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资料荟萃» 突破教与学的“围墙”——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还课堂于学生

突破教与学的“围墙”——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还课堂于学生

  开课前,学生自主选择课程、教师、学习时间、学习量、学习进程等;课堂上,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拓展教学时空,在“云课堂”“智慧课堂”等体会“预学—悟学—乐学”的教学全过程;课堂外,师生们共同投身技能创新、学科(技能)竞赛、学生科技创新等创新人才培养通道。这是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课堂,是真正属于学生的主场课堂。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位于教育家蔡元培的故乡——浙江省绍兴市,自2014年下半年以来,学校实施以“固本培元、学业自主、兼容并包”为理念的课堂教学创新行动——“元培”计划。计划聚焦“学生”和“课堂”两大焦点,旨在通过完全学分制改革,构建柔性化教学管理新模式,落实学生专业、课程和发展选择权等教学创新专项,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优化课堂教学生态,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课堂究竟有哪些特点,又是怎么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突出个性化教育的呢?

  【选择课堂】学生可以选什么,怎么选?

  专业选择权

  从2014级新生起,学校全面推行“大类入口+分段分流”人才培养路径,给每个在校生提供第一学期末的跨专业大类选择、第二学期末的专业大类内分流、第四学期末的职业发展选择共三次专业发展选择机会。专业选择权的落实,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了“主人翁”的意识。

  课程选择权

  目前,全校共开设公共任选课80门,“高等数学”等公共基础课推行基于学生意愿和学习能力的分层分类教学,36个专业中约100余门专业大类课程和主干课程提供了学生自主选课的机会。截至2015年7月,选修课学分占课程总学分比例达到34.35%,小班化教学学时占总学时的24.74%,实践教学小班化达53%,分层分类教学的课程占课程总数的23.6%。专业大类平台课程、专业主干课程全部跨专业、跨年级打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老师和学期。

  发展选择权

  学校鼓励学生专升本、自主创业、专业对口就业、交叉岗位就业等,为不同职业意向、不同发展目标、不同基础能力的各类学生提供“兼容并包”的发展通道。近几年,学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稳定在98%以上,2015年学生专升本比例较上年提高了153%。2016年,190名同学通过专升本考试将继续深造。

  为满足学生课堂的自主选择权,学校进行了“四项”改革。

  学分制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完全学分制的推行,也存在诸如不同入口和特点学生的适应性、不同专业学习安排的兼容性、创新创业教育融入第二、三课堂学分、调整必修课和选修课比例等一系列问题,为此,学校对全部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顶层设计和优化,部分专业按照“阶梯渐进、岗课对接”“大平台、小模块、多方向”等思路,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紧盯“三段式”目标,构建了“通识课程+专业大类平台课程+专业主干课程+职业拓展课程+毕业综合实践+证书及创新创业学分”的课程新体系,难题得以破解。

  柔性化教学管理模式改革

  教学要从管理需要向服务学生转变、从刚性管理向柔性管理转变、从共性一律向个性适配转变、从自然班向教学班转变,将“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真正落到实处。为了配合这一改革,学校对学生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了修订,对各类教学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了更新,为改革奠定制度和技术基础。

  多维度课堂教学创新改革

  在学校的保时捷PEAP实训中,按照“任务提出—标准研读—小组讨论—组长汇报—教师归纳—分岗实操—巡回指导—工单填写—当堂考评”的流程进行组织,突出实训过程仿真性。分层分类课程教学改革由基础课向专业课逐步延伸和拓展,对同一门课程设置不同层次目标,在课程学分、学习起点和教学进度上体现差异。如纺织学院将“纺织材料”等4门课程划分为A、B两个层次,分别面向专业基础好、学习兴趣高和基础薄弱,满足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训练需求的学生。有的课程还进行“云课堂”探索,使课堂“有趣有技亦有艺”,激发课堂活力。有的课程推广“智慧课堂”,将生硬的概念转化为形象的动画图例,教师只专注如何“引导”,学生则自主研讨,在不知不觉间学到了知识、锤炼了技能。

  强化教学中心地位的其他配套改革

  教学创新改革的关键在教师。为此,学校为教师配套“专项”超课时津贴、竞赛指导补贴、科研奖励、专业带头人津贴,教授高于中层干部,专业教师高于管理人员,以政策激励教师安于教学、精于教学、乐于教学。教师职称评审中还进行教学科研并重型、教学为主型的划分。为保证专业建设水平和质量,允许减免专业负责人年度教学量。为鼓励企业兼职教师到校授课,除向企业兼职教师支付课时酬金外,校内配合教师亦可根据承担任务大小获得相应的教学工作量。学校通过网络培训、外出学习、校级听课、集中培训和校本培训等形式,加强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培训,坚持岗前培训和岗位培训相结合。

  【投入课堂】学生上课学什么,怎么学?

