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资料荟萃» 建设“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共同体——2016浦江创新论坛专题研讨会嘉宾观点

建设“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共同体——2016浦江创新论坛专题研讨会嘉宾观点

  编者按: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建设,对开创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和促进世界和平发展都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科技创新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关键支撑和重要先导。为进一步推动建立“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机制,发挥浦江创新论坛多边合作平台作用,今年浦江创新论坛首次召开“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专题研讨会。本次专题研讨会由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共同承办。科技部阴和俊副部长、蒙古国教育文化科技体育部J.Batsuuri部长出席会议并作主旨演讲,8位中外政府官员、大学和科研机构及智库的专家、技术转移机构的嘉宾作专题发言,80多位来自科技创新各领域的代表参加研讨会。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党委书记林新主持会议。特采撷发言嘉宾的精彩观点,以飨读者。

  中国科学技术部副部长阴和俊:在“一带一路”建设中 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合作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新时期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出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时强调,要聚焦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聚焦构建互利合作网络、新型合作模式、多元合作平台,聚焦携手打造绿色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智力丝绸之路、和平丝绸之路,让“一带一路”建设造福沿线各国人民。

  当前科技创新的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中国的发展模式也正在从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加快融入全球化进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目前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商品出口国和第三大对外投资国。近年来中国研发投入高速增长,2015年全社会研发投入总量为1.4万亿元,居全球第二位,研发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达到2.1%,其中企业研发投入占到77%。

  科技创新合作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正在发挥积极作用,并已取得良好成效。中国已与全球15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合作关系,签署了110个政府间的合作协议,加入了200多个政府间科技合作组织。其中与49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署了政府间科技合作协议,并与沿线国家启动了一系列科技伙伴计划,包括中国—东盟科技伙伴计划、中国—南亚科技伙伴计划、中国—阿拉伯国家科技伙伴计划等。

  同时,“一带一路”建设对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合作提出了更加紧迫的需求。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条件和发展需求具备很多相似之处,在人口、健康、安全等众多领域中也面临着共同的挑战,迫切需要加强合作研究和联合攻关,共享科技成果和创新发展的经验,以科技创新推进经济增长动力的转换,促进共同繁荣和可持续发展。

  近日,中国科技部、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科技创新合作专项规划》,对“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提出了一系列积极措施。中国将紧密结合各国合作需求,加强政策交流,增进各国科技界的理解互信,构建协作网络,与沿线国家共建一批研究实验室、研究中心、技术转移中心和先进技术示范与推广基地,促进科研数据和科技资源的互联互通与服务共享,强化新技术在智能电网、信息通讯网络及铁路、公路检测网络等领域的应用,提高沿线国家基础设施水平,提升沿线国家创新能力,共同打造发展理念,创造互利共赢的局面。此外,中国将更加注重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文科技交流,将人文科技交流作为“一带一路”合作的重要桥梁,吸引更多外国友人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共同讲述“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的故事,共同扩大“一带一路”的影响力和合作成果。

  尼泊尔帕坦医科大学原校长 Jay Narayan Shah:增进科技和教育领域互联互通

  中国政府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体现了在尊重各国自我发展基础上开展国际合作的价值理念,即:在合作中不干涉他国内部事务,不寻求提高所谓的影响力,不强调控制权。这是国际合作中价值理念的重要提升。

  生存和发展,是一个国家永久的命题。我们和美国、欧洲国情不一样,不能因循西方发展的道路。在过去的十年、二十年当中,伊朗、阿富汗、叙利亚的动荡,都不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一带一路”思路很清晰,就是通过把西亚、中亚、中东、欧洲等联系在一起,进行更好的资源整合,把和平发展的声音一路传递下去,实现和平发展的目标。

  中尼两国过去在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中已经开展了很多成功的合作。在未来“一带一路”建设中,尼泊尔作为内陆国家,在基础设施和贸易的互联互通中将受益更多。尼泊尔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我们欢迎中国企业进入尼泊尔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通过项目实施让人民和社会获益。

  我们要推动和落实科技领域的合作,在教育上我们也要有所作为。希望在“一带一路”的框架下科技教育等领域的合作能够得到进一步拓展和落实,通过科技创新合作打造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

  泰国科技政策办公室工业4.0处处长 RungrogeKamondetdacha:打造共同创新的生态体系

  泰国的“工业4.0”发展计划和经济创新,是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与中国开展合作的最佳契合点。“工业4.0”是泰国发展的必经之路。“1.0”主要关注农业,“2.0”时关注的是轻工业、进口和廉价劳动力的经济发展,“3.0”时关注重工业、出口和直接投资。到了“4.0”,我们希望能够进一步促进国家经济的全面发展。我们设立了如下几个目标:第一是希望进一步提升技术创新的发展水平,第二是通过多种创新来支撑和促进经济的包容性,第三是可持续发展。泰国“工业4.0”的主题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化。随着企业的发展、技术的发展和工业化,一定能够汇聚起各种机遇,例如融合生物技术、嵌入式技术、智能和创新技术以驱动经济的发展。

