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本校成果» 翟亚军:去魅与回归: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本质与特征

翟亚军:去魅与回归: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本质与特征

  从2009 年开始,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招生规模急剧增加,类型领域不断拓展,培养模式逐渐丰富,全日制学生从无到有,应届本科生从限制到鼓励,这一系列改革范围之广、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成绩之显著更是有目共睹。伴随着巨大的成绩,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也面临着制度的缺陷、政策的摇摆、举措的随意以及质量的不尽如人意等等诸多问题。叩源推委,这些问题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源于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本质和特征认识与把握的偏离。

  本质属性作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最基础的内核, 影响着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制度政策的制定、功能目标的定位、质量标准的确立、培养模式的构建以及发展路径的选择。只有回归本质、把握本质、依循本质,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才能破解难题、摆脱困境。文章回避了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一般问题的探究,回归与聚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基本问题,从不同视角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本质和特征进行全方位的透视。

  一、“专业”“学位”的历史钩沉

  人们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本质属性的认识是随着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不断深化和发展的。“专业学位是学术性和职业性的统一”,这一对专业学位本质属性的界定已成为基本共识。

  “专业学位”包括“专业”、“学位”两个下位概念。“专业”的职业性特征与“学位”的学术性特征不言自明,但专业学位“学术性与职业性相统一”的本质属性并不是二者的机械叠加。通过对专业和学位的历史考察发现,专业和学位均是学术性和职业性的统一体——专业的学术性和学位的职业性在某种程度上更具历史渊源。

  “20 世纪的研究型学位在中世纪没有对应物”。学位发端于12 世纪中期的欧洲大学,起初学位仅是一种执教许可证,并不具备现代意义上的学术评判价值。当时大学的基本学科架构为文法神医,文学是基础,学习神学是为了布道,学习医学是为了治病,学习法学是为了成为法官或律师。“学位”职业性特征的主导地位一直延续到洪堡时期。柏林大学对教学和科研相统一的强调,提升了学位学术性特征的地位。自此,“学位”开始直接表征人们在某一知识领域所达到的知识专门化、系统化和创造性的程度,与此同时,职业性特征则逐渐被弱化甚至淹没。到了威斯康星大学时代,随着人们对大学社会服务功能的强调,学位的职业性重新得到张扬。专业学位的诞生更是意味着职业性特征在学位中的复苏,但这种职业性并非历史的翻版,而是建基于学术性之上的一种升华。

  一提专业学位的基本属性,人们多从职业性方面进行强调。这一方面是由于专业脱胎于职业,但同时也与对专业一词的误读分不开。在我国,专业学位最早是称为职业学位的。2002 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专业学位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就明确提出“专业学位,或称职业学位” 。

  “专业学位是规范的职业教育”,是“比较高层次的职业教育”。专业建立在职业基础上,但不是所有的职业都可以称为专业, 专业建立在体系化的知识基础之上,具备相当的学术性,比职业更精致和规范。法律、医学、建筑之所以能够设立研究生专业学位,就是因为它们在与具体职业相对应的同时,也具备完善的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专业人员不仅要具有高深的专业知识, 还要能够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实践问题、具有创造和发展专业知识的能力。

  二、科学学位的镜鉴折射

  我国研究生教育恢复的早期,科学学位占有压倒性的优势,学术性成为研究生教育的主要指向。1984 年,部分工科院校开始工程类型硕士研究生培养试点工作,职业性特征在研究生教育中得到缓慢释放。1990 年设置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这是我国正式设置的第一个专业学位。自此,专业学位在研究生教育中有了一席之地。从2009 年开始,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一改往日缓慢的脚步,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步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

  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进程中,学术性和职业性一直不能摆脱“被对立”的尴尬。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内容和形式的选择常常演变为学术性和职业性的博弈,扬此抑彼成为发展中的一个主要基调。由于科学学位先于专业学位设立,所以专业学位早期的发展一直挣扎于模仿科学学位和摆脱科学学位影响的矛盾之中。专业学位中的学术性要素常常被误读成科学学位的“遗毒”而不加辨别地排斥,于是政策文本中就出现了“去学术化”这一略嫌矫枉过正之语。可以说,目前职业性特征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的突出地位并非全部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自身发展使然,很大程度上还是政策强力推介的结果。官方的强力推介提升了人们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重视,但同时也给其发展带来了许多难题。双导师制、案例教学、实践基地等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必备条件并不成熟和完善,引发了人们对专业学学术探索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质疑,这使得本就认同度不高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更是雪上加霜。

  不过,谈专业学位,必定绕不开科学学位。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是两种互相平行的学位,共同支撑着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大厦,任何一方的缺席或薄弱都会影响到整个研究生教育的质量。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从科学学位的视角对专业学位的本质属性进行辨析,可以更清晰和更明朗地认识和把握专业学位。

  “专业学位是学术性和职业性的统一”,作为专业学位本质属性的表述,人们对此并无疑义。但如果把它放在科学学位的视角下来分析,就会引发种种追问:科学学位的本质属性是什么?科学学位含有职业性吗? 以2011 年为例,2011 年我国授予学术型硕士学位345625 人,当年招收博士研究生65488 人。如果按理想状况计算,有18.85%的人继续攻读博士学位,而其余的81.15%即约28 万人走上了工作岗位。也就是说,目前学术型硕士学位获得者大部分都直接走上了工作岗位。如果科学学位不具有职业性特征,这一大部分人的职业性将如何养成?但如果科学学位含有职业性,则“学术性和职业性统一”的说法同样适用于科学学位———这是不是意味着走入了一个死胡同,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竟然成为一体了!

