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资料荟萃» 杰克·莫兰:从QS排行榜谈高等教育全球变化趋势

杰克·莫兰:从QS排行榜谈高等教育全球变化趋势

  近日,第十三届QS世界大学排行榜发布。通常,总会有些对此很感兴趣的人作排行榜的数据观察,而这种对数据的仔细检视,也的确可以让我们辨别高等教育现有格局和潜在的发展趋势。

  也许今年最大的趋势是西欧教育界表现的衰退。法国、葡萄牙、德国和意大利的衰退程度各有不同,但西欧最重要的震动应该还是英国。

  举例而言,剑桥大学从第三位下降到第四位就可能代表了一个小的波动,就如同伦敦国王学院跌出前20名一样。另外,在英国进入全球前400位的48所大学中,有38所都出现排名下滑,这种变化虽然小,但值得留意,这意味着英国高等教育体系如今乌云密布。

  然而,更具重要性的是参考每位研究人员的论文在全球被引用次数的指标。在这方面,剑桥大学在引用率方面出现下滑,这种不佳表现背后的意义相当重大。同时,英国进入全球前100位的机构数量连续第二年少于中国。西欧相关机构的研究力总体呈静态,但世界其他地方的大学正在快速进步,中国的崛起就是最好的例子。而丹麦、瑞典、比利时和法国的大学无论是声誉还是研究表现,似乎都在遵循着与英国大学不同的发展轨迹。

  究竟发生了什么?

  就英国而言,脱欧是一个充分原因。几乎所有QS排行榜用于今年的排名的数据都是在6月23日之前收集好的,而且许多指标都是跟踪记录了五年的数据。排名表明,这个国家严厉的政策也许正在输掉它的研究人员和学生。

  今年增加给英格兰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的2000万英镑,是2010年以来的首次,而且这还不足以弥补2010—2011学年以来的实际削减。再加上这六年来的通货膨胀,很明显,英国政府是在要求自己的大学用更少的资源做更多的事。

  在丹麦、瑞典和法国这三个国家中,丹麦和瑞典都与世界紧密相连,它们已经达到了欧盟的研究和发展支出目标,13所大学中的12所的科研表现都取得了进步。法国则在看到本国科研在整体性和研究影响方面都双双下降,且遭到学术界的一片声讨之后,才决定违背之前要削减200万英镑教育开支的决定。尽管最后还是相当于削减了期待值的一半。

  在美国,大学可以接受大量私人资金的捐赠,美国大学第一次包揽了QS全球前三名的宝座。巴西则在数十年来最严重的衰退中勉力维持它的高等教育系统,尽管这一系统无论从资金还是从人口来看,都充满令人不安的不平等。今年,巴西每一所入围榜单的大学在研究质量方面都是连续第二年下降。

  资助资金的减少不仅影响了QS的研究指标,也会影响其他一些指标。比如国际教师比率和学术声誉值。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一个国家提供世界一流的教学和研究的能力取决于它吸引优秀学者和海外留学生的能力。二者相辅相成。

  比如在英国脱欧之前,就已经有很多人指出,脱欧行为会潜在地影响留学生将英国作为留学目的地的意愿,而今年的排名也表明,英国对海外学者的吸引力正在下降。超过一半的英国大学在国际教员比例方面的分数出现下降——值得提醒的重要信息是,大部分用于排名的数据是在今年英国脱欧之前收集的。

  在研究预算保持静态的情况下,我们很难预测英国大学今后在国际化方面的表现。学费方面的不确定性会影响学生,而学者方面的不确定性则来自于国内外基金来源的不确定。

  在排行榜中,使用大学声誉这一指标是必不可少的。政府决策者、未来和现在的学生以及大学的管理者,在了解全球学界当前的情绪方面都做得很好。到目前为止,QS的学术声誉调查是全球学术共同体的最大的情感汇总。

  欧洲学术界有一堆烦心事,西欧超过2/3的大学也看到了这一点。我们很难忽视以下这些因素之间的关联:日益增长的科研成果压力、被削减的预算、对看起来冷酷无情的高等教育市场化的恐惧,还有那种认为西欧大学会日益充满压力且对它们赖以生存的学者正在失去吸引力的观念。(作者参与了QS世界大学排行榜的审计与分析工作,韩琨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