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本校成果» 翟亚军:大学要开展“十情”教育

翟亚军:大学要开展“十情”教育

  新时期的大学生肩负着实现强国梦的崇高使命, 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开展世情、国情、社情、家情、校情、业情、学情、人情、事情、心情“十情”教育,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培养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1.“世情”教育,即教育学生要拥有世界情怀,以世界眼光看世界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世界正面临着有史以来最深刻、最广泛的变革。多极化的世界格局纷繁复杂,安全、能源、环境、气候等共性问题层出不穷,局部动荡频繁发生。不同国家之间利益盘根错节,暗流涌动,对抗与合作共存。全球化的今天,没有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回避这些问题,中国也不例外。国家统一问题、海洋权益问题、边界争端问题,某些西方国家的“西化”、“分化”战略,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渗透和强加等,都需要我们去正视、去面对。

  开放的中国正在走向世界, 发展的中国必须融入世界。当代大学生生活在和平年代,对世界局势的关注度不高,认识度不深。开展世情教育,一是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对世界局势的关注度,告知大学生不仅要观家事、国事,更要知晓天下事,要具有世界情怀,用世界眼光看待世界; 二是增强学生正确判断和把握世界发展大势的能力,能够理性客观地对世界情势做出分析,居安思危,时刻保持危机意识、忧患意识和主动意识。

  2.“国情”教育,即教育学生正确认知国家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国情”教育首先是历史教育。我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和灿烂史, 有近代百年令人刻骨铭心的沉沦史和屈辱史,更有经历沧桑巨变逐步走向繁荣昌盛的现代辉煌史。清代思想家龚自珍提倡国人“当以良史之忧忧天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不断地从历史中汲取力量、不断思考、不断反省、不断创新,才能不断地进步和强大。其次是现状教育。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现在,我们正处于一个新的起跑线上,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再次是未来教育。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漫长且曲折,面对未来,我们既有发展机遇,又有风险挑战。  

  当代学生只有洞晓国情, 才能深刻理解和自觉拥护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提高思想觉悟和政治素养;才能志存高远,树立高度的民族自豪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做爱国主义的坚守者和传播者;才能坚定理想信念,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和奉献者。

  3.“社情”教育,即教育学生客观看待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

  “社情”教育就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帮助学生客观辩证地看待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在纷繁世界利害得失中保有一份真性情。

  深刻了解社会。社会是多彩的,也是复杂的。在这个信息化的社会,各种思潮蜂拥而至,大量信息泥沙俱下,在乱花迷眼的信息中,有些本身就有很强的欺骗性和迷惑性。大学生思想开放,容易接受新观念新事物。如果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面对各种诱惑,容易被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的思想所侵蚀。

  积极融入社会。多姿多彩的社会塑造着人们的思想,锤炼着人们的意志,培育着人们的人格,让人们的行为和努力产生价值,进而让人们感受到生活和工作的意义。大学生作为热血青年和具有相当文化素养的知识分子,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要积极融入社会、感知社会。

  努力服务社会。关爱社会、服务社会是现代人的基本责任。大学生承载了社会的信任与厚望,代表了一份责任与奉献,要有“士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和胸怀,要抱定服

  务国家民族、造福人类社会的信念,把个人的成长进步融入到推动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时代洪流中去,做有担当和有责任感的一代。

  4.“家情”教育,即教育学生要爱父母、爱家庭

  家庭是人生最幸福的港湾, 亲情是世间最温韧的纽带。父母赋予我们血肉之躯,养育我们长大,我们的每一步成长都倾注了父母无尽的关爱。孝敬父母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得以凝聚和发展的根基。

  孝敬父母就是要懂得体谅父母,在并不充裕的物质生活中体谅父母的艰辛。孝敬父母就是要懂得感恩父母。深沉广博的父爱、细腻绵柔的母爱,如高山、如大海,让我们懂得了坚强和宽容,也会帮助我们度过人生的艰难险阻和惊涛骇浪。孝敬父母就是要懂得回报父母,羊羔跪乳,乌鸦反哺,三春之晖,需要铭记,更应该回报。回报不是华丽的语言,不是夸张的形式,也不是丰厚的物质。回报可以是在家时做一点家务,在外时报一个平安,也可以是是勤奋学习,踏实做事和清白做人。做一个正直的人,做一个有用的人,这是对父母最好的回报。

  5.“校情”教育,即教育学生要以学校为荣、以兴校为己任

  开展“校情”教育,可以增强学生对学校的认知和认同,视学校的荣誉为生命、视学校的发展为己任。进入大

  学,学生的命运就和学校的命运联系在了一起,传承学校历史、延续学校未来是每一个学子的责任和使命。

  开展“校情”教育,要求学生深刻了解学校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只有了解学校的历史,才能以校为荣,才能珍惜学校的名誉和形象;只有了解学校的现状,才能珍视学校的一

  草一木,谨慎自己的一言一行;只有了解学校的未来,才能积极地融入学校,对学校永远持有一份责任感和使命感。

  6.“业情”教育,即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陶冶学生的专业情操

  专业兴趣的激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好专业的基础。很难想象,一个对专业毫无感情的人,会自觉主动地去学习。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选择受多种因素的制约,有些时候并非完全出于对专业的了解和兴趣,进入专业学习后,一旦发现所学与所想不一致,就会感到迷茫、厌倦甚至心灰意冷,丧失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实专业无所谓好坏,每

