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高教专题» 高校讲话集锦» 哈尔滨理工大学副校长房文斌在2017级研究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哈尔滨理工大学副校长房文斌在2017级研究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下午好!

  2017年的秋天,注定会成为一个难忘的秋天。1136名硕士研究生和80名博士研究生进入了哈尔滨理工大学学习。受校党委书记赵国刚教授、校长李大勇教授的委托,我代表学校对同学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同时,也对同学们能够进入高等教育链条的最高端——研究生的学习表示热烈的祝贺!在这里,我们还应该感谢一路以来父母和家人给我们的陪伴。感谢我们这一路上帮助过我们的所有人,让我们用掌声对他们表示感谢!

  祝福和祝贺的话真的可以说三遍。刚才在校生代表王美琪同学和新生代表王涛同学,表达了对同学们真挚的的祝愿、祝福和祝贺;导师代表李文娟教授对同学们提出了殷切的希望。我想,这些殷切的希望里包含着哈理工“知行统一、博厚悠远”的校训,也包含着哈理工“诚实做人、踏实做事”的文化传承,更包含着哈理工“崇尚学术、崇敬学者”的科学精神。我想,经过几年的研究生学习,你们带着这些元素和符号,不管走到哪里,都会是一个自豪、自信的哈理工人!

  经济学家郎咸平说过一句话:“年轻是本钱;但不努力就不值钱!”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是有差别的,本科的学习是learn,学到的是knowledge;而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必须是study,获得的最后结果是wisdom,可以通过研究的学习来获得学问和智慧。人类的文明已经有4000年了,这4000年来,支撑人类发展的是三门学问,从时间维度来说,分别是:神学、哲学和科学。

  研究生既然是做学问,我想就人类的这三门学问给我们的启示,和大家一起分享如何度过研究生的几年时光。

  第一门学问——神学给我们的启示:从现在开始,一定要有信仰。对于信仰,易中天给的定义是:信仰就是对超自然超世俗的力量及存在坚定不移的相信以及超理性的道德约束。

  神学的第一个关键词是相信。当今社会,有钱的人很多,有权利的人很多,有高学历、高学位的人也很多,但是有信仰的人不多。“90后”有两个普遍的社会心理问题,一个就是认知不协调:当理想和现实矛盾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经常会采取一些逃避甚至欺骗自己的行为。譬如:故意翘课、睡大觉、玩游戏;还有一个现象叫空心病,北师大的一位教授对空心病的定义是:空虚迷茫。我的总结是:你们外表年轻,却包裹着一个非常脆弱的心灵,缺乏毅力、缺乏行动。北大中文系的一个毕业生叫卢新宁,现在是人民日报的副社长,他在2010年中文系毕业典礼上说过这样一段话:我唯一的害怕,是你们已经不相信了——不相信这个世界学术不等于权术,不相信规则能战胜潜规则,不相信学场有别于官场,也不相信风骨远胜于媚骨。在这个怀疑的时代,我们依然需要有信仰。要做到有信仰,我想我们的老师应该首先要做到值得学生尊重,老师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分数和Technique,还有信念和Love;导师还要教给学生人生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这要求老师首先要对人生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有了解,如果我们对此都没有了解,怎么能教给学生?换过来说,学生也要配合。首先,要学会忍受社会的不确定性。你们还年轻,偶尔对社会迷茫是再正常不过的。其次,要学会阳光心态。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网络上有个笑话:如果这个人一帆风顺的话,在心电图上说明这个人就挂了。

  神学的第二个关键词是道德。美国人上岸16年就建立了神学院宣讲道德,告知人们怎么做一个高尚的人。160年才建立法律体系,所以法律管的是底线,更高的约束靠道德。中国有句古话: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一个基本的道德要求。还有一个更高的要求:“立言”、“立德”、“立功”。能够做到这三样,那是圣人。所谓“立言”,就是要为世界留下影响世界的学说;所谓“立德”,就是成为社会的典范、模范;所谓“立功”,就是对社会的发展起到推动的作用。把它翻译成现代话,就是作家梁晓声说的一段话:无需别人提醒的自觉;发自内心为别人着想的善良;承认约束为前提的自由。同学们,如果你们能从神学的学问里,理会到什么是坚定不移的相信,什么叫超理性的道德约束,那么你就是一个有信仰的人。而一个有信仰的人,不管你成不成功,我相信你至少不会迷茫!

