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资料荟萃» 王子墨:“奇葩”校规也是校园暴力

王子墨:“奇葩”校规也是校园暴力

  近日,有媒体报道青岛滨海学院多名学生反映校规过严,男女生仅牵手搂抱就会被记作违纪受到处分。随后,该校多名学生向记者反映,学校不仅限制校园中男女生正常交往,还会强制要求捐献县志。校方表示,学校不提倡,也不反对男女生恋爱,捐献县志属于学生自愿行为,如有学生所反映的情况存在,将严肃查处。

  青岛滨海学院是一所民办高校。从学校官网介绍看,该校拥有山东省民办本科高等教育特色名校建设高校等名号。学校简介很现代,校规却有令人不知今夕何夕之感。既然是大学,学生入学时绝大多数都已成人,牵手、搂抱是权利,任何人无权干涉。至于强制捐献县志,更于法无据,任何人无权施加。这是在校规之上更大的规矩。

  从一些具体的细节,不难看出这所学校展现出的一副冷酷面孔。记者拿到了多份学校文件,除男女生交往外,还要求学生一律为黑色直发,不符合的学生要向班主任开一份“头发证明”,如发质受损严重、染不上色、染黑掉色、自然黄等,否则在检查时会一律作扣分处理。该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学生周一至周六无法外出,上课期间,学校不允许学生在宿舍或者校园里逗留,一旦在学校内逗留被发现,则会被记为游离,也会被记作处分,扣思想品德分。虽然规矩繁复,动辄触犯,但学校也“人性化”地留有救赎之门——捐献县志可减分。当然不可随意购买,每个班级所对应的购买县志的地区均不同,并列有可购买该县志的书店店名。

  如今,校园暴力是舆论关注焦点,而有些过于“奇葩”的校规,也沾染了“暴力”的底色。校园暴力表现形式不一,以权力作支持,限制他人权利、羞辱学生尊严的行为,与言语辱骂、肢体攻击、非法拘禁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相对于学生之间偶发的暴力行为,“奇葩”校规所带来的“暴力”是一种机制性的压制:出台缺乏科学研究与意见征集的非人性化校规,对学生权利作出种种限制,从着装打扮到行为规范一应俱全,甚至与个人的基本权利相悖,并课以极其严格的处分。学生生活在如此环境,非但没有人格自由的舒展,反而动辄受挫,其神经之紧张、个性之压制、尊严之贬抑,与校园暴力带来的精神压迫,相去几何?

  眼下,“奇葩”校规有蔓延的趋势,从小学一直到大学都有存在,这种现象须及时予以纠正。这类校规背后的价值观,是对个人权利的漠视,是对人格的不尊重。无论面对的是孩子还是成人,有些学校以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将学生置于人格不健全、被教导的不平等地位,将学生全面管束起来。这些行为往往打出“为学生好”的旗号,其思维模式是把学生当作管理对象,而非需要培育的个体。学校把方便管理作为首要考虑,学生的权利、个性成长、反思能力大概不在其视线之内,怯懦、盲从、暴戾也就容易从蛮横的校规传导至学生个体。

  校园应当是美好的,学生在这里受到智慧的启迪,形成健全的人格,被人尊重并学会尊重他人。社会期待着这种美好能在学生离开校园后反作用于社会,让教育成为对未来的溢价。而“奇葩”校规,无疑是反其道而行之。

相关评论

  熊丙奇:“以德立校”首先需要学校有德性

  来源:中国青年报  时间:2016-10-27

  核心观点:近年来,一些学校制订和执行校规遭遇舆论质疑,问题都出在没有弄清学校权利边界,只是举起“道德”大棒,要求学生必须执行校方出台的严苛校规。

  近日,青岛海滨学院多名学生反映校规过严,男女生仅牵手搂抱,就会被记作违纪,受到处分。该校多名学生反映,学校不仅限制校园中男女生正常交往,还强制要求学生捐献家乡的县志。校方表示,学校不提倡也不反对男女生恋爱,捐献县志属于学生自愿行为,如有学生所反映的情况存在,将严肃查处。(《京华时报》10月26日)

  针对学校对学生实行的“严格管理”,该校学生工作负责人称,这和该校作为民办学校的价值观定位有关,学校自1992年建校开始,就倡导以德立校,对学生进行规范化管理。“所有管理与被管的过程都是矛盾的,很多毕业的学生回来都很感激学校。”

  学校倡导“以德立校”,对学生进行规范化管理没有错。可是,“以德立校”首先需要学校有德性,而学校的德性在于明确学校权利和学生权利的边界,尊重学生权利,不能以“道德”之名侵犯学生正当权利。近年来,一些学校制订和执行校规遭遇舆论质疑,问题都出在没有弄清学校权利边界,只是举起“道德”大棒,要求学生必须执行校方出台的严苛校规。

  该校有的做法已明显越界。比如,要求学生一律为黑色直发,不符合的,要向班主任开一份“头发证明”,否则在检查时会一律作扣分处理。学生发型与办学无关,这是学校超出办学范畴的对学生的无理要求。要求学生捐献县志,尽管学校说这是“自愿行为”,可捐献就加分(或抵扣分),这怎么能说是学生自愿呢?学生捐不捐、捐什么,完全是学生的权利,更不能与考核分挂钩。

  限制男女生正常交往,经常为“道德家”乐此不疲。虽然随着时代进步,高校已经不能再明令禁止学生谈恋爱了,但还是有一些高校对男女生交往十分敏感,把牵手之类的行为也定义为“不文明”“不道德”。其实,对于男女生如何正常交往,学校应该做的是对学生进行婚恋和性教育,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恋爱观。如果简单粗暴地把正常恋爱、交往行为视为不文明,其实是对成年大学生最糟糕的管理。

