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资料荟萃»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王旭燕:“众创时代”,创业教育如何出新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王旭燕:“众创时代”,创业教育如何出新

  杰弗里·蒂蒙斯在1989年写到:“我们正处在一场静悄悄的大变革中——它是人类创造力和创业精神的胜利。我相信它对21世纪的影响将超过19世纪和20世纪的工业革命。”当今世界政治经济结构正经历着巨大的变革和调整,蒂蒙斯所说的创业革命逐渐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活力源泉。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区域层面,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已经形成一种社会氛围,发展势头迅猛。但是,高校创业教育开展仍存在着纷繁复杂的问题,亟需顶层设计。

  徐小洲教授主编的《高校创业教育体系建设战略研究》(浙江教育出版社)的出版可谓适逢其时,该书从高校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的目标和原则出发进行理念反思,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对中国如何构建高校创业教育体系进行了比较研究和探索,提出了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目标观、发展观和生态观三个核心理念。

  工业4.0时代的到来,大量中小企业的诞生推动了创业型经济的诞生和发展。创业型经济改变了传统产品生产销售、企业运营的模式,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创业革命。在这个“众创时代”,我们比以往都更需要用创新的思维和方式来解决社会发展中的问题。

  传统的创业概念已经改变,创业的内涵已经从“小创业”扩展到包含创办企业、社会创业和岗位创业的“大创业”层面。那么,把创办新企业,培养企业家作为创业教育的目标就显得狭隘了。虽然并不要求每个人都要通过接受创业教育成为企业家,但是整个社会却不能缺少创业精神。在该书中,徐小洲教授认为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不仅仅是培养大学生敢创业、会创业,高校创业教育更应该是全社会创业环境的培养皿和发酵池。以输出人才的形式达到输出创业观念的目的,用以营造社会的创业氛围,进一步实现为社会服务,创造经济价值的目标。

  斯蒂芬妮·贝尔罗斯(Stephanie Bell-Rose)曾指出,引导学生获得成功并最终领导新的全球市场是当今教育的重要责任,而创业教育应该成为达成这些目标的重要工具。作者在借鉴国外高校创业教育组织模式、课程体系建设和师资体系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实践的发展现状进行深度分析,并试图归纳出适合中国高校创业教育体系建设的策略。认为组织模式、课程设置和师资队伍建设是高校内部创业教育开展的核心要素,中国要以这三个要素为载体,建立起覆盖全面、分类实施、结合专业、注重实践的高校创业教育内部体系。

  自然生态系统是一个自循环、自生长的系统,系统内的各个组成部分都以自身不可或缺的价值自洽于系统各元素之间。在创业教育领域引入生态观,则是以自然生态观念为模型,尝试创业教育体系自体良性循环的构建。创业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需要政府政策的引导,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密切配合,更需要学校的积极探索。这些组织和机构在创业教育体系中不能各自为政,而需要彼此间通力配合,共建一个推动大学生创业的开放、多方互助的合力方阵。徐小洲认为系统和完善的高校创业教育外部支撑体系,有助于推动大学生创业活动顺利开展和我国创业教育事业不断前进。

  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要充分发挥政府、企业、高校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不同作用,明晰不同主体间的职责,促进这些主体的通力合作,为高校创业教育开展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这一研究思路对于打破不同主体间合作壁垒,促进企业、大学、社会力量优势互补,实现创业教育协同创新提供了很好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