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资料荟萃» 杨延东:“转动课堂”重构教学全过程

杨延东:“转动课堂”重构教学全过程

  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一直是教育界热议的话题,各级各类高校也纷纷改变传统的“满堂灌”“一言堂”,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彰显自己的办学特色。“转动课堂”是渤海大学依据地方性综合性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课堂教学模式基础上提出来的,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它突破了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核心的课堂教学,将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统一,实现了整个教学体系、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的重新构建。

  重在增强互动、提高兴趣,夯实能力

  “转动课堂”的“转”,主要是转课堂教学的理念和方法,包括三层含义:一是转型。课堂教学从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中心,转变为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为中心。二是转法。课堂教学方法从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转变为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和案例式等。三是转体。课堂教学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转向以学生为主体。

  “转动课堂”的“动”,是课堂教学的要求和目标,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互动,即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课堂讨论时,学生被分为若干小组,通过互动让学生消化和理解知识,知道各知识点有什么用。二是动手、动脑,即引导学生既动脑思考又动手实践。通过动脑思考和动手练习,知道知识如何用。

  “转动课堂”就是在“转”与“动”上下功夫。课上,教师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动脑和动手,引导学生学习的兴趣,实现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学中实现“转”与“动”的有机结合。

  转动课堂分为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转动课堂按照6∶4的比例,把课程的计划学时分为两部分。占计划学时六成的学时,用于课堂教学,称之为第一课堂的课内课堂;占计划学时四成的学时,用于学生个性化学习和能力训练,称之为第一课堂的课外课堂。同时,根据知识是什么、有什么用和如何用的教学任务,合理划分第一课堂课内课堂的教学时间。课堂上,六成的时间用于老师精讲,解答知识是什么;四成的时间用于师生互动和学生练习,解决知识有什么用和如何用的问题。相对而言,学生的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导师指导学生的人生规划、职业生涯、社团活动和提供个性化的成长指导,将思想政治教育、做人做事的内容渗透到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各个环节,使学生思想教育和道德建设内容渗透到学科专业建设中,把环境建设、文化艺术活动与育人相结合,努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形成教书育人、实践育人、科研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长效机制。

  课前预习、课上精讲与课后应用相结合

  转动课堂,一方面要求教师以提高学生核心竞争力为中心进行备课,科学处理教材,组织课堂教学;另一方面,重新划分课程的计划学时和每节课的授课时间,每一部分都赋予了不同的授课任务。

  在具体的运行机制上,任课教师会课前针对授课内容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布置思考题。学生通过网络、纸质资源查阅资料、阅读教材查找资料,进行预习。学生利用各自账号进行网络预习时,老师可以看到学生的预习时间和正确率,进而在授课前,用一定的时间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检验学生对思考题的完成情况,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则记下来。

  课上的精讲环节,就是教师重点讲解教学大纲设定的重点难点、学生不明白的地方和教学前馈中发现的问题。然后是师生互动和学生练习环节,即针对授课内容、重点难点、学生的疑惑和问题等,采用划分小组等恰当的方式进行讨论、争论,在互动中加深理解,或提出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习的知识和理论进行解决。

  当然,精讲与互动、练习可穿插进行,也可分别相对集中进行。但不论采用什么方式,都必须有足够的互动和练习时间,能激发和引导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动脑思考和动手实践,帮助学生真正明白知识点及其应用的环境,并在动手操作中与知识点得以更熟练的运用。

  教学效果和师生面貌的双重变化

  “转动课堂”既是对传统课堂的突破,也集中了翻转课堂、对分课堂等优秀课堂的优点,更具有自己独特的特色,形成了自己优势和特点。

  转动课堂实现了课上课下相结合、课内课外相衔接,真正体现了能力培养在学生培养中核心地位,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经过转动课堂教学实践,以往学生上课沉默寡言、精神游离,教师“一言堂”的局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学生的想象力、创新意识和学习的热情都有了较大的提高,课堂教学充满了生机。现在,渤海大学的学生已经比较习惯于课下积极查阅资料、课上踊跃讨论,彼此交锋中常常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令师生感到上课的滋味,越来越多的学生对上课、学术探究有了浓厚的兴趣。

  在转动课堂教学环境的滋润下,师生相互影响与促进。由于互动增多,教师上课更认真了,更关注讲授方法的趣味、教学内容的精炼与学术研究的针对性。学生上课的出勤率、考试的及格率、考研率,以及创新项目的申报等,也都有了极大的改善。另外,教师从学生核心能力培养出发,用心教学,以个人魅力感染学生,使学生拒绝冷漠,有同情心、有爱心、有良心和责任心,道德素养有了很大提升,这也是转动课堂所带来的积极变化。(作者杨延东系渤海大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