  泰国东部的经济创新走廊属于工业较发达的地区,泰国政府也充分意识到了这个地区的巨大发展潜力。为进一步推进基础设施项目投资,促进和提升工业化进程,泰国政府制定了东部创新走廊的发展纲要。东部创新走廊涵盖经济创新和共同创新的概念,希望通过共同创新将现有技术进一步融入到东部地区的发展过程中,为该地区的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

  泰国希望把东部地区重新打造为泰国的创新基地,并打造共同创新的生态体系,进一步促进研究机构、政府、大学之间的密切合作,为“一带一路”倡议做出应有的贡献。

  蒙古国教育文化科技体育部部长 J.Batsuuri:强化中蒙两国科技联系

  中国长期以来是蒙古国的重要合作伙伴。两国经过共同的努力取得了良好的合作发展势头。

  2016年6月,中国、蒙古国、俄罗斯三国共同签署《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商定了32个重点合作项目,涵盖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合作、口岸现代化改造、能源合作、海关及检验检疫、生态环保、科技教育、人文交流、农业合作及医疗卫生等十个重点领域。这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早期收获,对于中蒙两国共商共建共享、加强发展战略对接、深化各领域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是蒙古国在科技创新合作领域中的重要战略伙伴。中国一直以来都在为蒙古国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帮助。2011年中国和蒙古国签署科技合作协议,进一步强化了两国的科技联系。

  展望未来,长期稳定的科技创新合作对于中蒙两国双边关系的发展至关重要。

  两国应该在科技创新的产业化领域进一步展开合作,共同建设中蒙联合实验室、中蒙科技孵化器,共同促进中蒙科技成果产业化。

  蒙古国教育文化科技体育部未来也将进一步加强与中国科技部的联系,深入开展科技交流与合作。

  老挝国立大学代理校长 SomsyGnophanxay:促进各国携手创新

  在过去几十年当中,我们的技术创新飞速发展,云计算、大数据、机器人和新材料等领域的进步造福了人类,这一切离不开全球性的科技合作。

  老挝是发展中国家,每年用于研究领域的资金占经济的比重只有1%,创新和技术水平远远落后于周边国家。但目前老挝政府和老挝国立大学已经开始致力于推动研发并鼓励创新创业。

  在政策环境方面,老挝刚刚设立了科技部,负责制定科学技术总体规划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同时设立了知识产权部门。老挝在每个部委下面都设立了研究机构,比如亚洲研究中心和中国研究中心。老挝国立大学将学术研究作为大学的第二大责任和义务,除了专门领域的研究之外,还开展一些跨领域的研究,以便更好地推动技术创新。在促进创新创业方面,老挝国家商会每年都会向部分创业者提供奖金。老挝大学将举办第一届东盟创新大会,以促进科研工作者和创业者之间的交流。

  总体来看,老挝在科技创新的基础设施及环境方面已有了长足进步。政府官员、研究人员及工商界人士都提高了研发和创新意识。通过组织更多的研讨交流活动,可以推动各国在创新领域的更深入合作。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综合所所长陈宝明:加强全球创新治理

  创新驱动发展是各国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共同选择。随着创新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创新治理成为全球治理中的重要内容。一方面,创新要素在全球加速流动,各国创新生态的联系日益紧密,人才、知识产权、技术转移等逐步成为经济全球化议题的焦点。另一方面,创新多极化趋势愈发明显。全球创新治理的范围已经扩展至构建符合创新本质规律的制度机制,为推动全球创新并发挥创新驱动作用创造有利条件。而创新治理的具体内容则更加广泛,既包括传统的科技合作,也包括在贸易、投资、金融等重要议题中加强与科技创新内容的衔接,还涵盖了提升创新资源和要素流动的便利性,以及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科技援助等。

  “一带一路”具备推动全球创新治理的巨大潜力。“一带一路”具有拓展合作与发展的广阔空间,可以推动由过去的传统产业“过剩产能”转移向科技“新产能”转移转变,科技创新合作将在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为此,中国应以“一带一路”为起点推动构筑全球创新治理新格局。近期注重加强人文交流,增强科技合作互信。中期注重改善创新环境,形成协同创新网络。远期则定位于形成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区域协同创新格局,建成“‘一带一路’创新共同体”。在具体措施方面,应带动“一带一路”国家逐步转变观念,由经济合作向科技合作和创新合作提升,推动构建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加强各国共同参与的多平台衔接,借助新技术的引领推动发展中国家的跨越式发展。

