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高教专题» 高校讲话集锦» 南京大学校长陈骏在2015年研究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南京大学校长陈骏在2015年研究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依靠伟人的肩膀 争做最好的科研

各位来宾,各位家长,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是南京大学又一个难忘的日子,又有5252位研究生新同学加入这所百年名校。你们用行动,表达了自己进一步求知的愿望,展示了自己进一步问学的决心,也证明了自己具有在某一科学领域进一步研究探索的能力,从今天起你们将进入一个求知问学的新阶段。在此,我首先代表南京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向2015级全体研究生新同学表示衷心的祝贺与诚挚的欢迎!向前来参加典礼的各位来宾、各位家长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学期,在本科教育领域,学校推出了一项重要改革举措——“悦读经典计划”。这一读书计划是由学校一批教授按照经典性、思想性、知识性、前沿性、可读性的遴选标准,涵盖“文学与艺术”、“历史与文明”、“哲学与宗教”、“经济与社会”、“自然与生命”、“全球化与领导力”六个知识单元提出的书目清单,经过广大师生网络投票选出的60种基本书目和一百多种拓展书目组成的,旨在通过深度阅读经典,促进学生融会中外,贯通古今,兼备国际视野、中国灵魂和现代意识,在学识文化、道德伦理、人格气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同学们也许会问,为什么学校要特别强调经典著作的阅读呢?我想,首先是为了对抗当前社会上的物质主义、功利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之风对我们校园的侵蚀。与今天国人的阅读状况令人堪忧相似,大学校园内的读书之风也正面临着难以预料的破坏。手机阅读、网络浏览等休闲式、快餐式、碎片式的读书方式以及形形色色的网络诱惑正在冲击着长期形成的校园学习习惯,在大学校园里“潜心读书”和“宁静致远”已变得不那么容易。少数学生学习的目的不纯粹是出于对学问和科学的追求,他们急于求成,急功近利,读书时东零西碎,零敲碎打,或者坐井观天,一叶障目。这些问题极大的影响了同学们的学习成效。

  其次,阅读经典是为了向伟人学习。人类的文明就是“对话的文明”。通过阅读经典,我们与伟大的思想对话,感受波澜壮阔的精神历险,从历久弥新的经典中洞悉世界,传承文明,认识自我。我特别欣赏20世纪四十年代,因推广阅读经典原著而闻名世界并影响至今的美国芝加哥大学校长赫钦斯关于读经典的观点,他说最好的教育应是引导人们普遍向善的教育;世界的事物、知识本来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由于人的认识能力的局限,才把它人为地分成学科;解决这一难题的办法就是必要的通识教育,而经典书籍是指向通识教育最有希望的路径,因为这些书籍蕴含着“伟大的思想”,其作者也是“伟大的老师”。经典著作赋予我们“充满智慧和天才眼睛观察世界”,透过其深邃的内容、犀利的思维和人性的光辉“去理解我们自身、社会和我们生活的世界”,形成观察问题的新视角,启发好奇心、想象力,培养洞察力、领悟力、辨别力和决断力。

  此外,阅读经典也是一个人格塑造的过程。书籍之于人生,犹如空气之于生命。大文豪莎士比亚曾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一个健全人格的塑造,离不开书籍的滋养,离不开经典的启迪。阅读经典的意义远远超越了我们对知识获取的范畴。典籍赋予我们的是价值之内核,是独立之精神、是自由之思想、是社会之担当……这些看似抽象的元素,却构成了人之为人、社会之为社会的根本。大学教育的目的在于“育人”而非“制器”。每一位受教育者都应该在经典的阅读中得到人格的洗礼,塑造我们的人文情怀、科学素养和批判精神,建构我们全面发展的价值平台。

  我希望广大研究生同学也要积极地参与到“悦读经典计划”中来,成为“阅读中外经典、构筑书香校园”的示范者,成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实施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践行者。

