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本校成果» 王建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系统性辨析

王建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系统性辨析

  作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途径,实践教学已经得到了相关部门和任课教师的广泛认可。然而,到目前为止,人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涵、原则与基本形式仍没有达成一致的认识。本文拟对这些认识中的一些观点做一系统性辨析。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内涵辨析

  以哲学观点来看,实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实践与思想相互共通, 是指人类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是人们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有意识的活动。换一个角度看,广义的实践是思想的内部斗争和与外斗争的总合,或者说实践是对人的物质活动和思想活动的统称。广义的实践以思想为本,没有思想参与的物质活动是不足以称之为实践的。实践不能脱离思维和认识独立存在,实践需要思维产生的实践意识作指挥,思维需要认识获得的知识作基础, 没有思维和认识就没有实践,思想是实践最基本的东西。所谓思想的与外斗争,就是思想与物质的斗争。所谓思想的内部斗争和与外斗争的总合,就是在思想与物质的斗争过程中,必然包含着思想的内部的变化与调整,即思想的内部斗争。狭义的实践是与理论(认识) 相对应的范畴,是思想之外的实践,是理论认识的运用,是区别人以精神、观念的方式把握客体的活动。

  从对实践的分析来看,教育也是一种实践活动。 一方面,它可以被看成是一种人的社会化活动,即实践活动;另一方面,作为一种人格和素质技能提升活动,它是在师生相互影响、 相互创造的对象化活动中发生的,因此也是一种实践。总之, 教育活动从其本质来看,其本身就具有实践的特征,属于一种实践活动。教育活动目标的实现的过程主要是通过教学活动实现的,因此教育就是教学的实践过程。

  随着教育理论的深化,教学活动越来越不再被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因此,在人们的教育思想中,教育活动开始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堂外教学等多种内容。而由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更倾向于理论知识的讲解和传授,所以往往被直接称为课堂理论教学。与此相对,课堂外教学活动因为更多的是采取参与到现实社会和生产活动的过程中来实现教学目的的形式,因此更多地被称为社会实践教学。 但是不管是社会实践教学,还是课堂理论教学,都是教学目标实现的对象性活动,是师生思想的内部斗争和与外斗争的总合,整个的课程实践过程不管是对施教者还是受教者都是一种思想认识观念、人格与精神的升华。因此,任何教育活动,包括“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都不能仅仅被视为单纯的理论传输与知识讲授过程,应该被视为一个系统的实践过程。 而其“ 教学实践” 的效果如何则主要由实践过程实施的好坏决定。

  必须指出,最广义的实践教学容易将教育过程中的实践观念泛化,但是将实践教学局限于课堂外的社会实践教学的观点,将会使得实践教学的指导性失去其应有的意义,不能对提升整体的教学效果发挥最佳的指导作用。 因此,一方面我们不能将实践教学过于泛化,另一方面也不能将其过于局限化,正确的原则应该是,根据不同的课程性质,适当划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界限。

  总体而言,高校的全部课程可以分为三类:工科、理科和文科。工科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最容易划分的,其课堂实验、训练中心的试验和工厂的实践都可以归为实践教学,除此之外都应该可以归为理论教学。理科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划分就相对较难,相对于具体科目虽然其划分会有区别,但其实践教学一般还是能够较容易地区分出来,比如应该包括课堂实验和研究实验等。而文科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划分则是最难的。除了参观、考察、调研等活动外,似乎人们很难再从“舞文弄墨”的文科课程教学中划分出实践教学来 。但是我们必须指出,作为一种有目的的对象性活动,文科教学的目标不可能是培养学生的设计制造能力、研发创新能力等,而是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价值判断能力。在这一目标下,除了从教师指向学生的单向的理论和知识体系的讲解可以被认为是文科的理论教学外,凡是学生能够参与进来的,过程中包含了学生思想的内部斗争和与外斗争的所有教学活动都应该被认为是文科的实践教学。

