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资料荟萃» 北京日报关注高校师德考评

北京日报关注高校师德考评

  阅读提示:教育部日前公布“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将师德考核摆在首位,师德不合格将被“一票否决”。这一意见旨在扭转目前高校教师考核中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的倾向,对此,本报读者这样看。

  黄田田:高校师德考评有助纠偏

  古人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其中,位于首位的便是“传道”。将师德置于教师考核的首位,对于净化教学环境、保障教学秩序等大有裨益,也正切中时弊。

  当前,考核体系中的“三唯”倾向,虽然蕴含着某些合理性,但弊端也显而易见。如此考评之下,有些老师一心扑在做研究、发论文上,“教书育人”这师者本业反而被轻视了。其实,除了通过著作等身,“述而不作”照样可以成为令人景仰的一代大师,“至圣先师”孔子、思想巨擘苏格拉底,都是典范。改变重科研而轻教学的现状,相当必要。

  确立一套尊重事实、系统科学的评价体系,有助于培育出新的校园风尚。当然,如何考评、谁来考评,这就考验有关部门的智慧了。 

  马进彪:“一票否决”是否矫枉过正?

  教师为人师表,不仅要授业解惑,还要教给学生品德情操。当学生走出校门进入社会,其学到的知识,只算是学业有成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品德情操的修养,则是支撑其知识体系不可或缺的基础与载体。

  “意见”体现了明显的纠偏护本导向,但里面提出的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却有矫枉过正之嫌。师德是一个软性概念,每个人的理解都有所不同,既不能量化,也不能绝对化,对它的考核,需要一套综合科学的标准。否则,“一票否决”就可能成为他人主观臆断的随意投票。一些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教师,也很可能由于某个“无心之失”而遭隐藏和埋没。这显然不是“意见”出台的本意。

  教师考核,应当是综合师德、教学、科研等的全方位评判,需要实事求是,而不是单纯地在某一个层面上“做手术”。就师德养成来说,也应结合实际情况,该批评的及时批评,该提醒的及时提醒,前置性的教化措施和思想上的预警都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