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资料荟萃» 杨三喜:“论文大神”是学术审查的耻辱

杨三喜:“论文大神”是学术审查的耻辱

  一些学术期刊以收取版面费为生,论文发表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灰色产业链,发表论文给钱就可以,导致审查机制形同虚设。

  据报道,一位叫董鹏的人,5年里在一些行业报刊和学报学刊发表约800篇文章,大多数为论文,涵盖现代物流、产业经济学、美学理论等多个领域,身份也在物流专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首席战略研究员中间转换。但经上海海事大学教授徐剑华举报后,“论文大神”呈现出了另一面:他通过伪造各种高大上的身份,虚构、篡改国家级科研项目,再胡乱弄上一些显赫的论文合作者,就这样在上百种学报学刊上发表署名文章,而且还一稿多投。

  学术论文的刊发有着严格的流程,要求对作者的真实身份、科研项目的真实性、论文的原创性等进行严格审核。可为什么董鹏抄袭的论文能够顺利登上100多家学报学刊,他虚构、篡改的国家科研项目、职称职务也能够顺利过审?显然,这个过程中,审查机制形同虚设。董鹏的骗术屡屡得逞简直是学术审查机制的耻辱。

  这背后的根本原因或许在于,即使这些学术期刊没有收取董鹏的版面费,但长期以来,一些学术期刊以收取版面费为生,论文发表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灰色产业链,发表论文给钱就可以,审查机制早就不起作用了。面对董鹏这种“承担着国家级科研项目的专家”,审稿人哪还会去尽审核的责任。

  而最无奈的是,面对董鹏这样的“论文大神”,正常的追责机制也拿他没办法。他不是高校教师,也不是科研人员,高校以及科研院所的学术规范管不到他。徐剑华教授只能一家家地给学术期刊编辑部写信,揭露董鹏的不端行为。但这种个体举报式的揭露方式未免成本太高、偶然性太大,效率堪忧。

  如果学术期刊的论文发表审核机制形同虚设,得不到改进,连对作者真实身份、论文的原创性等最基本的审核责任都无法尽到,又或许一些所谓的学术期刊早就沦为了纯粹的论文发表机构,跟学术八竿子打不着,就算徐剑华教授给5000多家学术期刊去信,5000多家期刊都把董鹏拉入了黑名单,又能怎么样呢?没有风清气正的学术论文发表环境,即便曝光了一个董鹏,也还是会出现下一个“董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