  研究生应有着高于本科生的读书要求。本科生正处于知识的获取阶段,读书中应强调对前人理论成果、知识结构的理解和吸收;而研究生已经进入到知识生产与创新的行列,在读书中应强调对前人理论和知识的质疑、批判以及再创造。因而需要自觉做到静心阅读、深度阅读、综合性阅读和批判性阅读。

  第一,在读书方式上要做到静心阅读。读书要静心,这似乎是个常识,但要做到,实属不易。我校著名历史学家韩儒林教授有一副脍炙人口的对联,叫做“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可看作是针对科研人员应如何读书提出的专门要求。刚才,我提到当今校园存在的读书“急”的现象,也是读书时不够静心的突出表现。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是科研人员读书的大忌。读书最忌心浮气躁,囫囵吞枣。只有虚心静思,用心灵去感受和体味,才能真正从书籍中获得知识的增长与理论的感悟。读书要坐冷板凳,既要能够去除自身的浮躁心态,又要能够排除外界的诱惑和干扰。为了锻炼自己静心阅读的能力,青年毛泽东曾经专门寻找人声嘈杂的城门边读书。这个故事对我们应该很有启示。

  第二,在理论学习中要做到深度阅读。积极投身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努力提升自己的科研创新能力是各位研究生就学阶段的一项重要任务。创新的源泉来自于前人研究成果的启发与当今社会经济变革的召唤。创新需要巨人肩膀的支撑,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地研读前人的研究成果。经典著作常常是某一学科的奠基之作或者学科中某一发展阶段的重要代表性作品,是对某一领域问题的深入思考和深刻回答,是思想的浓缩、精华的集萃,要真正领悟其中积淀的深厚内涵,从中获得思想养分,必须沉心静气,精读深思,学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观察、思考问题。对于这些作品的研读,就不能仅仅了解研究了什么、结论是什么,更要了解作品的选题背景、材料的获取渠道、实验的具体过程以及论证的逻辑结构。这样深层次的阅读,是我们提高理论鉴别能力、培育科研素养的必须途径。

  第三,在文献研究中要做到综合性阅读。科技发展日新月异,通过研读文献跟踪科学前沿动态,是科研人员的基本功。研究生阶段是系统地开展科学研究的起步阶段。要通过充分而系统的文献研读,分析专业领域的发展现状和前沿动态,判断自己研究的大致位置,引导下一步的研究方向,才能保证我们的科研具有独特的见解和启发性意义,从而避免重复研究和无效选题。做有创新意义的科研,需要强调文献研究中的交叉阅读、跨界阅读和综合阅读;拓展学术视野,需要强化外文文献和学术原著的阅读;培育新的科研增长点,需要在阅读中注重交叉领域和跨文化知识的融合;增强综合性的学术素养,更要在多学科的文献中汲取养分。

  第四,在原创性思考中要做到批判性阅读。读书的目的有多种,可以为消遣而读书,也可为搜集资料而读书,更高层次的是为思想而读书。我们倡导的研究生阶段的读书,就应该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自己的思想”式的读书。 “问号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同学们在阅读中要学会带着问题,养成且读且思的习惯,由问而疑、由疑而思、由思而断。所谓原创性研究,一定包含着对已有概念、理论或技术的某种否定。这种否定认识的确立,是从质疑开始的。这就是我们常讲的批判意识。只有经历过批判性阅读的过程,才能真正进入到创新的领域。

  最后我要强调,研究性阅读更大的意义在于其在现代社会和未来社会的应用。我们要努力运用书本知识联系实际,从阅读到思考,从思考到行动。我们面向研究生推行的“四三三”、“二三三”培养模式改革,着重强调了提升科研实践能力的要求,这些能力包括获取知识能力、学术交流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实践应用能力等等。要求各位同学通过品读、实践、再品读、再实践,将前人的理论和经验转化为自己的实践认知,依靠伟人的肩膀,争做最好的科研。

  各位同学,中国的高等教育肩负着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使命,南京大学正处在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重要阶段。各位同学恰逢盛举、正当其时,希望大家能够珍惜学校为大家营造的学习环境,发奋读书,勇于创新,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