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资料荟萃» 西南医科大学:着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西南医科大学:着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016年4月17日,陕西西安,第七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西南西北分区赛鏖战正酣,西南医科大学代表队从19所高等医学院校中脱颖而出,再次夺得西南西北分区赛一等奖,并获得全国总决赛参赛资格。作为一所地方本科医学院校,西南医科大学已连续六年获西南西北分区赛一等奖,两获全国总决赛二等奖。

  喜讯不断。在全国开设临床医学专业、中医类本科专业、口腔医学专业并参加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且考生数在30人以上的院校中,2015年西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考试通过率在154所院校中位列第18位,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考试通过率在34所院校中位列第3位,口腔医学专业毕业生考试通过率在74所院校中位列第4位。

  这一系列成绩的取得,是西南医科大学人才培养工作的一个缩影。建校65年来,西南医科大学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坚持以生为本、德育为先,不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做强、做优、做特本科教育,着力培养“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探索出一条立德树人、实践育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路。

  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

  筑牢思想道德根基

  一直以来,西南医科大学秉承“厚德精业 仁爱济世”的校训,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创新教育手段,凝聚育人合力,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筑牢思想道德基础。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离不开课堂教学的作用发挥。西南医科大学充分发挥课堂育德的主渠道作用,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重点,通过加强课程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强化社会实践,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人文素质教育、廉政文化教育、专业思想教育、医德医风教育相结合,不断提升课堂育人质量。自2009年起,以形势政策课为载体,在大学一年级与毕业年级开设大学生廉政教育专题讲座,学校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授课。立足医学院校实际,通过学习校史、解剖第一课、举行默哀致敬仪式、医德医风警示教育等形式,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注重突出人文课程的基础性地位,开设“中国传统文化”“大学美育”等人文类必修课、选修课,努力培养具备较强文化底蕴和人文素养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离不开校园文化的浸润滋养。西南医科大学坚持“五位一体”的文化建设理念,着力构建“求真、向善、尚美”的特色校园文化,以潜移默化的人文力量,助力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一是以精神引领为核心,总结凝练了校训、学校精神及校风、教风、学风,引导师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组织开展“金教鞭”奖、良师益友、爱岗敬业模范评选活动,促进教师爱教乐教、学生好学乐学和职工爱岗敬业;二是以制度建设为保障,积极探索构建现代大学制度,推进学校民主政治建设,加强党风廉政教育,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氛围;三是以文化活动为载体,利用重要纪念日、节日庆典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主题教育,大力开展“七彩校园 魅力医大”、中医药文化节、“五四”青春晚会等精品校园文化活动,推进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四是以环境浸润为重点,完成校风石、校名石、医学生誓言石等景观工程及教学楼公共区域文化氛围打造项目,校园环境得到进一步美化;五是以形象塑造为抓手,通过开展形象识别系统建设,不断扩大学校文化传播途径,进一步增强师生的凝聚力、认同感和归属感。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离不开榜样力量的引领感召。西南医科大学十分注重榜样引领的力量,通过挖掘、宣传及弘扬先进典型,激励师生员工自强不息、锐意进取。全国名老中医师承导师、四川省十大名中医、四川省第二届道德模范、四川省“三八红旗手”、首届“健康四川——大美医者”、附属中医医院孙同郊教授,以“仁心仁术、佑护生命,严谨治学、诲人不倦,虚怀若谷、淡泊名利,赤胆忠诚、甘于奉献”的“同郊风范”赢得了校内外师生的共同敬仰。一批批关工委老领导、老专家离休不离岗,退休不退党,践行着“政治坚定、思想常新、与时俱进、无私奉献、老有所为”的“晚霞精神”,以历史的创造者与亲历者的身份,对广大学生进行着以爱校为基础、以革命传统教育为重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一个个榜样力量,成为实践和传播学校精神的极佳典范,传递着向善、向上的正能量。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离不开党建工作的牵引带动。注重发挥学生党建的龙头作用,是西南医科大学立德树人的优良传统。以项目为平台,以活动为载体,不断寻找学生成长成才与党建活动的结合点,让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在实践中锤炼党性,在活动中增长才干,在志愿服务中培养担当。围绕“同心共筑中国梦”“我为核心价值观代言”和“党·青年”等话题,搭建学生党员“微型党课”平台;通过“学生党员‘全程导师制’培养工程”“‘细胞工程’建设”等活动,充分发挥教师导学习、导科研、导人生的作用,助力学生成长成才……一项项扎实有效的举措,增强了广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提升了思想政治素质。目前,学校已形成“围绕育人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育人”的生动局面。