  “文科”特征尤其鲜明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的主要目标突出表现为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和政治观。因此,凡是能够有利于这一目标实现的,任何包含学生参与的,能够引发学生思想的内部斗争和与外斗争的所有教学活动都应该被认为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

  因此,高校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不能再被认为仅仅是相对于课堂教学而言的课外教学和校外教学,诸如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劳动等活动。应该说,这些活动只是实践教学的一部分,或者说是社会实践教学。除此之外,高校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还应该包括课堂实践教学和校园实践教学。所谓课堂实践教学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实践教学,主要指学生动口、动手的课堂辩论、发言、演讲、课件展示等;另一种是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实践教学,主要指除课程理论内容和体系外的案例分析、历史讲解、热点分析、社会难题解答等。所谓校园实践教学主要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引导学生开展有利于提升自身人文素养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和政治观的各种校园内的学生活动。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目标与原则辨析

  任何教学活动的目的都应该服务于提升教学效果的目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基本目标也是如此。具体而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应该做到能够有利于提升学生对课程理论的认同度,深化和巩固学生的认知,切实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和政治观。进一步而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目标就是,在教师对基本的理论问题讲解完成后或讲解过程中,通过各种实践形式,促使学生自己展开思想的内部斗争和与外斗争,从而使得学生对相关思想政治理论形成切实的感受和领悟,并最终接受。这一目标包括几个具体的环节:一是要吸引学生的身心参与进来。二是要切实促使学生的思想展开斗争(内部斗争和与外斗争)。三是引导学生的“ 思想”实践坚持一个正确的方向,即引导学生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和政治观,反对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和政治观。

  要实现上述目标,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设计中,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一)要能够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最终是要通过学生的思想改变和完善来实现的。从生理来看,接近或已经成年的大学生,其思想中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和政治观虽然尚未成熟、稳定,但绝不是空白。因此,要引导学生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和政治观,就必须研究大学生,尤其是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有针对性地展开实践教学。当代大学生具有知识面宽,接受能力强,思想活跃,有一定的思想独立性和批判性的特点。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背景下,面对国内社会转型和社会利益结构调整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以及国际上各种思想文化的冲击,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复杂多变,而且容易出现叛逆性。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必须要有针对性地解决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问题,只有解决了思想中的问题,才能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

  (二)要灵活多样,具有足够吸引力

  实践教学目标实现的关键是学生的积极参与 ,因此,实践教学活动必须要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切实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其中。这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生命力之所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的实现主体在学生,没有学生的思想观念的转变,就不可能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的使命。思想的转变必然是思想主体的内在行为,只有当思想主体有了内在的积极性,这一目标才能够实现。也就是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不但需要当代大学生的“身体”参与,还需要学生从思想上主动积极地参与,只有如此才能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那么,对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而言,其教学活动就需要有足够的吸引力,以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对所有的教学活动,这一点是需要的;对实践教学,尤其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这一点尤其重要。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从形式和内容上都应该做到灵活多样,通过提升实践教学活动的吸引力来吸引学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从而实现通过“ 实践”切实转变学生思想状况的教学目的。

  (三)坚持以实效为主的原则

  衡量教学成功与否的根本标准就是看教学活动是否取得了切实的实际成效,是否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也必须坚持以实效为主的原则。理解这一原则,我们需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实践教学形式不要盲目求新求异,求规模,求投入,应该以达到教学效果为衡量标准。只要能够合理设计和掌控,一次传统而普通的案例分析可能远比一次费时费力的外出参观考察效果要好。二是要注意教学投入与收益的衡量。当然,这里的投入与收益绝不是仅仅指经济学上的与金钱有关的投入和收益,它也包括教学时间和教学设施的使用。从理论上来说,任何目标,只要有无限的资源和时间去投入总能够实现,但是对任何主体而言,资源和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教学资源和时间也是有限的,我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应该追求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好的学生思想状况转变的效果。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形式辨析