  一个专业都有它的魅力,都有它存在的价值和发展的空间。

  专业文化的熏陶。提升专业文化素养与提高专业文化境界对于专业新人的塑造至关重要。“业情”教育就是伴随专业知识的学习,建立文化认同,将专业文化与自身融为一体,并将这种文化辐射到其他方面。

  专业伦理的教育。专业伦理表现为专业人员所遵守的社会规范和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作为一种社会规范,专业伦理隐含着一套辨别是非的价值标准。开展专业伦理教育,有助于学生养成自律意识,规范自我行为,维护专业尊严。

  专业精神的培养。专业精神意味着对自己所学专业的满腔热忱,意味着孜孜不倦和精益求精,更意味着不断地创新和超越。专业精神具有通用性,即使未来不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工作,养成的专业精神也必将终身受用。

  7.“学情”教育,即教育学生认真对待学习

  “学如弓弩,才如箭镞。”学习是大学生的首要任务,是立身做人的永恒主题。

  要夯实基础。基础知识的学习能够协助我们成为掌握事物根底、深明事理的“通才之人”。基础知识的学习既有人生义理追求的意义,也能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际生活打好桩基。当今世界变化快、知识累积多,今日所学明日就可能落伍,必须打好根基,以不变应万变。

  要学会学习。学问的事情来不得半点虚浮,要防止功利性的学习心态。学习知识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学会如何获取知识以及如何创造知识。“大学”是学习“大知识”的地方。大学生除了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还要多元学习,广泛涉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要学思结合,思学互动;不唯古、不唯洋、不唯书、不唯上,学会独立思考,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要勤奋学习。天道酬勤,学习没有任何捷径。对于大学生而言,学习是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勤奋则是一种坚持,是脚踏实地、自强不息。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要静得下心,沉得住气,坐的了冷板凳。只有积才广学、学以致用,才能让梦想与追求成为现实。

  8.“人情”教育,即教育学生正确与人相处

  现在多数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众星捧月,安享其状,除了自我,不计其他。由于缺少正确人我关系的概念,进入大学后,面对“众生平等”的情况部分学生就会表现出种种不适。

  学会理解和尊重。大家来自五湖四海,背景、性格、兴趣各异,因此要学会理解和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理解和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尊重他人的权利和自由。

  学会包容和合作。包容是气度,是“泰山不弃抔土、河海不择细流”的胸怀。但包容不是无原则的接纳,而是不卑不亢,接受该接受的,拒绝该拒绝的。成功离不开合作,一个人学会了合作,就获得了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合作离不开包容,它以理解为基础,以真诚为前提。

  学会欣赏和关爱。世上有大树,也有小草。红花绿叶,各美其美。大学生要在与人相处中,保持谦逊的态度,透过积极的人我互动,反省自己的不足、学习他人的长处,找到属于自己从容的空间,尊重他人从容的空间,在共处中共同追求人格与知识上的进境。

  9.“事情”教育,即教育学生用心做事

  要乐于做事。世界上的事都是干出来的,成功从不眷顾不思进取、坐享其成者。做事不是纸上谈兵,“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事无大小,我们希望做大事,更要善于做小事,善于将有意义的小事做好。蒋梦麟先生说:“所谓能思者,养成清楚之头脑,并有肝胆说出其思想。所谓能行者,做事担得起责任,把肩膀直起来,万斤担子我来当。”

  要踏实做事。梦在远方,路在脚下,机遇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成功的人之所以能够成功,就是因为他们锲而不舍,驰而不息,抬头做人,低头做事,吃得了苦,受得了累。同时也能够坦然面对成功与失败,拥有“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胸襟与气度。

  要勇于做事。勇于做事就是要牢固树立进取意识,有敢为人先的锐气,有上下求索的执著,勇于接受挑战,勇于创新,得风气之先、开风气之先,超越自己、超越前人,力争有所突破、有所发展、有所建树。勇于做事还指要放低自己的姿态,勇于低头,谦虚向学,博采众长。低头不是自卑,也不是怯弱,而是一种素养,只有勇于低头,才能认识到自身的不足。

  10.“心情”教育,即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与心性

  要襟怀坦荡。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任何德行的养成,学问的获得,事业的成功,都始于修己。心有多大,路就有多宽。只有内诚于心,才能外信于人。要自信乐观。人生之路,有坦途也有陡坡,有平川也有险滩。乐观是一种能力、一份从容、一份勇气和一份智慧,历练宠辱不惊的心理素质, 坚定百折不挠的进取意志,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方能在从容和淡定中微笑着面对未来人生路上的成功与挫折,使人生获得升华和超越。

  要追求自我。追求独特自我,塑造鲜明个性,发展自我的风格。自我最好的诠释就是树立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保持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塑造自强不息的意志品格和甘于奉献的思想境界,坚持爱国、坚持理想、坚持学习、坚持创新,志存高远,脚踏实地。

  “十情”教育不是刻板的说教,不是应景的运动。它形式充盈、内容丰富,融入于一景一物,贯穿于一举一动,渗透于一言一行,体现于一点一滴。“十情”教育融会贯通,互为补充,缺一不可。(本文作者翟亚军系华北电力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