  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Maximilian Mayer:让融通分享走得更远

  在欧亚拥有50亿人才的地区,“一带一路”不仅是在某一个学科当中的合作,更多的是科技、人文和政府之间的合作。为谁创新,为什么样的目标来创新?如何创新?思考好这些问题才可以充分发挥创新的作用。

  “一带一路”本身就是创新的过程。“一带一路”从更大规模的层面上提出新的时代观和新的愿景。“一带一路”把不同领域的开放式的合作精神发挥到最大,包括了多层次的发展。

  亚太地区国家可以直接在交通、能源、医药卫生等体系之间对接和分享,同时在可持续性发展方面建立新的合作机制和政策,比如在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等问题上携手合作,实现一些愿景和目标,为子孙后代的可持续性造福,通过创新和技术推动人民生活的改善。

  在过去几十年中,在经济和企业模式方面,欧亚地区也做了很多的探索。但目前,探索的成果还缺少一个统一的话语体系、融合体系。国家之间的文化和思维模式不同,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同,这些都是互融互通可能面对的问题。“一带一路”就是要把不同的利益方加入到这个平台,接纳多样化和包容差异,以多样化的方式共存共荣,增加互信,互相接受和支持。

  另外,呼吁有关政府支持设立研究基金,比如说推动大学合作,建立跨领域、跨学科之间的合作来推动经济的转型。

  中科院地理资源所“一带一路”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刘卫东:“包容性全球化”是核心概念

  随着“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正式签署,“中巴经济走廊”最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正式动工,以及“中泰铁路”有望于年底动工,“一带一路”建设已经取得了良好开局。但目前仍然存在一些“成长的烦恼”,包括缺乏正规的话语体系、内容略显泛化、缺少相关人才资源、企业与资本市场合作落后于政府合作、利益契合点的寻找存在欠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经验不足等。

  目前对“一带一路”的一些认识误区应当加以纠正。第一,“一带一路”不是要重建历史上的跨国贸易路线,而是要搭建一个包容性发展的平台。第二,“一带一路”不是中国的政府工程,而是由中国提出来的一个平台,全世界的企业、资本以及民间力量都可以参与进来。第三,“一带一路”不是区域发展战略,而是全球开放式的发展倡议,是立足于与更多沿线国家共享发展成果的美好愿景。

  “一带一路”应该以“包容性全球化”为核心概念。“丝绸之路”不只是中国的故事,也并非一个具有固定线路的空间现象,而是由沿线国家共享的历史文化遗产,暗含了和平、友谊、交往、繁荣的隐喻。

  作为“包容性全球化”的“一带一路”建设应该紧扣三个主题。一是开放包容和平等互利的建设理念。二是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三是和而不同的文化观念。对于科技界来说,更应当深化交流、加深理解、突出合作,共同打造科技丝绸之路、数字丝绸之路、学术丝绸之路和友谊丝绸之路。

  中国—南亚技术转移中心副主任马敏象:推动中国和南亚技术转移

  技术转移是“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的重要内容之一。2014年6月,由中国科技部和云南省政府共建、相关国家参与建设的中国—南亚技术转移中心在昆明揭牌成立,开启了中国与南亚合作的里程碑。2014年9月,建设了技术转移的协作网络和南亚技术转移的对接平台。目前已经在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等6个国家建立了分支机构。中心成立以来,举办了一系列的技术对接、科技园区考察、技术转移人员培训等活动,发布技术转移动态信息,提供科技创新相关政策咨询服务,得到了南亚各国科技部门的积极响应。未来,我们还要更广泛利用中国丰富的科技资源面向南亚国家开展技术转移合作,建立技术示范基地和科技园区,以科技合作助力各国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

  北京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所长王德禄:共同致力跨国科技园区创新

  中国和一些发展中国家是由创业带动创新,不是以研发带动创新。在科技园区内高度集聚科技资源,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生态,这是中国科技园区建设的一条宝贵经验。

  中国不少园区从什么都没有发展到百亿、千亿、甚至万亿,创新、创业,是最大的动力。创业和科技园区,可以作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国际合作、创新增长方式的重要话题。蒙古国、印度尼西亚提出要发展上百个科技园,印度提出要发展100个智慧城市,各国对科技园区的创新需求很大。

  如何发展科技园?首先是科技园区的一个发展模式问题。发展科技园一定要开放,而且一定要与高端连接,连接人才、创业、资本和技术。

  发展科技园区,要官民结合,多方参与,观念领先最重要。园区要有规划阶段、建设阶段、运营阶段,这三个阶段重点不一样。规划阶段的核心是观念创新,建设阶段要各方参与,运营阶段核心是创新。

  “一带一路”国家在未来发展科技园区建设中,可以借鉴中国科技园区的经验,多与中国的科技园区合作,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共同推进科技园区的发展。

  (本版稿件由黄宁,科技日报记者曹丙利、王春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