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高教专题» 高校讲话集锦» 传承红色基因 深入学习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江西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智库专家专题研讨会发言摘登

传承红色基因 深入学习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江西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智库专家专题研讨会发言摘登

  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长丁仲礼:增强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

  新形势下,人们的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日益多元化,如何在日益复杂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始终是一个难题。笔者认为,在新形势下,要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说服力和感染力,必须避免“标语口号式”的概念灌输,并让学生在感受到理论自洽、逻辑自洽的同时,心悦诚服地内化“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于其灵魂深处。

  在尚没有一套消化吸收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高校政治思想理论课的标准教材的现状下,高校教师要把这个系列的课程讲得有针对性和有实际效果,最主要的挑战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如何在理论上阐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一脉相承性”以及对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适应性和指导性”?

  二是如何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放到中国近代史乃至更长历史背景下来阐明其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三是在宣传共产主义理想并坚持认为共产主义必将在全人类取得最终胜利的同时,如何向学生解释为什么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过程?

  四是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是应该在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走向融合还是其他?

  江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黄小华:井冈山精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坚持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坚定执着追理想,道出了我们党坚强党性的本质要求。实事求是闯新路,道出了我们党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艰苦奋斗攻难关,道出了我们党百折不挠的政治品格。依靠群众求胜利,道出了我们党执政为民的公仆本色。

  井冈山精神,是中国革命文化的重要源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教育系统特别是高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神圣使命。在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动实践中,坚持用井冈山精神立心铸魂、成风化人,功效特殊、意义重大。

  井冈山精神,是加强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思想武器。针对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日趋尖锐、国内外敌对势力加紧西化分化和宗教渗透,以及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的影响,坚持以井冈山精神为旗帜,有助于引领高校思政工作,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有助于引导师生学习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使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教育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井冈山精神,是注入高校思政工作的丰富营养剂。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在多元文化和不良社会风气影响下,一些高校师生出现了信仰迷失、行为失范等问题。发挥井冈山精神等红色资源在思政工作中的独特优势,有助于激励师生传承革命传统,有助于陶冶师生情操、提升品格,把个人价值追求融入实现中国梦进程中。

  井冈山精神,是推进高校思政工作的强大精神动力。把井冈山精神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有助于激励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敢于对错误思想言论“亮剑”,树立好风气、提供正能量;有助于激励我们攻坚克难,探索新途径,解决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中空洞乏力、针对性实效性不强的问题,不断提升思政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中科院院士孟安明:让高校课堂充满正能量

  高等院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大使命。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尤其是本科生,接受能力强、思想活跃,但思想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在现代开放社会,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均传播着各种知识、信息,其中不乏散布负能量的思潮和谣言,对高校学生有着不良影响。因此,我们的高等教育不仅仅要传授知识和专门技能,还必须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他们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辨别是非的能力。高校的每一位教师,不管是思想课的教师或专业性课程的教师,都应该有意识地让讲台成为传递正能量的高地。第一,教师要正人先正己,正己先正心。教师应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自信”,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了解我国的发展目标,了解国家的发展历史和各方面的进步。学校应制定教师在课题上的言行准则和规范,尤其需要对青年教师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培训。第二,教师(包括专业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创造机会、抓住机会宣传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是非观。第三,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将我国相应学科的发展历史、重大成就、显著进步整合到教学内容中,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心、激发爱国热情。

