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资料荟萃» “大学生金融素质教育”项目助力贫困大学生提升“财商”

“大学生金融素质教育”项目助力贫困大学生提升“财商”

  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月光族”出现,该群体消费观正在被社会广泛关注。即将到来的“双十一”,又将出现大学生贷款消费的现象。

  业内人士认为,一些畸形消费观的背后,是金融素质教育缺失的现实。因此,提升大学生金融素质是关键。

  10月31日,花旗“大学生金融素质教育”项目总结表彰大会暨第三期项目在北京启动。该项目今年将在全国多个城市开展,帮助贫困大学生有效提高“财商”。

  大学生金融素质待提升

  目前,大学生群体的“财商”究竟处于怎样的水平,尚未有权威研究。不过,今年5月,清华大学曾发布了一份《中国青年财商认知与行为调查报告》(简称《报告》),对数千名90后大学生进行调查,其数据能说明一些问题。

  《报告》指出,目前90后大学生存在4方面财商特征:财商观念存在明显误区;消费社会化和消费无计划性并存;理财意识勃发和财商素养欠缺;互联网金融接受度高但风险甄别能力不足。

  媒体曾报道过某大学生两个月的电话费单据长达33米,这毕竟是极端案例,不过,大学生消费随意性较强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寅吃卯粮”者并不少见。

  “大学生金融素质教育”项目由花旗银行与中国扶贫基金会发起,于2014年启动。该项目主要针对的是贫困大学生。

  与单纯的金融教育不一样。该项目除了通过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活动向高校大学生普及金融领域的知识外,更强调帮助大学生获得自我管理的技能。

  “金融教育不单单传递知识,也丰富了学生们个人价值观和人生观,有助于提高个人和家庭的生活质量,进而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副行长滕红军说。

  项目让数千大学生获益

  据了解,自2014年以来,该项目已实施两期,累计在全国25所学校开展相关活动,让4000多名大学生受益。

  “通过金融素质教育课程,我感觉自己花钱不再那么随意了,每个月都会规划好如何分配使用资金,将其重点用于学习方面。”在北京上大学的外地学子吴成(化名)告诉记者。

  “大学生金融素质教育”项目的确为贫困生们带来了改变。中央财经大学区域经济与金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孟祥轶对项目进行了评估。他告诉记者,数字可以直观地反映大学生的变化。

  “通过这一项目,学生在接受金融教育之后,不记账的学生从总人数的34.39%下降到了30.81%;没有预算的学生比例从66%下降到58%;而设定预算并对自己的每笔开销,例如食物、住房及娱乐活动进行详细的跟踪记录的学生比例上升了8个百分点。”孟祥轶说。

  此外,跟此前相比,大学生平均每月储蓄占收入的比例大幅上升,没有紧急备用金的学生比例从之前的44.76%下降到了38.16%,而持有1至3个月短期的紧急备用金的学生比例显著上升,上升了4.09个百分点;在选择金融服务时,经过金融教育之后,受访学生表现出了更多的理性。

  “大学生经过金融教育后在态度与意识和金融行为上都有了很大改变,金融知识与技能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孟祥轶总结。

  新一期项目内容更丰富

  据了解,目前在一些较发达国家,金融素质教育已成为国民基础教育,而中国的金融素质教育才刚刚起步。中国扶贫基金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大学生金融素质教育”在经过两年的试水后,已逐步开发出一套更科学的金融素质教育课程。

  今年10月至明年5月期间,项目将在北京、天津、四川、湖南、南京、浙江、辽宁、上海、广东、江苏和贵州等11个省(直辖市)共计12个城市共20所高校全面展开,主要对象是在校本科大一大二学生。

  “与之前不同,新一期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除了继续提高大学生金融素质意识及知识水平与能力,还会有丰富多样的活动。”前述负责人表示,“我们会开展一系列金融辩论赛,通过辩论和比赛,让大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综合学习能力等进一步提升,帮助他们拥有更好的人生。”(人民政协报记者 顾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