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资料荟萃» 走向国家大战略的“小科研”——记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褚祝杰

走向国家大战略的“小科研”——记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褚祝杰

  走进褚祝杰教授的办公室时,她正在指导学生写毕业论文,温柔的脸上罕见地带着严肃,“每个环节都要慎重,这是对你自己负责”。

  “对自己负责”是褚祝杰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她对自己的要求。正是秉持着“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她才一步一个脚印地让自己的研究之路走向了国家战略的前沿。

  阻碍重重的科研路

  作为学者,褚祝杰始终认为人生之路不会无风无雨,科研之路也不会顺风顺水,但只要努力并坚守,风雨之后必是彩虹。

  褚祝杰专科毕业,通过函授自考本科学历,再一路考取哈尔滨工程大学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并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攻读博士后。在讲求学历“根正苗红”的学术圈,她自考的专科学历让她的科研之路比别人更多了重重障碍。

  命运总要给它偏爱的人以考验。褚祝杰在研究最初选定的科研方向“生态城市”数年后,由于种种原因,不得不转换研究方向,舍弃研究了数年的科研成果重新转换跑道。“当时确实很痛苦,但再艰难也得选择。”如今,她云淡风轻地提起,那时却是足足踌躇了一年半。终于,在2012年,她确定了新的研究方向——垃圾生态化管理。

  “垃圾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虽然不起眼,但也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地方。”谈起选择这一方向的原因,褚祝杰的理由简单质朴。

  一旦选定方向,褚祝杰就全身心投入到研究中去。“别人都说‘爱一行干一行’,我却更愿意‘干一行爱一行’,既然要做,就要做好。”于是,她不断跑现场,去各种垃圾处理站。别人嫌脏嫌累,她却乐此不疲。

  环保,是时下的热点话题,但在当时国内还是个大冷门,褚祝杰富有前瞻性地选择了研究垃圾生态化管理,面对的最大困难是没有相应的学术环境。“最初,很难在国内期刊上发表文章,因为研究的领域不在期刊的研究目录里,所以拒稿率相当高。”褚祝杰并没有因此灰心,既然国内不能投稿,她就将目光瞄准国外。

  如今,多年的研究让她成果斐然,她已先后在国内外著名期刊上发表论文30多篇,论文曾被SSCI、SCI和CSSCI检索。

  小学科也有大作为

  褚祝杰始终坚信小学科必有大作为,但前提必须是要主动融入到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中去。

  褚祝杰说,自己研究的垃圾生态化管理是非常小的学科,但在国家战略规划里却少不了它。随着垃圾治理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价值日益彰显,垃圾分类被提至国家战略层面,褚祝杰也有了更多机会参与到国家的很多战略规划项目中。

  最初的机遇来自学校搭建的资源平台。“学校与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合作,搭建了中咨·哈工程商学院,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互补式研究。学校负责基础理论研究,中咨公司则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当时,刚刚重新确定研究方向的褚祝杰加入了中咨·哈工程商学院。借助这个平台,褚祝杰作为行业学者参与了国家的一些大型战略规划。

  2016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住建部提出,到2020年底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将得到有效分类。作为研究垃圾分类的学者,褚祝杰参与了整个方案的编制和讨论环节。

  参与到这些国家战略规划项目中,褚祝杰认为是因缘际会。“国家有这样的战略需求,我作为行业学者,又有幸接触到这些课题,可以学以致用,我很感谢有这样的机会。”

  褚祝杰的另一个研究课题是绿色制造评价。她认为,绿色制造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绿色制造如何评价。但是,行业不同,评价不一样,有的是在制造的前端,有的是在末端,还有的是在生产过程中。“此前,工信部已经颁布了绿色制造的标准,但是评价不同,标准所占的权重也不同。因此,还需要确定评价参数。”

  目前,这一项目处于前期理论研究阶段,当考虑在实际制造领域中实验研究成果时,褚祝杰立即想到了学校的特色服务领域——船海。“学校的船海特色背景,可以为我们的实验提供便利。”另外,如果在船舶生产前端可以减少一系列费用,无疑将对船舶领域的发展有极大促进作用。

  科研要解决实际问题

  科研成果必须解决实际问题,这是褚祝杰为之坚守的学术信念,更是持之以恒不断努力的方向。

  “中国的管理界要能解决中国的管理问题。我们从事管理学的人,更应该去解决实际问题。”十多年前,美国管理学学会会长的一席话给褚祝杰留下了深刻印象,让她奉为治学道路上的圭臬。“我希望我研究的东西,具有可操作性,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能够起一点儿作用。”

  褚祝杰爱跑现场。她认为只有掌握第一手的现场资料,才能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在做垃圾强制分类项目时,褚祝杰就充分考虑到实际操作的可能性,要求一定要有能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主体,这在业界引起了争议。很多学者提出疑问,为什么垃圾强制分类的主体对象不包含普通市民?褚祝杰则认为,一旦行为主体能够强制执行,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普通市民,执行难度就会大大降低。而从现实环境来说,这已是最优方案。

  言传身教,褚祝杰的治学态度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学生。“我的学生很优秀,他们只想着怎么解决问题。”说起自己的学生,褚祝杰一脸骄傲。作为博士生导师,褚祝杰选择学生的条件十分宽松。她自己独特的求学经历让她对学生更加包容。

  “我不太看重学生之前的学历,哪怕是从比较差的学校考进来,那也说明他现在很努力。”褚祝杰看重的品质是勤奋踏实。“只有不称职的老师,没有不称职的学生。”

  除了教学之外,褚祝杰也很关心培养学校学生的环保意识。在她的倡导组织下,学校成立了以垃圾为主题的风祭环保社团。该社团还被纳入省志愿者平台。不到一年时间,社团组织了垃圾变废为宝设计大赛,举办了两场讲座以及一些校园活动,一些作品已经申请专利。

  褚祝杰总是跟学生说“先做人,再做事”。她自己这一路走来,一步一个脚印,就是凭着永不言弃的坚韧精神和踏实做事的治学态度。只要能让她研究,不管条件怎样,她都会一直坚定地走下去。(通讯员 胡莹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