  课堂生动化

  学校建有“中国黄酒技术传承科普基地”(暨绍兴市第二批社会科学普及基地、浙江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学基地),开设绍兴非物质文化遗产“黄酒酿造技艺传承班”,以黄酒酿造技艺为主线,推进专业课程与传统工艺的对接。开设“石桥营造技艺”选修课,让学生深入了解这一非遗文化。近百名师生在国家非遗“石桥营造技艺”传承人罗关洲带领下,对绍兴镜湖新区两座古桥进行实地勘测。同时,设立罗关洲工作室,建成了200平方米的古代石桥模型展馆。

  为使课堂更立体生动,学校围绕“5E”建设目标(Efficacious-有效、Edificatory-启迪、Echoing-互动、Ecologic-生态、Excellent-卓越),于2015年上半年立项校级5E示范课堂培育建设项目14项、分院项目44项。其中,“电工与电子技术”推行“五步三学”教学法,教学组织采用抢答复习、抽检准备、知识导入、合作研讨、成果展示五步,学生学习强调“预学—悟学—乐学”。

  课堂实境化

  按照“实验实训环境企业化、内容项目化、方式岗位化、考核标准化、作品产品化”的思路,设计实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动力潜能、学习潜能、志趣潜能和创新潜能。“电子产品制作”以开放式项目创新设计与制作为课程主线,强化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做”结合。除少数计算机实训外,各专业实训课程通过学生分批分组、多位教师联合指导、三班制组织等实施小班化教学。实施分层分类教学,对同一门课程设置不同层次目标,在课程学分、学习起点和教学进度上体现差异。

  课堂智慧化

  学校逐步推进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微课、翻转课堂、慕课、蓝墨云班课、麦可思教学质量管理平台等在线学习、评价平台建设,实现线上线下互动的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方式转型,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资源推送、辅导、评价、改进。其中,“企业纳税实务”基于互联网新思维引入翻转课堂,借助超星慕课和课程微信公众号等互联网资源拓展教学时空,打造智慧课堂,结合前置学习和课堂讨论,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为使教学资源全面融入课堂,使课堂更好地支撑学生的学习,学校逐步形成了以国家、省、市、校等四级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格局,分批建成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等共计329门。学校还以省级数字化示范院校建设为契机,先后立项校本“工学结合精品系列实训教材”“中高职衔接核心课程精品系列教材”等16部。

  【创新课堂】学生课外做什么,怎么做?

  技能文化节

  近年来,学校连续举办9年的“技能文化节”已成为独具特色的技术技能育人品牌。“技能文化节”涵盖技能竞技、新技术新工艺系列讲座等,实现了课内外、校内外、技能与素养、传承与发展、区域文化与行业文化的融合,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2016年第九届“技能文化节”共设置创新项目19项,职业素养项目26项,中高职合作项目11项,创业项目11项,83%的在校生参与,选拔和培养了一大批摘金夺银之才。

  第二课堂

  学校在第一课堂中增设创新能力培养课程,开辟课外技能创新、学科(技能)竞赛、学生科技创新、教师科研项目四大创新人才培养通道,并通过专业第二课堂活动,对第一课堂形成补充和深化。在实训基地中设立创新实验班,如电子创新班,学生年级混合、专业混合、课程混合。迄今为止培养的27个毕业生中19个成了企业里的研发人员。开淘宝店抵学分制、课程替代制等助推学生主动、开放和自主学习,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职业素质和工匠精神。

  “工作室”

  依托技能大师、机械创新设计,自动化应用技术创新等工作室,推进现代学徒制教育。基于“胡晓东技能大师工作室(省级)”“应跃技能大师工作室(市级)”,开展带徒授艺活动。以新产品试制等真实的工程应用驱动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实验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工艺设计和革新能力。基于Dr.Robot工作室,在教师指导下,开展机电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力性。实施融知识、技能和趣味于一体的机器人教学项目,实施初级动手训练、系统动手训练、科技创新活动的三级创新教学体系。

  在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坚定不移地走以提升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将课堂教学创新列为学校工作的重点,适应区域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需求,以期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虞 璐陈功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