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高教专题» 高校讲话集锦» 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刘利在2017级研究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刘利在2017级研究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开启潜心学术的新征程

亲爱的同学们、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今天,来自中国各地和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研究生同学在这里欢聚一堂,隆重举行北京语言大学2017级研究生开学典礼。首先,我要祝贺同学们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如愿以偿,在北语这座富有学术魅力的校园,开启潜心学术的新征程!我还要感谢你们加入“小联合国”,为这座充满多元文化的美丽校园增添新的活力和光彩!

  北京语言大学已经走过了55周年的历程。这所55年前以汉语预备教育为主体的单科性学校,与共和国的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同步发展,不断壮大,今天已经成为以语言教学与研究为主要特色和优势、相关学科协调发展、教学与科研并重的国际型大学。北语拥有全国最为强大的语言学专家队伍,诞生了中国第一个面向外国留学生的汉语言本科专业,第一批本科层次、研究生层次的对外汉语专业,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方向的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点,对外汉语研究中心、中国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中心、语言资源高精尖创新中心等一批学术机构,跻身各类重点研究基地行列。尤其重要的是,北语以语言文化学科为特色,几十年来已经形成了传统文化与现代学术相互交融、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互鉴共享的丰沃校园文化土壤。这种得天独厚的校园文化使得北语的学生具有了开阔的眼界和优异的国际理解力。作为北语的研究生,未来几年,你们将能够充分领略北语的学术实力和文化魅力,并将从中获取很多能够长久地对你人生有用的宝贵财富。

  同学们,你们在结束了前一阶段的学习和工作之后,选择了向高等教育的顶峰继续攀登。这必将是你们人生中一个重要而意义深远的决定。顾名思义,研究生是学生,但又不是普通的学生,而是能够相对独立地从事学术研究的学生。作为老师,作为一名曾经的研究生,今天我想跟新同学们谈谈,与一般的“学生”相比,以“研究”为定语的北语学生意味着一种怎样的学习。

  第一,“研究”意味着一种求知为学的水准。

  作为研究生,要尽最大努力潜心于学业,心无旁骛,笃学深思,立志把学问做到超越自己、超越前人的深度和广度。

  学校是学术的殿堂,是提供给广大研究生同学切磋学术、砥砺意志的最好场所,是青春奋进号列车的最后一座加油站。研究生阶段是奠定学术基础的关键时期,是孕育创新成果的一个重要时期。在这几年里,你们的人生阅历日益丰富,逻辑思维能力日趋成熟,青春的锐气与蓬勃的创造力正在走向高峰。抓住这个关键阶段,使自己的学识朝着“硕”和“博”的目标发展,是研究生自我塑造的核心目标。“硕”和“博”都是“大”的意思,这个“大”应该有深度和广度两个层面的理解。

  从深度上讲,应该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与专门课题的研究来历练思维,提升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立思考、准确表达的能力,使自己为学的水准真正达到“研究”的层次。从广度上讲,我国古人就曾把“博洽多闻”之人称为“通儒”,这个“通”字就是广度上的要求。从一般的意义上讲,做“通儒”就要能够博观约取、知古通今,或者说在“通识”上达到较高的水准。而从学术研究的意义上讲,新时代的学术呈现出一种明显的发展趋势,那就是学科的交叉、融合日益成为科学研究的取向。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家要想成为学术上的“通儒”,就要更加注意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不但要对本学科各个主要研究方向有所涉猎,还要对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有所了解。同学们此前或多或少都有过一些从事学术探究的经历,但要使自己所从事的探究活动真正达到“研究”的水准,超越自己,乃至超越前人,则还需要在这几年当中刻苦研读,勤奋思考,严格历练。

  第二,“研究”意味着一种经世济民的情怀。

  作为研究生,不但要有家国担当,还要培养世界眼光,努力以术业的专长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和谐进步贡献力量。

  北京语言大学是颇有声望、而且名副其实的国际化平台,每年吸引着全球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同学来这里学习,我们的校友名录里写满了各国政要、驻华使节和汉学家的名字,为世界了解中国和中外交流作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北语还培养了一大批热爱学术和成绩优异的中国学子,为国家的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源源不断地输送着高层次、高素质的人才。可以说,北语是一所很有情怀的学校。对于北语而言,学术是“经世济民”的——“经世济民”的“世”不仅指“国家”,而且指“全世界”;“经世济民”的“民”不仅指“国民”,而且还指“全人类”。对家国责任的坚守和对人类命运的关注,已经深深地融入了北语的大学文化,渗透到一届届北语学子的心中。

  我们这个时代,全球化已经让整个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但与此同时,全球化也给人类带来了更多挑战,加强交流与合作依然是地球村里的头等大事。身为当今时代的青年,身为一名北语的研究生,无论是时代还是学校,都赋予了你们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正因如此,我才郑重地向在座的中外研究生同学提出这样的希望,希望你们能够通过研究生阶段的求学经历,树立世界文明眼光,增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了解和领会中国道路和中国故事,以海纳百川的心胸与气魄博采中西文明之长,立志为开创人类社会的美好未来作出贡献。

  第三,“研究”意味着一种为人处世的道德。

  作为研究生,应该牢记学术道德是你一生道德的缩影,应从点滴的学术规范做起,爱惜名节,提升境界,立德修身,以成就人生事业。

  关于才学与道德的关系,宋代司马光《资治通鉴》有一句名言:“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意思是说,才是德的支撑,德是才的统领。而北语的校训“德行言语,敦睦天下”也把“德行”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对于研究生而言,学术研究正是道德的试金石和炼金炉。当前,中国学术界正在经历一场对学术诚信的深刻反思和积极重建。同学们应该已经从新闻中得知,今年4月,世界著名学术出版机构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团撤回了旗下《肿瘤生物学》期刊的100多篇来自中国作者的论文,其中绝大多数的撤稿原因都是作者在评议环节造假。这一事件使中国学术界的国际声誉蒙受了损失,而相关责任人也正在陆续受到处罚。我之所以要用这一事件作为负面教材,是想告诉刚刚踏入学术研究之门的你们,学术道德不仅仅事关个人事业,而且还事关国家荣誉。希望在座的每一位研究生同学都能从这一事件中吸取深刻教训,长鸣学术道德的警钟。希望通过未来几年在学术研究道路上的探索,你们能够自觉树立“恪守学术道德和规范、杜绝学术不端行为”的诚信观念;希望经过你们导师的言传身教,你们不仅可以亲炙仰慕已久的高深学养,更能进入超越功利诱惑、坚守求真初心的治学境界。

  习近平主席在写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九届青年论坛开幕式的贺词中强调,世界的未来属于年轻一代。全球青年有理想、有担当,人类就有希望,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各位来自中国和全球各地肤色不同的研究生同学们,业已站在北京语言大学这个优秀平台上的你们,即将开启一段五洲学子共话理想、同担使命的难忘成长历程。我期待你们通过未来几年的学习,成长为有能力分担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的新生力量!

  同学们,九月的北京秋高气爽,视野辽阔,每到此时迎接新同学,学校也随之焕然一新,更加生机勃勃。在北京语言大学建校五十五周年之际,意气风发的你们,是给这座美丽校园送来的最隆重的生日贺礼。未来几年,你们将会在这里共同筑起人生的梦想与荣耀。希望研究生阶段学习和生活的磨砺,能使你们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向着人生的高峰迈出新的、更加坚实的一步!我相信,在我们下一次回望的时候,今天的你们一定会在北语的史册上留下令母校自豪的一笔!

  祝愿同学们学业进步,在北语度过充实愉快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