  清华大学原副校长谢维和:坚持“立德树人”,提高办学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讲话中,将“立德树人”作为学校办学工作的中心环节,这是真正抓住了提高高等学校办学水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和核心,更是充分体现了新形势下教育的基本规律。可以说,没有德育,也就没有教育。而且,德育是教育质量中最重要的内涵,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中最根本的因素。正如世界著名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所说的那样:“教育全部工作可用道德一个概念以统括之。”德育工作的状态与效果直接关系到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与人才质量。从人的成长规律来说,我们还能够非常清楚地发现,德育是对儿童和青少年学生影响最深远的教育,是影响力最大的教育。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思想品德方面所接受的教育和影响,包括学校育人文化熏陶留下的惯习,等等,都会延续学生的一生,甚至在人的中年和成年阶段,都可以看到早年学校德育的影响与痕迹。需要进一步指出或说明的是,抓好“立德树人”这个中心环节,关键是处理与协调好学校的德育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的发展,以及德育与学生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决不能简单地将学校德育与学生的认知发展及其他方面的发展分隔开来,而应该非常清晰地在理论上说清楚立德与树人之间的内在机制与逻辑关系,阐明两者之间的必然联系和正相关的相互作用。同时,在实践上寻求、形成和落实通过立德而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具体办法与思路。由此,使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不仅真正成为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家长与社会在观念上的共识,而且能够实实在在地成为有效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及全面发展的办学实践与现实。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文东茅:传道需先信道、修道、明道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的这句话可谓妇孺皆知,但广大教师中,自觉“传道”者可谓寥寥无几。原因何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揭示了谜底:“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

  教师担负着塑造人的灵魂的神圣使命,这一使命就是“传道”。而之所以传道者寡,缘于世人对道之“不明”。“明道”属“知”,“传道”属“行”,“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王阳明语)。没有“行”,是由于不“知”;没有真行,是由于没有真知。知行合一,密不可分。

  如何才能“明道”?最重要的前提和关键就是“信道”。要相信世间真正“有道”,相信自己可以“得道”,才会去接受各种“道理”,继而“修道”,进而“传道”。然而,“道可道,非常道”,直接感知、理解和接受“道”并不容易。为此,《大学》为我们提供了更便捷的途径,即“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明明德”就是在可以感知处“明道”。相信立德才能树人、厚德才能载物,相信要成为一个立于天地之间的“大人”就必须先“明明德”,相信世间所有的人都有对崇高美好精神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就是可以称为“信道”了。

  实践出真知,“明道”还需在“信道”的基础上“修道”。这是一个由行到知的过程,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修道之谓教”,高尚品德的培养需要在学习、工作、日常生活中不断地“修”,既要从谦虚、诚实、礼貌等小事磨炼,也要在应对困难挫折、大是大非中锻炼。通过不断修养,积“小德”成“大德”“厚德”。修德修道之后,育德传道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由上可见,信、修、明、传,是立德树人的必然逻辑,也是内在真谛。只有真信道,才会真修道;只有真修道,才会真明道;只有真明道,才会真传道;只有真传道,才能真树人。

  《道德经》有言:“上士闻道,勤而习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上士之所以“勤而习之”,是因为“真信”;下士之所以“大笑之”,是因为“真不信”。所以,也可以说:师道“信”为先。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刘建军:人民教师:问道、明道、信道、传道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借用唐代韩愈《师说》中关于“传道”的说法,深刻阐述了人民教师作为“传道者”的使命和职责。总书记从问道、明道、信道、传道四个环节,对人民教师的传道者责任作了全面阐述。

  首先,人民教师要“潜心问道”,专心致志地钻研业务,努力揭示和掌握自然、社会、人生的科学道理。教育者首先要受教育,他们不是生而知之,而是在求学问道的过程中成长为教育者的。成为教育者也并不是问道的结束,而要继续学习,潜心做研究,既要解答自己在新条件下有可能产生的困惑,也为解决学生的困惑奠定坚定的知识基础。

  其次,要在问道的基础上达到“明道”,即把需要教给学生的知识和道理弄明白,做到深刻理解、心明眼亮。问道的目的是为了明道,是为了把道理真正搞清楚。尽管问题和困惑总是会有的,但作为教师一定要向学生传授自己弄明白了的道理,不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再其次,还要在“明道”的基础上做到“信道”,把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理想信念。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知识性教育,而是在知识教育的基础上实现信仰教育的目标。而要让学生信道,教师自己必须首先信道,以坚定的理想信念感染和影响学生。

