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资料荟萃» 第二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开幕

第二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开幕

  本报武汉10月13日电 (记者董洪亮)为期3天的第二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13日在华中科技大学拉开帷幕,本届大赛以“拥抱‘互联网+’时代 共筑创新创业梦想”为主题。

  本届大赛自今年3月正式启动。根据项目发展阶段和投融资情况的不同,参赛项目分为创意组、初创组、成长组,并根据行业领域细化为“互联网+”现代农业、“互联网+”制造业、“互联网+”信息技术服务、“互联网+”商务服务、“互联网+”公共服务和“互联网+”公益创业六大类、27个行业,便于投资人和大学生进行项目精准对接。95家企业和机构参加大赛期间举办的投融资洽谈会,已经签约54项。

  第二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由教育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发改委、工信部、人社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团中央和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在校级初赛、省级复赛的基础上,全国共有600个项目入围全国总决赛。通过网上评审和会议评审,共产生124个项目进入全国总决赛现场比赛,争夺金奖,其中4个项目来自香港和澳门的高校。经过激烈角逐,北京大学团队的“ofo共享单车”项目等晋级“金奖争夺赛”30强。

  本届大赛的参赛高校2110所,占全国普通高校总数的81%,学生报名项目12万个、直接参与学生55万人,分别是首届大赛的3.3倍、2.7倍。

相关报道

  第二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开幕

  来源:光明日报  时间:2016-10-14

  新华社武汉10月13日电(记者俞俭、梁建强)为期3天的第二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13日在华中科技大学拉开帷幕。

  第二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以“拥抱‘互联网+’时代 共筑创新创业梦想”为主题,由教育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发改委、工信部、人社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团中央和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

  本届大赛自今年3月正式启动,根据项目发展阶段和投融资情况的不同,参赛项目分为创意组、初创组、成长组,并根据行业领域细化为“互联网+”现代农业、“互联网+”制造业、“互联网+”信息技术服务、“互联网+”商务服务、“互联网+”公共服务和“互联网+”公益创业6大类、27个行业,便于投资人和大学生项目精准对接。

  在校级初赛、省级复赛的基础上,全国共有600个项目入围全国总决赛。通过网上评审和会议评审,共产生120个项目进入全国总决赛现场比赛,争夺金奖。

  13日,“金奖争夺赛”及“铜奖晋级银奖复活赛”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步启动。北京大学团队的“ofo共享单车”项目、华中科技大学团队的“诸葛io”项目、浙江大学团队“云象区块链Baas云服务平台”项目等晋级“金奖争夺赛”30强。

  记者了解到,大赛将产生金、银、铜奖,并从金奖团队产生冠、亚、季军。同时,评选单项奖、先进集体奖和优秀组织奖。在此期间,还将举办投融资洽谈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成果展等活动。大赛颁奖典礼暨闭幕式将于15日举行。

  与首届大赛相比,本届大赛的参与高校与大学生数量均创新高。其中参赛高校2110所,占全国普通高校总数的81%,学生报名项目11.88万余个、直接参与学生54.58万余人,分别是首届大赛的3.3倍、2.7倍。

  据悉,大赛旨在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培养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推动赛事成果转化和产学研用紧密结合,促进“互联网+”新业态形成,服务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推动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

  拥抱“互联网+” 共筑双创梦想——第二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开赛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时间:2016-10-14

  本报武汉10月13日讯(记者万玉凤 李薇薇)为期3天的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今天在华中科技大学开幕。经校级初赛、省级复赛及教指委学科竞赛推荐,630支优秀团队入围全国总决赛,通过网上评审和会议评审,包括港澳地区4个项目在内的124个项目进入全国总决赛现场比赛,角逐30个金奖并将从金奖团队产生冠、亚、季军,还有126个项目将在现场参加“铜奖晋级银奖”复活赛。

  本届大赛的主题是“拥抱‘互联网+’时代 共筑创新创业梦想”,根据项目发展阶段和投融资情况的不同,参赛项目分为创意组、初创组、成长组,并根据行业领域细化为“互联网+”现代农业、制造业、信息技术服务、商务服务、公共服务、公益创业六大类,以方便创投机构根据产业分类进行项目对接。

  在全国总决赛期间,将同期举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经验交流会、“互联网+”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报告会、高校创新创业成果展、创业项目团队与投资机构对接洽谈会等活动。

  据悉,本届大赛自3月启动以来,高校、大学生、企业的参与度均创新高,参赛高校2110所,占全国普通高校总数的81%,学生报名项目118804个、直接参与学生545808人,分别是首届大赛的3.3倍、2.7倍,近400家投资机构和企业参与评审并为大赛提供支持,是去年参与企业数量的3倍。大赛目前已经成为覆盖全国所有高校、面向全体大学生、影响最大的赛事活动,呼应了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要求,促进了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带动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不断深化。