  一所倡导“以德立校”的学校,必须明白体现大学的“道德”,不是管教、说教,而是尊重每个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权利。在学校办学、管理中,要充分听取学生意见,把听取学生意见纳入决策过程。一所大学如果不尊重学生基本权利,滥用教育权,介入学生私权领域,是不可能办成有“德性”的大学的,会在偏离大学精神的道路上渐行渐远。

  奇葩校规背后是脱节的管理思路

  来源:京华时报  时间:2016-10-27

  核心观点:90后、00后的一代学生群体,追求个性、自由、独立的性格特征逐步显现,高校管理应当有新思路、新方法,不能抱着死板僵化的老一套不放手。

  近日,青岛滨海学院多名学生反映校规过严,男女生仅牵手搂抱就会受到处分。随后,该校多名学生向记者证实,学校不仅限制校园中男女生正常交往,还会强制要求捐献县志。校方则称,学校不提倡也不反对男女生恋爱,捐献县志属于学生自愿行为,如有学生所反映的情况存在,将严肃查处。

  如果不仔细看,还以为这是一所高中的校规。很多人都经历过偷偷摸摸谈恋爱的青涩高中时代,牵牵小手,替女友背背书包,打壶开水……一个个小细节打造出了一个个暖男,也留下了一段美好记忆。谁知到了大学竟然还有这种奇葩校规,牵牵手都会被记过处分。

  被曝光的青岛滨海学院是山东省民办本科高等教育特色名校建设高校。作为民办高校,拥有一定的办学自主权是可以理解的,校方以德立校、规范化管理的说法也是站得住脚的。只不过剧情来了一个神转折,各种校方所不能容忍的违纪行为,竟然都可以通过购买“县志”冲抵扣分,这就让人感觉学校所谓的规矩、坚持的原则,恐怕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由此,不管是制定校规时存在偏颇,还是实际执行时过于偏激,“奇葩校规”确实存在改进余地。

  身为高校管理者,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90后、00后的一代学生群体,追求个性、自由、独立的性格特征逐步显现,高校管理应当有新思路、新方法,不能抱着死板僵化的老一套不放手。

  比如,很多高校苦于体育锻炼活动不好开展,晨起跑步总会面对很多“起床困难户”的软抵抗。有些爱睡懒觉的学生甚至选择逃课,影响了正常的课业发展,学生精神面貌也不好。以往各地高校记考勤,甚至扣学分的措施效果都不好,强制“起床”甚至会让学生记恨学校。而有些大学则另辟蹊径,开展了“起床签到”活动。比如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工商管理系青年志愿者协会就发起一个“M°“″i″gC“11”的活动,男女同学一对一结对,互相打电话起床签到。这种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的方式,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回到青岛滨海学院“奇葩校规”这件事上,现在高校的管理思路不仅不应该违背学生“天性”,硬性要求学生遵守那些早已经过时的、落后于现实发展的校规,反而应该多想办法,摸准青年的心理特质,制定出学生们乐于接受、主动遵守的校规校纪。 (作者系本报特约评论员)

  曹旭刚:“牵手违纪”的大学有多少大学精神

  来源:新京报  时间:2016-10-27

  大学之道,在于“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而不是宛如一个监狱一般,用各种严苛而奇葩的规定,约束限制学生的正常行为。

  据媒体报道,近日青岛滨海学院多名学生反映校规过严,男女生仅牵手搂抱就会被记作违纪受到处分,引发网友关注。随后,该校多名学生向记者反映,学校不仅限制校园中男女生正常交往,还会强制要求捐献县志,购买来县志后,可冲抵被扣掉的“思想道德”考核分。

  恕我愚钝,怎么也想不到青岛滨海学院收集县志的癖好何来?以至于,学生“捐献”来的县志,可以成为学生“思想道德”考核的加分利器,那些因为男女生牵手搂抱、头发不合规范、桌洞有杂物等缘由被扣掉的分数,都可以用县志“补回来”。

  事实上,大学尤其是民办大学出现各种奇葩行为、奇葩规定,这些年可谓不少。比如,兰州交大博文学院开除患病女教师;西安某民办高校将校园里的女娲和雅典娜的塑像弄成学校两位女校董的相貌;南宁某高校规定,本地学生周末回家住宿,需提交房产证复印件……

  这些荒唐事情,在闯入舆论视线后,当事民办大学总会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来辩解,但是,究其本质而言,还是映衬了民办大学生长过程中的“任性与随意”。虽然这些年来,中国的民办教育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不必讳言的是,无论是学校底蕴、办学实力,还是教育理念、管理能力,民办大学与公立大学尤其是公立重点大学,依然相去甚远。

  针对青岛滨海学院的“奇葩事儿”,网友评论说,一流大学看重学术,二流大学看重成绩,三流学校看重纪律,四流学校看重卫生——这个学校三四流都占了。想想也是,如果师资实力不如别人,大学气质树立不起来,也就只能在纪律和卫生上搞些花样了,否则,又该如何彰显自己的大学身份呢?

  大学之道,在于“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而不是宛如一个监狱一般,用各种严苛而奇葩的规定,约束限制学生的正常行为。与其在“纪律”上挖空心思,不如好好琢磨琢磨,怎样才能吸引来更多的优秀人才,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大学的魅力。 (作者系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