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高教专题» 高校讲话集锦» 上海外国语大学校长李岩松在2017级研究生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上海外国语大学校长李岩松在2017级研究生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执此信念 诠释世界 成就未来

亲爱的同学们,各位老师,各位来宾:

  上午好!

  今天,我们欢聚一堂,隆重举行2017级研究生开学典礼,共同迎接来自全球39个国家和地区的136名博士研究生、1066名硕士研究生。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对

  同学们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对同学们加入“上外人”行列表示最诚挚的祝贺!同时,借此机会,向教书育人、诲人不倦的老师们,向为同学们的成长挥洒汗水、付出心血的家长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上外是你们未来梦想的一个起点。来到上外,我相信大家对未来、对上外都充满了期待。当今时代,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文化互鉴正在成为现实,中国也正逐步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同学们,面对多元多变的未来,跨进上海外国语大学的校门,来到这所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高等学府,的确是你们人生中最为重要的时刻之一,是你们执着信念的一种坚持,更是你们未来梦想的一个起点。

  作为全国重点大学,上外自建校以来,就一直肩负着“把世界介绍给中国”和“把中国介绍给世界”的双重使命,为中国外交事业、经济建设、文化繁荣和社会发展,为增进中国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近年来,学校坚持以中国特色为根本,以上外特色为基础,以世界一流为导向,坚持弘扬“格高志远、学贯中外”的校训精神,始终秉持“诠释世界、成就未来”的办学理念,坚持以“服务国家发展、服务人的全面成长、服务社会进步、服务中外人文交流”为办学使命,以建设“国别区域全球知识领域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外国语大学”为办学愿景,致力于发展成为高端国际型人才培养的基地,成为以外语为特色的多学科领域知识创新的平台,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端思想库,成为中外文化沟通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希望同学们能充分利用好上外丰富的学术资源和优秀的人文环境,砥砺自我,不断成长,从这里走向世界。

  研究生教育是很重要的一个阶段。研究生教育的本质是什么?这是个老问题,但却是一个最具基础性和本原性的问题。如果成为研究生以后,没把这个问题想清楚,想在今后3~4年的黄金时间内取得一定成就就会变得很艰难。剑桥大学著名教授艾伦·麦克法兰指出,作为获得诺贝尔奖最多的大学,原创力始终是剑桥学术生活中最受重视的素质之一,也是剑桥长期以来选拔研究生的主要标准。纵览世界一流大学,贯穿于研究生教育始终的研究性、创新性,既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要素,也是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基本体现。研究是一个掌握并运用知识进行创新的过程,而创新则是一件需要付出智慧和汗水的坚持不懈的过程。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同学们既然选择了读研,接下来的几年时间,就要持之以恒的在研究和创新之路上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而在上外这样一所国际化、高水平外国语大学读研,接下来几年的努力,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未来你能走多远。

  第一,保持思考问题的高度。作为新一代上外人,你们生逢盛世,世界多元文明的交融,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昌盛,需要你们的精神、智慧、胆识和勤奋,去推动、去创造、去实现,你们责任在肩。希望你们在这里,不仅要发展知识和能力,还要提升素质和境界,把做人、做事、做学问统一起来,把立志、立人、立学统一起来,真正成为做实学、求真知的上外人,要做学问,要做有思想的学问,成为忧国家、思天下的上外人,在使命与担当中成就未来。

  从学校发展的定位而言,同学们选择了上外,就意味着选择了责任。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的院训为“问问你能做什么”(Ask What You Can Do)。这来自于美国前总统肯尼迪的名言:“不要问你的国家能为你做什么,而应该问你能为你的国家做什么”。这一点也很符合上外的担当精神和使命意识,希望大家能把自己的人生理想与国家的繁荣发展和伟大的中国梦结合起来,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把握时代脉搏,引领时代发展。

  第二,保持学术研究的专注。刚才提到,原创力是研究生最重要的素质之一。而真正有影响力的创新,都来自持之以恒的专注研究。华罗庚先生曾经说,“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人”。在当今略显浮躁的社会中,如何保持学术研究的专注,如何坚持求索、借鉴、钻研、拓展,不断开拓学术视野,提高创新能力,真正领悟学术的严谨和学问的情怀,值得大家高度的重视。

  德国教育家威廉·冯·洪堡认为,大学有两个基本品质:一是“自由”,二是“寂寞”。“自由”既包括大学的独立和自主性,也包括怀疑和批判精神。大学的自由研究和教学需要宁静的氛围和寂寞专心的心态。人们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种能力,却容易忽略寂寞独处其实也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更是保持专注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理论学习要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静下心来通读苦读;即使是“衣带渐宽”也“终不悔”,“人憔悴”也心甘情愿;最终才能在“灯火阑珊处”领悟真谛。希望大家在面对喧嚣和诱惑的时候,牢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保持“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说半句空”坚守。

  第三,保持认知视野的开放。在上外章程中,把我们的大学文化归纳为八个字:海纳百川,胸怀天下。同学们,在频繁的国际交流中,我们愈加深切地感受到,多元文化、开放包容、全球视野、战略思维对于研究生的学术发展、未来事业是何等重要。中国已成为世界的中国,我们的视域也应该是世界的,应以全球眼光、国际标准来要求自己。你们要有强烈的意识、主动的精神,做好学习规划,通过各级各类项目,前往世界一流大学,师从一流教授,体验一流课程,开展一流科研,保持与国际学界、业界的紧密联系,站在国际教育大平台上考量自己、思考发展、谋划未来。

  把中国介绍给世界,把世界介绍给中国,让各国文明共荣互鉴,是全体上外人的责任和追求。这不仅体现在走出校门、走出国门,也体现在与来自世界各知名高校的教授的悉心请教与平等对话,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间的跨文化沟通。在我们的校园中,有来自全球66个国家和地区的研究生,共同构建了丰富多样的跨文化学习生活环境。各国同学要加强交流,用心感受彼此学术探讨的愉悦和文化差异的魅力,提升在多元文化环境中的沟通、理解、批判、创新、包容、合作和竞争的能力。

  在此,特别表达对留学生们的希望和祝愿。上外的留学生教育,始终植根于东方文化和中华文明的深厚土壤之上,致力于为中国和世界培养具有上外底蕴、中国情怀、全球视野的能够引领未来的人才。希望你们通过在中国、在上外的感知、学习、思考,逐步认识博大、多样的中国,逐步感知精彩、蓬勃的中国,逐步理解成长、变化的中国。我相信,中外师生教学相长,一定能共同寻求文化理解与意义认同;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一定能共同寻求和平发展与繁荣之路。同时希望留学生们关注上外,我们有22个语种的网站、区域国别研究、国际舆情研究等实践和研究平台,你们一定会从中发现独特的上外,国际化的上外,海纳百川的上外,富有创新精神的上外,具有使命担当的上外。祝愿你们在这些平台实践中,了解上外,了解中国,感知世界,提升自我,相互学习,倾听彼此,沟通中外。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衷心希望作为新一代“上外人”的你们,秉承“格高志远 学贯中外”的校训精神,保持全球视野,关注人类命运,勤勉治学,开拓创新,书写辉煌,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