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资料荟萃» 杭州峰会后再看科技创新

杭州峰会后再看科技创新

  中国创新能力与领头羊差距仍明显

  全球科技创新资源目前仍高度集中在美国和西欧的国家和地区,形成北美和西欧双雄并立的格局。其中欧洲创新城市最多的是德国,有10个城市入选,其后依次是法国7个,西班牙4个,英国3个,荷兰3个,瑞士2个,奥地利、丹麦、瑞典、以色列、芬兰、挪威、意大利、爱尔兰、捷克、瑞士、波兰、葡萄牙各1个城市入选。就国家排名来看,显然美国的创新能力名列全球第一,且远超第二名德国。

  中国的入选城市包括:上海第一,全球排名第20;其次是香港,全球排名第22;北京排名第40;台北排名第52;近年来的创新新星深圳排名第75。可见在创新资源的分布上,中国目前虽难以挑战美国和西欧国家,但国家排名不输欧洲强国,科技创新稳步提升。

  科技创新资源包括人才、资金、政策环境、基础设施、社会制度等,其中资金和人才是基础要素。

  在资金投入上,根据2014年数据,全球科研投入超过1000亿美元的经济体只有美国、中国和日本,占GDP2.7%、2%和3.6%。接下来是德国,占GDP2.9%,韩国占GDP4.3%。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数据,以2013年统计,G20国家研发投入占世界研发支出份额的九成以上,是全球科技创新的主要力量。

  人才方面,全球顶尖人才仍集中在美国,并继续从世界各地流向美国。经济学人社(EIU)发布的《全球人才指数:2015展望》报告,对60个国家的人才吸引力进行了评估和预测。美国在2011年和2015年的全球人才指数排名中均位居首位。即便是全球创新城市第二多的德国,每年也有相当数量的毕业生到美国寻找工作机会,欧盟在美国工作的高级人才达数十万人。相比之下,中国对人才的吸引力表现一般。美国在2015年的人才吸引指数是74.5,中国只有46.3,排名全球第31名。

  目前阻碍全球科技创新的因素有:协同创新机制没有普遍建立,特别是第一梯队与第二梯队之间尚未建立长期有效的协同机制。已有协同机制大多为同水平合作,抱团取暖型,少有跨梯队合作。加之政治互信不足够,跨国协同难度更大。诸多创新资源中,在全球范围内分布最不均的是人才。没有人才,其他资源便无法发挥作用。在当前创新人才集中在美国的情况下,跨梯队协同对促进全球范围的创新更加重要。

  摊大饼、撒胡椒面不利于研发投入的高效使用

  创新,首先是自我创新。G20成员国在综合国力、经济社会制度、文化历史传统等各方面各有不同,一国在确定自我科技创新目标时,首先要明确定位。创新也分不同档次,分为原创及二次创新。原创才有可能是对人类社会有巨大影响力的创新。如果是基于原创的二次创新,大多只能实现提升功效,不会对人类社会产生变革性意义。如果一个经济体满足于二次创新,或并无野心在科技创新上将人类带上新天地,则只要跟紧科技第一梯队,具备迅速将原创成果应用、转化的能力即可。但若希望攀登最高顶峰,定位则需有长远眼光。

  G20成员国可分为两个梯队。第一梯队为美国、英国、日本、法国、德国、加拿大、意大利、俄罗斯、澳大利亚、欧盟、中国。第二梯队为巴西、阿根廷、墨西哥、韩国、印度尼西亚、印度、沙特阿拉伯、南非、土耳其。科技创新明显以第一梯队为绝对力量,第一梯队中美国又绝对领先。中国近年来科技创新成果卓著,已挤进第一梯队阵营,但与领头羊差距明显。

  那么,在资金投入有限的情况下,在领域间摊大饼、撒胡椒面,不利于研发投入的高效使用。因此要选择适合自己的着力领域。这个领域应与全球顶尖领域差距最小,且将引领未来时代的基础科研领域。这并非说技术、工业等应用性研发不重要,而是基础科研是技术与工业创新的前提。

  选择重点领域切忌跟风。比如,此轮科技革命从1980年美国人将二进制用于电脑,创造了第一台8086CPU芯片个人计算机开始。今时今日倡导的“互联网+”与物联网时代,仍在此轮革命的框架下。此轮科技革命,无疑美国是引领者。我国是否要继续重投资金追赶美国的脚步?还是直接迈入下一轮革命,做领跑者?

  自我创新,在国际上有竞争力不等于闭门造车。G20成员国之间的协同创新对全球科技创新也很重要。信息时代的创新模式更加扁平,地域局限弱化,有助于形成跨国、跨界创新网络。对于跨国协同,创新能力不在第一梯队的国家可以形成区域网络,联合攻克难关,创新能力也可得到跨越式发展。跨界协同更为重要,政府、科研机构、大学、企业各界联合创新,可以提速科研成果的产业化,缩短科研成果与经济价值的链条,实现科技创新增长。

  G20成员如何共享创新经验

  第一,建立G20跨梯队研究合作机制,通过具体合作项目共享先进经验。人才、资金之外,更多的创新资源是软性的,很难直接借鉴。何种软制度、政策环境更有利于人才创新,需要参与式体会,长期耳濡目染。共建实验室,实现跨梯队合作,特别是与美国合作将有助于提升创新软实力,学习先进的创新文化、管理制度及机制。

  第二,举办G20全球顶尖科技人才创新年会,定期展示、交流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科技创新成果。这不仅是交流平台,也是学习和培训平台。论坛也将成为跨界协同的平台和基础。

  第三,建立G20成员国专利特惠协定。在专利使用、技术支持等方面给成员国以优惠待遇。(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