  这显然与事实不符。_____由此我们可以断定,科学学位的“学术性和职业性统一”与专业学位的“学术性和职业性统一”只是表述一致而已。对专业学位本质的探讨应该超越这一层次,深化为对“学术性”与“职业性”以及“学术性”与“职业性”二者关系的探讨,如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中“学术性”与“职业性”各自的含义是什么,科学学位的“学术性”和“职业性”与专业学位的“学术性”和“职业性”要达成的目标有什么不同,“学术性”与“职业性”在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中的平衡点各是什么,实现的途径又该如何选择等等。仅就职业性而言,科学学位获得者也好,专业学位获得者也罢,最后必将归属于某一岗位。而所有的职业都有必须共同遵循的道德操守,如合作精神。这既是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的职业性共性的一面,也是科学学位职业性的主要内涵。而专业学位除此之外,其职业性还有更多更具体的实践技能。

  三、特征视角下的哲学反思

  矛盾的观点、普遍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原理和方法论,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从哲学的视角来分析,可以发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具有教育性、独立性、社会性、统一性和发展性等基本特征。

  1.教育性

  教育以育人为本,教育性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共性。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活动形式,和科学学位研究生教育一起比肩站在教育的最高端,共同担负着为社会输送高层次人才的任务,教育性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主要特征之一。抓住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教育性特征,深度挖掘其中的教育因子,彰显其教育意蕴,才能牢牢把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本质,充分发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教育功能。

  2.独立性

  教育是有规律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也不例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独立性一是指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独立于科学学位研究生教育而存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要遵循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专业学位具有相对独立的教育模式,具有特定的职业指向性,是职业性与学术性的高度统一。”二是指专业学位的发展是有国别特征的。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趋势,美国、法国、日本等国家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方面积累了许多成熟的经验,这些经验对我们来说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但是,这种借鉴绝对不是机械的模仿和照搬。把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独立性特征,有利于从我国实际国情出发,积极探索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律,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管理制度、培养模式、质量评价和质量保障体系,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质量。

  3.社会性

  在历史的流变中,作为一种社会活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本质存在于社会对它的需要和它对社会的意义和价值之中。和科学学位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源于学科发展的需要不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主要产生于社会的需求。适应社会需要,满足社会需求是衡量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大发展更加显示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强烈的社会性特征。只有把握住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社会性特征,才能突破专业学位对科学学位的依附和追随,实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由“学科导向”为主向“需求导向”为主的转变,实现专业学位按自身规律发展,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

  4.发展性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要发展,就必须不断变革。如果不能积极主动地推进变革,其结果必定是萎缩甚至灭亡。随着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认识的不断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理念、教育模式等在不断变革,专业领域在不断拓展、培养模式在不断丰富。目前专业学位领域已经远远超越了应用性学科领域而延伸至跨学科领域、新兴学科领域乃至一些过去一直被视为纯学术的自然科学领域和人文科学领域。从人才培养领域来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的人才既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也包括非传统学术性职业或者就业岗位所急需的人才。与此同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逐渐走出了依随科学学位的局面,开始探求更加适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培养模式。如构筑新的研究生培养基层单位,培育新的以培养应用型硕士研究生为主的、主要从事非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专门机构,鼓励大学与大学之间的联合、大学和企业之间的联合等。

  5.统一性

  学术性与职业性的统一。随着研究生教育革新和变化脚步的不断加快和方向的不断转换,研究生教育的学术维度和职业维度的交叉愈加明显,各种学术型研究生教育项目和职业型研究生教育项目的集合明显增加,“学术性与职业性有机统一”的特征更加明显。

  专业学位与职业资格的统一。如何架构专业学位与职业资格之间的关联性是一个制度性问题,也是一个国际性的普遍问题。这种统一的核心是引导行业、企业直接参与专业人才的培养,根据行业准入要求规划培养内容、确立质量标准,以此确保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导向。学术指导与实践指导的统一。双导师制一直被认为是学术性与职业性相统一的必要条件。校内导师依靠其所具有的科研功底的优势进行理论指导,校外导师依靠其所具有的解决实际问题的优势进行实践指导,各自取长补短,共同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的提高。但是,双导师制的建立不仅需要足够多的导师数量和足够高的导师质量,还需要导师之间积极和有效的沟通与协调。如果沟通不够,双导师制可能会演变成无导师制,取长补短可能会演变成各取其短。

  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统一。学术性和职业性的统一显示了培养过程中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的意义。在美国,应届本科毕业生同样可以在满足资格要求前提下进入专业学位计划。一般讲授式课程的学时和学分要求要远远多于学术型学位计划要求,实践类的项目设计和报告量也较大。

  发展速度与发展要件的统一。从2009 年开始,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进入了一个大发展阶段。从实际情况看,这种大发展并不是建立在自然成熟的结果之上的,更多的是靠外力尤其是教育主管部门的推动,观念、制度和条件等方面的准备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如果基本的发展条件不能得到满足,其质量肯定不能得到保障。所以,在大力进行规模扩张的同时,更要高度重视质量的提升,要确保发展速度与发展能力的统一。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要循本质而定、顺规律而行、合逻辑而动。要依照本质和规律进行顶层设计和战略定位,对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进行合理定位,避免发展中的过度功利主义色彩,坚持学术性和职业性的统一,坚持质量和特色的统一。

  参考文献:

  [1] PARK C. New variant PhD:the changing nature of the doctoratein the UK[J].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Policy andManagement,2005,27(2):189-207.

  [2] 吴启迪. 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提高质量积极促进专业学位教育较快发展[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5):1-4.

  [3] 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总体方案[EB/OL].http://www.cdgdc.edu.cn/xwyyjsjyxx/zxkb/hyxx/yyxz/267719.shtml.

  [4] 马永红,赵婷婷,郑晓齐.中美材料领域工程硕士课程体系比较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1):67-70.

  (本文作者翟亚军系华北电力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