  实践教学形式辨析实践教学是一种笼统的说法,其实现要通过多种具体形式载体来完成。前面已经指出,高校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应该包括三类:课堂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下面分别说明这三类实践教学的具体构成。

  课堂实践教学主要指教师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在课堂上采取氛围营造、案例讲解、视频音频播放、图片数据资料展示、提问、课堂讨论、课堂主题活动、专题研讨、学生演讲、学生辩论等形式开展的实践教学。课堂实践教学实施的关键在于,在教材理论内容讲述之外,通过灵活的形式吸引学生参与到对理论内容的思考、反思、探索、接受、感悟等思想实践的过程中,通过思想的实践,提高对自身思想观念的改善或完善。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我们应该把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的理论内容除单纯的理论介绍外的分析、讲解、探讨和解疑释惑的过程也视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的一个环节。从实践的视角重视,或者说重新审视这一环节,强调其中学生思想参与的重要性,解决学生思想观念单纯被动接受和参与积极性不足的问题,将会极大地改变现有的课堂教学效果。这种课堂实践教学的实施关键就是要改变教师作为课堂组织者的教学观念,不能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单纯地作为理论的传播过程,而应该更主要地将其作为帮助学生提升和转变思想观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和政治观的过程。在教学观念转变的前提下,任课教师应该着力重新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将教学课堂转变成一个在教师指挥下,全部学生都能有效参与其中的思想实践的训练场。比如:让课堂氛围感染每一名学生,让其思想在氛围触动中有所改变;选择与学生兴趣点密切相关的案例,以案例的吸引力来引导学生思考其中所反映出的思想、理论问题;选择播放与课程相关但又有感染力的视频音频,全方位引导学生对理论问题的反思。

  也就是说,对课堂实践教学的认识不应该局限于课堂讨论、学生展示课件、学生讲专题,学生辩论赛这种外在的实践形式的运用上。这些形式可以用,而且应该用好,但是关键的关键是要注意这些活动所涉及的主题和具体组织过程是否吸引学生发自内心地主动参与进来,从而真正做到思想的实践。

  校园实践教学指的是在教师围绕课程的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围绕学习主题开展校园调查活动、校园公益活动、校园技能大赛、校园社团活动以及附带一定主题的校园文体活动,以各种活动形式增进学生对所学理论内容的切身感受,从而提升学习效果。校园实践教学活动较之课堂实践教学活动更难以控制,所以往往容易流于形式,看似热闹,实则对学生的思想观念的提升效果不大,但是操作得当,却能起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对现实问题热议,从而切实改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效果(对“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尤其如此)。校园实践教学活动较之课堂实践教学活动对任课教师的组织安排要求更高一些,要想取得好的效果,一定要事前制订详细的活动方案和问题应急预案。

  社会实践教学主要指的是,在教师组织或指导下,学生通过参观、社会调查、志愿者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等形式,感受所学理论,实践教学理论的教学活动。由于近些年来,人们对实践教学的关注主要就是针对社会实践展开的,因此,很多院校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已经开始针对性地开展了不少社会实践教学活动,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比如:不少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带队组织部分班级或部分学生代表利用课余时间到法庭旁听审判,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知名企业或社区村镇;或布置学生利用寒暑假根据调查题目到农村、社区、企业和居民户进行社会调查并撰写社会调查报告;或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但是,一直以来,社会实践教学所存在的投入大、风险大、普及性差等问题,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根本的解决途径,因此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作者王建红(1978—),男,河北曲阳人,华北电力大学政教部副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方法论研究。基金项目:华北电力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 思政课课堂实践教学的综合创新”成果;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研究(资助)项目)

  

  参考文献:

  [1]卢诚.高校思政新课程实践性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7,(5).

  [2]李春梅,俞丽君.高校政治理论课课堂实践教学模式探究[J].学习月刊:下半月,2008,(10).

  [3]周超光.论课堂实践、校园实践、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高职政治政治课实践教学模式[J].黄河之声:科教创新版,2007,(3).

  [4]李琴.浅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观点”[J].当代教育论坛,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