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资料荟萃» 高原:乐业是更美的师德

高原:乐业是更美的师德

  笔者曾作为评委参加某大学举办的“我心中的教师美德观”青年教师师德演讲比赛。选手们激情的演讲,从不同角度与侧面,表达了对师德的理解与践行,同时也激发出我的感触:师德的最高境界还不仅仅是勤业,也不仅仅是敬业,而且还要乐业。

  奉献、敬业这些品德,是我们推崇并倡导的美德。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达到奉献和敬业并不容易,除了个人的道德境界等因素之外,还有一个大家容易忽视的因素,那就是,在很多人眼里,职业和生命是分开的。当敬业、勤业时,业在人的生命之外,与生命是隔离的,是一种强大的道德追求在推动人们去奉献、敬业。这是美好的品德,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追求的美德。这样的美德,对于有些人来说,是自觉的追求;对于有些人来说,则带有“强迫”的味道,是难以达到的境界。如何把这些美德作为人们自然而然的生命追求甚至生命需要,让职业和生命融为一体呢?

  我们不妨借鉴道学的智慧。老子说,“上德不德,是以有德”的意思是,“最高的德,最大的德、自然的德是超越了世俗道德的道德”。庄子发现,世人的痛苦与不自由,大多来自把不该分清的分得太清楚,因此提出“至乐无乐”,意为最大、最高的快乐是不贪世俗的快乐。当职业与生命两者“面对面“,两者还未“齐”为一“物”时,对于普通人来说,敬业、勤业就难以自觉自愿,无怨无悔。只有在乐业中,奉献、敬业等道德才会成为自然而然生发的情愫。因为在乐业时,我们所乐之业与我们的生命不分彼此,生命在业中,业就是生命。

  我们应在乐业的层面,超越奉献甚至敬业、勤业等,把工作变成享受,超越怠惰、不情愿与工具式的无创造、少灵性。当我们还纠缠于道德层面的敬业勤业这些奉献精神时,我们的生命状态、职业状态便不可能是自由的、自然的,两者更不是高度和谐统一的,我们的工作还不一定能达到美境和化境。

  在乐业时,业与我们的生命不分彼此。我们的生命在业中,业就是我们的生命,生命与业水乳交融,难分彼此。此时我们的生命状态与职业状态就是“与道大适”的,大顺自然的。中国各层次学校里的教师,特别是大学教师,应该是离传统文化精神,离老子、庄子的超越精神最近的群体,进入某种较高的人生智慧境界。“遇到大适”是十分自然的一种社会责任,也是自己在人生与职业中能够达到“逍遥”的基础。如此,便可以超越敬业、勤业这些世俗“美德”,而潇洒地直达人生最高的境界——在天地境界里自然地乐业,随时享受自己所做的一切,并让所做的一切成为淳美的模样、神妙的模样。并且也只有这样,在为师生涯里,遭遇难免的挫败、艰辛时,我们才能更淡定,也更有力量,更不易被挫败。同时,更能无怨无悔地坚守职业道德。特别是,一旦能够乐业,敬业、勤业根本就不再是令人煎熬的问题,更不会是勉强的追求,而是一种十分自然的状态。

  此时,我们既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更是职业的主人。只有在乐业中,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师的美德才能成为十分自然的状态,教师在工作中才会进入十分享受的快乐状态。某高校有一位化学与环境学院的教授,是省级教学名师,他在上化学文献检索课所用的电子演示文稿(PPT)空白处专门打上诗句,给学生以高情雅趣、格调不凡的印象甚至影响。这说明,这位教授很享受自己的授课,努力使授课成为人生境界与格调的呈现。如此,我们才会在自己的职业中,拿出全部的热诚与努力把工作做到极致,因为我们乐在其中。

  只有在乐业中,师德才表现为自然与快乐的状态。因此,在教师的职业生涯中,应该唯有“快乐地享受”这一个关键词:

  我们在快乐地享受,当阳光洒满三尺讲台时。

  我们在快乐地享受,当三尺讲台上我们侃侃而谈,将自己心中的阳光播洒在学子的心中时。

  我们在快乐地享受,当学生接纳、认同并践行我们所持守的价值观时。

  我们在快乐地享受,当我们用一生的时光摆渡那些年轻的灵魂与生命到光明的彼岸时……

  最高的师德是乐业。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最快乐的事业,虽然如此艰辛,但如此令人神往,如此令人愉悦。

  当然,乐业对一个人的要求很高,如果实在做不到乐业,敬业则是必须的。因为敬业是一个人对职业的底线态度,也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在乐业时,我们所乐之业与我们的生命不分彼此,生命在业中,业就是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