  最后才是“传道”,把自己经过探索而弄明白并从而坚信不疑的道理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起科学而崇高的理想信念。

  总书记的这些思想,为人民教师的健康成长和履行使命指明了方向和道路,同时也体现了对待传统优秀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中国教育电视台原党委书记张剑:打造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旋转门”

  今天的大学生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帮助学生筑梦、追梦、圆梦,让大学生都成为实现我们民族梦想的正能量,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不仅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具有很高的素质,同时也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在抓好教育培训的同时要打造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旋转门”。一是像做好业务骨干和干部的选拔那样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人员的选拔,不断提高准入门槛。二是鼓励业务课专任教师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兼任班主任、辅导员,承担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任务,更好地解疑释惑,“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鼓励专职辅导员不断提高教学科研水平,积极从事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既用人格魅力又用学识魅力教育引导大学生。鼓励专职辅导员向职业化、专业化发展,成长为职业型专家。三是根据工作需要和本人条件、意愿,及时输送优秀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到校内管理工作岗位任职,到校外有关单位发展。同时亦可有组织地从地方公务员队伍、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等选拔一批优秀人员充实到高校,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增添新的血液。

  江西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智库理事长周金堂:为筑牢立德树人根本彰显特色、发挥优势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既是我国高校的特色,也是办好我国高校的优势。在扎根中国大地,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切实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的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彰显特色、发挥优势。

  一要履行使命勇担责。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坚持不懈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不懈促进高校的和谐稳定,坚持不懈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神圣职责。思想政治工作要实现与高等教育承担的立德树人的使命有效对接,必须面对现代社会育人环境的新变化,主动担当,勇于作为,为高校站稳立场、把握办学方向,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提供坚强思想政治保证。

  二要坚持贯穿不动摇。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全过程,必须抓好质量提升工程,加强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扎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使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管理服务育人在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实践中得到充分体现。

  三要遵循规律育人才。彰显特色,发挥优势,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人才培养为核心,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坚持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坚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提高工作绩效,促进学生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四要突出引领聚共识。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是争取人心的工作。发挥引领作用,必须理直气壮、旗帜鲜明地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持之以恒地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的教育,培养学生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积极向上的敬业精神,使信仰导航、价值引领落到实处。

  五要夯实基础创品牌。要健全思政工作体系,加强队伍建设,进一步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持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大力推进课堂教学和各类思想文化阵地的建设,努力促进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不断夯实工作基础、打造特色品牌。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赖德胜: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具有强烈自我意识、思想敏锐、善于接纳新生事物的大学生。现在的大学生多为90后和独生子女。他们赶上了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物质财富泉水般涌现,经历了快速的城镇化和全球化,赶上了高等教育的大规模扩招和互联网以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现在又面临着经济新常态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此,需要了解青年学生的思想特点和诉求,不断创新,切实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和吸引力。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使他们德才兼备、全面发展。这个光靠说教不行,必须讲道理,摆事实,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是要将中国最近几十年的发展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和教材体系,使讲授的内容更接地气,更有温度。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教育的基本功能传道、授业和解惑。现在大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所思所想、喜怒哀乐等,与父辈有传承性,但又有很大的不同。要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了解学生所需,及时有效解决学生对人生、对社会、对世界的困惑,加强对他们的引领,既要供给创造需求,又要需求创造供给。在某种意义上,针对性是亲和力的前提。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颖性。创新是教育的内在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与时俱进,内容要创新,方法、方式和手段也要创新。现在是互联网时代,新媒体、新技术对年轻学生的知识获取和视界扩展影响巨大,因此,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全员性。大学的根本使命是立德树人,这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不仅体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及其专任教师身上,其他各类课程和任课教师也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不仅课程专任教师要发挥作用,大学其他教职员工也要发挥作用,给广大学生树立好榜样,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从而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有机结合,润物细无声,真正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