  知行合一 能力为重

  强化实践能力培养

  西南医科大学多年来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医学实践教学模式,致力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探索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医学专业学生实践教育路径。

  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要求,定期对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目前学校新版人才培养方案中,各医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学分达到了总学分的40%以上,近医、非医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学分达到了总学分的39%以上,且明确规定获得2个创新教育学分、6个课外实践学分为学生毕业的必要条件。

  打造实践教学平台,创新实验教学方法。形成了由“一所六中心”组成的实验教学平台,完善并实施了三层次(基础实验、科研实验、创新实验)开放式实验教学体系。建立了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8个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个。建成了以3所直属附属医院为核心、16所非直属附属医院为骨干、38所教学医院为支撑,遍及省内外20余个地市州的实习、就业一体化的临床教学基地群和37个近医、非医类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形成了“开辟优质临床教学基地——遴选已建优秀基地加强建设——整合现有基地并使其优化”为主线的临床教学基地拓展模式。

  实施技能培训考核,狠抓实践能力培养。构建了“早期接触临床——课外实践活动—课内临床技能培训与见习——实习前临床技能强化培训——临床实习——实习出科考核——实习后期临床技能竞赛——实习结束后临床技能考核”的阶梯式、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着力培养学生较强的岗位胜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并完善“创新实践学分”“课外实践学分”制度,充分发挥大学科技园的孵化器效应,吸引了110家企业入驻园区,其中学生创办(参股)企业达85家。

  丰富第二课堂活动,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学校先后组建20余支青年志愿者团队,在省(市)内外建立多个社会实践服务基地,大力开展以送医送药、卫生健康宣教、医疗卫生政策宣讲、志愿者导医咨询、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促进青年学生了解国情,认识社会,增长才干,培养品格。2016年,学校“重温党史党章、弘扬医德医风”实践团队被评为“三下乡”国家重点团队。口腔医学院七年来精心打造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巧手灵心”手工技能大赛,是医学生专业技能与实践动手能力有机结合的典范。今年,由6名学生团队耗时1440个小时、耗费6万根牙签制作完成的手工精品《泰姬陵》,受到人民网、新华网、新浪新闻等国内众多主流媒体的争相转载报道,成为西南医科大学课外实践育人的极佳诠释。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改革实践,西南医科大学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形成了“1+2+2+X”(1个体系,2条途径,2个环节,若干措施)模式,即构建“以岗位胜任力要求为基础,以学生实践能力提升为中心”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通过课内课外两条途径、基础与专业两个重要环节,对实践教学平台进行精简、重组和打造,建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积极推进“教学管理——教学评估——教学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实践技能平台——教学队伍——教学质量保障—教学基地建设”八位一体的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体系建设。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西南医科大学人才培养工作捷报频传:2013年、2014年、2015年连续三年获得四川省医学生基础技能及创新竞赛一等奖;2014年、2015年连续两次获国际口腔医学本科生操作技能大赛一等奖;2015年获第五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中医药创意设计竞赛一等奖;毕业留学生回国参加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达81.88%;毕业生就业率多年一直保持在90%以上。2015年,265家用人单位满意度问卷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满意率高达93.8%……

  筚路蓝缕启山林,栉风沐雨砥砺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西南医科大学正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加快推进教育综合改革进程,在早日建成特色鲜明的地方高水平医科大学的道路上不忘初心,继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