间、预算、资源限定内,依据规范完成。项目的主要特征是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如我国的“596”工程,在短时间内整合全国力量,打破各种利益藩篱,集中力量重点突破,终于在5年时间内自主研制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这就是项目的优势和主要意义,对于大学来说,项目是实现大学发展战略的载体,对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项目的凝练必须体现以下几点:必须顺应国家的大势,必须体现党和国家要求,必须把握问

  题,遵循马克思主义教育规律,必须突出学校优势。我校在这方面有很好的例子。学校从2009年开始实施“把绿色电力送到雪域高原”“绿色电力照亮长征路”等大学生新能源科技教育扶贫服务行动,采取“送设备、送光明、送人才、送服务”的方式,探求解决西藏等无电地区的用电对策。项目之所以成功,就在于它体现了社会大势、国家要求和人才培养规律,是国家需求、学校优势和人才培养规律三位一体的结合,也是爱专业、爱国家、爱人民的具体体现,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公平、富强、和谐与人才培养的要求的结合,体现了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实践能力的规律。

  所谓模式,就是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实现项目的具体路线和途径。不同的项目,核心价值观不一样,时空条件不一样,选择的模式就不一样。要运用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每个项目特定的条件设计科学的模式。在我校“绿色电力”的项目中,学生根据不同情况运用了不同的模式,分别采取了公平模式、富强模式、和谐模式。把“绿色电力送到雪域高原”公平模式,解决了西藏拉孜县节村、新疆建设兵团12 师104团二牧场等无电区农牧民的生活用电问题,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平理念。富强模式的案例是:进行试点和调研后成立了公司,针对内蒙古牧民对用电系统的反馈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发明,解决了因为恶劣天气而造成的发电效率低和设备使用寿命短等问题,并引入了如割草机和水泵等生产设备,提高当地牧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经过大学生们推广使用,当地牧民现可用电量从原来的0.18度/日增加到6度/日,提高了33倍。和谐模式的设计,就是通过新能源技术网站的建立、科研项目的设立,推广绿色低碳能源的使用。通过项目的实施,学生在服务社会、服务民族、服务国家的过程中培养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责任感。2014 年我校创行团队凭借这个项目夺得创行世界杯全球总冠军。

  四、优化制度,实现梦想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所谓制度,就是政策和策略的综合体,对项目的实现至关重要。路径和模式确定之后,制定什么样的政策、策略,就成为确保项目实施的关键点。制度具有多样性和权变性。多样性是指任务很多,不同的对象有着不同的特点,就要设计不同的制度。有历史的、现实的、未来的,有教学的、科研的、有知识转换的,这些都需要不同的制度。所谓权变性,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制度也具有优越性和竞争性,优越性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竞争性就是制度能够最大限度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激发最大潜能。制度的优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只有不断创造具有竞争性和优越性的制度,才能够充分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也才能够凸显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梦想是最令人心动的旋律,又是最引人奋进的动力。实现中国梦、强国梦,对我们而言,就是深刻理解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新形势,明确党和国家对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新要求,紧紧围绕如何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这个根本问题,在马克思教育规律的指导下,凝练重大项目,设计科学的模式,优化实现项目的制度,把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大学的重要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贡献。总的来说,高水平大学建设事业中的任何一件大事都需要认清发展形势,明确党和国家的要求,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遵循发展规律,凝练高水平大学建设的重大项目,设计科学的模式,优化实现项目的制度。这是一个前后衔接、有机统一的战略思维和执行模式,是把高水平大学的奋斗目标转化为一个个工作业绩的重要抓手,对学校的改革发展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本文作者吴志功系华北电力大学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