  大赛由教育部、网信办、发改委、工信部、人社部、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团中央和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华中科技大学承办。

  大赛评委呼吁:科研经费管理需体现人才智力价值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时间:2016-10-14

  10月13日下午3点半,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金奖名单出炉。30个金奖项目中有21个高科技项目,占总数的70%,而具有国际和国内领先水准的高科技项目达10%以上。

  比赛结束,加大科研投资力度,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成为评委谈话中的高频词。“中国每年要投入铁轨维修费用近300亿元,华中科技大学的慧淬之钢轨延寿项目可将铁轨使用寿命延长10倍。不论是作为国内高铁技术支撑还是技术输出,都有巨大的市场前景。”大赛评委马德福说。

  大赛评委、全国高校创新创业投资服务联盟理事长王蔚指出,相比发达国家将大部分科研投入花在“人”身上,我国的科研经费大多数投到设备等“物”上,对科研人员的调动作用并不十分显著。因此,“以人为本”的理念在科研经费管理中要得到更大落实,真正体现人才的智力价值。华中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邵新宇则认为,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症结在于科技创新链条存在体制机制关卡,创新和转化各环节衔接不够紧密。

  回顾首届大赛,前34强中超过50%的项目均依托高校科技成果进行创业,创业团队的核心成员均来自该成果的主要贡献团队。目前,国务院印发《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等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形成从修订法律条款、制定配套细则,到部署具体任务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三部曲”,对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具有重要意义,也将促进我国政、产、学、研、用多方协同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格局的建立。 (中国教育报记者 李薇薇)

  校园电商:精准服务小众需求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时间:2016-10-14

  本次大赛,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周坤鹏带着刚刚获得2亿元B轮融资的项目——59store校园综合服务平台来参赛。决赛现场,评委的问题一个接一个地抛出。

  “你们和传统的B2C模式相比,优势在哪里?”

  “你们的商品在其他电商处都能买到,你们凭什么做得下去?”

  “你们在经营中如何定位产品优势?”

  问题之下,一度被大学生创业热捧又一度陷入困境的区域电商模式,露出清晰“面容”。

  “针对海量用户生活、购物、娱乐等不同需求,电子商务企业凭借移动互联网优势异军突起。由于社区中用户与用户、产品与产品之间环环相扣,大大增加了用户发生消费的可能,这就为社区电商提供了发展市场。”大赛评委吴正钰解释道。

  59store校园综合服务平台正是抓住了这一特点,只是该项目将“战场”定位在大学城社区。据上海交大党委副书记朱健介绍,该平台最初是为学生提供休闲零食59分钟内送达服务,销售商品多为学生喜爱的休闲小包装食品、畅销型食品饮料等,后经过转型升级,将销售及配送产品扩展至涵盖学生生活日用品、学习用品等领域。

  据周坤鹏介绍,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团队发现平台70%以上订单集中在晚上,白天需求量很少。这就为“59store”专注做21:00—23:00的配送服务提供了可能。其先尝试在上海地区试点“夜猫店”服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今年3月,该项目团队正式停掉其他所有时段的配送,专注晚间配送。

  大赛评委黄昊指出,在区域性电商环境里,要想避开电商巨头有所发展,差异化应是电商创业者确立自身市场业务着重思考的因素,而最快最便捷达到这一点的做法是:基于区域属性,在垂直领域下进行区域用户小众需求的服务定制。

  黄昊认为,“59store”就是瞄准学生订单时间差异,专注晚间配送,既能保证其平台“59分钟内送达服务”的承诺,以信取众,又能最大限度稳固老客户,拓展新客户,将小而精创业项目逐步壮大。 (中国教育报记者 李薇薇)

  市场热点赛场均有呈现 投资人直言——“看好这里走出未来支柱产业”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时间:2016-10-14

  “以共享经济+智能硬件,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行问题”的共享单车、用户可以进行自己创造不同构型的细胞机器人、用年轻人的方式为年轻人输出有价值内容的新媒体影视出品发行平台、以高速气流代替水实现90%节水率的“空气洗手”装置……10月13日,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在华中科技大学拉开帷幕,参赛项目一亮相,不少来自投资机构的评审很兴奋,直呼被“震撼到了”。

  “市场热点趋势项目都出现在赛场里了,以我参评的成长组为例,很多项目在垂直领域不仅在大学生创业项目中名列前茅,在社会创业领域里也数一数二,被主流投资圈所认可,大学生创业已经成为创业的主流。”大赛评委、全国高校创新创业投资服务联盟理事长王蔚表示,在评审过程中,他发现,很多大学生创业团队不是单纯地追逐热点、寻找噱头,而是脚踏实地,在为社会创造价值的过程中实现盈利,对创业的认识非常理性。