  第二门学问——哲学给我们的启示:从现在开始,一定要有智慧。哲学的定义是:爱好智慧。

  哲学的第一个关键词是反思。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而不习乎?说的什么概念呢?就是做一件事,问问我们自己是否尽了最大的努力?我们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守信?我们对老师教给我们的文化知识是否做到了温故而知新?人之所以不同于其它动物,就是人类的基因中有自我修复和自我纠正的基因。2011年时清华大学迎来了100年校庆,半年的时间给了我们一组数字:78位两院院士,副部级以上官员70位,还有152位福布斯富豪榜人物;而同一年美国麻省理工建校150周年,这所培养了8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6位菲尔兹奖获得者、还有21位图灵奖获得者的大学没有隆重的庆祝活动,而是进行150天的反思,反思过去,反思如何接近未来世界的科技前沿。对比之下,我想我们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真的still have a long way to go!Do you agree?

  所以说,一个懂得反思的民族一定是被世界尊重的民族,比如德国;一个懂得反思的大学会建成世界一流的大学,比如MIT;一个懂得反思的人一定会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比如从现在开始努力的在座的你们!

  哲学的第二个关键词是读书。去年,泰国社交媒体网站上发了一段视频,日本一个中学代表团途经泰国清迈机场转机,在等待的过程中,50多名日本中学生,没有人上蹿下跳,没有人玩手机,而是每个人一本书整齐坐在地上安静的看书。事后泰国的媒体一片惊呼:日本这个民族太可怕了。日本这个民族年人均阅读超过17本,二战后至今已经培育了27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世界上还有一个最爱读书的民族就是犹太民族。犹太人在全世界不到1000万人口,但是它的阅读量是人均每年读书64本,那就是一周要读1本以上的书啊!全球881人获诺贝尔奖,犹太人就有162人,占其中的20%,这个民族为世界的科学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我们国人的平均阅读量才4.3本,同学们,我真想问一问:你上一次去图书馆看书是什么时候?你最近一次去书店买书是什么时候?是一个月?两个月?还是几年前?一个民族有多少人在看书,在看哪些书,决定了这个民族的精神境界,也影响着这个民族的未来。同学们,读书不能让你成为富翁,但至少能让你成为最优秀的自己。

  如果从哲学这门学问中爱上反思和读书,能够从中领悟一些真理的话,我想你最后会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而一个有智慧的人,不管在人生路上面对什么困难,都会发现机遇。

  第三门学问——科学给我们的启示:从现在开始,一定要有创造力。科学的定义: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总体把握或认识。

  科学的第一个关键词是质疑。世界上有两个著名的“之问”,一个是世界的,一个是中国的。英国著名史学家李约瑟之问:“尽管中国古代有四大发明,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中国的风筝放了2300多年,为什么没有产生空气动力学;中国的鞭炮也放了2100多年,为什么没有产生爆炸力学?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因为我们的教育一直没有学会科学的精髓,科学的最高境界是质疑。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我们一直被灌输了一个观念:课本上说的都是对的,老师说的也是对的,只要照课本和老师说的去做,我们就能拿高分,老师就会高兴,家长就会高兴,你自己似乎也很高兴。但是教育家雅思贝尔斯说过一句话:教育的实质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心中的灯点亮。美国的教授经常会对研究生说一句话:我不赞同你,但我支持你。我希望哈理工的各位教授从今天开始,能够有这样的胸襟,允许和提倡同学们提出质疑和问题,同时希望在座的同学们能够有勇气敢于提问,善于提问。古语云:名师出高徒。倒过来念:徒高出师名。名师出高徒是教育者的责任和义务,徒高出师名才是教育者最终的追求目标,也是这个社会真正进步的动力!

  科学的第二个关键词是创新。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鸡蛋从外部打破就是食物,从内部打破却是生命。创新可以无中生有,也可以做到极致。为了重新设计苹果系统的界面,乔布斯几乎把鼻子都贴在电脑屏幕上,对每一个像素进行比对,他说:“要把图标做到让我想用舌头去舔一下。”极致细节。能把技术、艺术、工业设计融为一体的CEO就乔布斯一人,过去没有,未来五十年也很难,苹果彻底改变了我们对电子产品的认知。

  同学们,年轻的确是本钱,但相对于地球的46亿年和人类文明的4000年,我们研究生生涯这几年的时间稍瞬即逝,在你们最该学习的年龄,请你们千万不要选择懒惰,你有责任和义务去成为你想成为的那个人。我相信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若干年后,回过头来看,你一定会感激今天特别努力的自己!

  同学们,让我们共同期待,若干年后在座的你们都能交上一份让你、我、学校和社会都满意的答卷,老师相信你们,更祝福你们。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