  在王蔚看来,70%的参赛项目都与大学生自身专业、高校科技成果紧密结合,这也说明大赛激发出了作为“互联网+”时代原住民90后的创新创业激情,进一步促进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本届大赛学生报名项目约12万个,入围现场总决赛124个,可谓“千里挑一”。大学生创业项目的基数大了,高质量项目自然就多了。作为大赛两届评委,杭州天畅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郭羽表示,本届大赛“技术派”项目有异军突起的感觉,科技类、医疗类的项目大大增加了,并且都非常实干,有可观的经营业绩,也有很好的融资前景。

  “虽然资本大气候有点冷,但对投资人来说,最关键的是看项目,真正有核心的产品、有市场竞争力的创业项目,永远受欢迎。本次大赛参与企业数量的增长和质量的提升,可以看出业界对这个大赛平台的认可、对大学生创业的关注。”郭羽表示。

  有的投资人评委直言,评审一上午大赛项目,基本相当于几个月的业务筛选量,“这也是很多投资人为什么积极参与大赛评审的原因,我们看好从这里可以走出中国未来的支柱产业”。 (中国教育报记者 万玉凤)

  第二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开幕

  来源:中国青年报  时间:2016-10-14

  本报武汉10月13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朱娟娟)为期3天的第二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今天在华中科技大学开幕。

  第二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以“拥抱‘互联网+’时代  共筑创新创业梦想”为主题,由教育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发改委、工信部、人社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团中央和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

  本届大赛自今年3月正式启动,根据项目发展阶段和投融资情况的不同,参赛项目分为创意组、初创组、成长组,并根据行业领域细化为“互联网+”现代农业、“互联网+”制造业、“互联网+”信息技术服务、“互联网+”商务服务、“互联网+”公共服务和“互联网+”公益创业6大类、27个行业,便于投资人和大学生项目精准对接。

  在校级初赛、省级复赛的基础上,全国共有600个项目入围全国总决赛。通过网上评审和会议评审,共产生120个项目进入全国总决赛现场比赛,争夺金奖。与首届大赛相比,本届大赛的参与高校与大学生数量均创新高。其中参赛高校2110所,占全国普通高校总数的81%,学生报名项目11.88万余个、直接参与学生54.58万余人。

  今天,“金奖争夺赛”及“铜奖晋级银奖复活赛”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步启动。北京大学团队的“ofo共享单车”项目、华中科技大学团队的“诸葛io”项目、浙江大学团队“云象区块链Baas云服务平台”项目等晋级“金奖争夺赛”30强。

  大赛将产生金、银、铜奖,并从金奖团队产生冠、亚、季军,同时,评选单项奖、先进集体奖和优秀组织奖。

  湖北省教育厅相关人士介绍,今年起,该省各高校将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课时不少于48小时。

  “双创”给大学生更多选择——第二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侧记

  来源:光明日报  时间:2016-10-14

  10月13日,华中科技大学软件学院毕业生孔淼再次回到了母校。这一次,他和团队带着“诸葛io”项目,来参加第二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

  毕业后,孔淼创办了北京诸葛云游科技有限公司。短短1年多时间,这款旨在提升用户价值与分析效率的数据智能服务项目,获得了9000家企业用户的认可。

  在第二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上,和孔淼同台竞技的还有星空主题科普酒店、VR手术专家……

  来自全国149所高校的250支团队带来了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行业产业紧密结合起来的创业项目,还吸引了不少投资机构和企业的青睐。

  据了解,本届大赛还新增了“互联网+”现代农业、“互联网+”公益创业两个比赛项目类型;增加了“创客”文化展区、省(市、区)科技园展区、投融资机构展区三个项目展区。

  在项目展示区,记者见到了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刘玉。身着一袭红衣,刘玉正在向参赛者们介绍华中科技大学Dian团队。在她身后的展板上,张贴着500多名从Dian团队走出的大学生创业者的照片。这几年,刘玉的身边聚集了一拨拨学生创客,她开创的孵化团队,培育出了51家创业公司。月销售额达5亿元的米折网公司CEO张良伦、COO柯尊尧都是Dian团队成员。

  除了考研、出国、就业,在刘玉眼里,“创业给大学生们提供了第四种选择”。她认为,即使创业失败也并不可惜,“这个经历会让你更加了解自己,帮助自己找准定位”。

  刘玉所在的华中科技大学有着支持创新创业的传统。该校10年前就设立50万元“大学生创业基金”。2014年,这一基金年度发放额已达210万元。截至去年,该校超过70%的毕业生,在读期间参与过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在5月份结束的“互联网+”校赛当中,该校有212个项目报名参加。近3年,华中科技大学学生或校友每年创立企业约100家,吸引风投资金超过12亿美元。 (光明日报记者陈鹏、夏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