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年会暨高等教育国际论坛”期间,召开了4场博士生专题论坛和1场博士生导师报告会。30余位博士生及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奖者在博士生专题论坛中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2位博士生导师做了专题报告,8位博士生导师分别在4场博士生专题论坛担任点评导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顾问、厦门大学教授潘懋元参加了博士生专题论坛和博士生导师报告会,并做了现场点评。与会老师、学生与主讲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10月28日晚,博士生专题论坛一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生张文毅主持,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李立国、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雷庆担任点评导师。
北京师范大学史少杰以“民办高校教师教学效能感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为题发言;华东师范大学姚琳琳以“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权利与职责调查分析”为题发言;华中科技大学李文平以“什么影响了大学教师对教师评价制度的满意度——基于‘2014中国大学教师调查’的分析”为题发言;南京大学李新朝围绕“教师发展组织对大学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作用研究——以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为例”发言;清华大学蓝文婷围绕“教育学院研究生师资队伍与学术资源水平评估——以六所‘985’高校教育学院为例”发言;华南师范大学管弦以“香港地区大学生服务学习的经验及启示”为题发言;北京大学王小青以“高校学科类比赛如何影响大学生学业成就?”为题发言。
10月28日晚,博士生专题论坛二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生郑浩主持,北京大学教授岳昌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马永红担任点评导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甘宜涛围绕“翻转学习:教学改革的新范式”展开发言;大连理工大学赵磊以“知识图谱分析在世界慕课演进历程和研究前沿分析”为题发言;厦门大学陈春梅围绕“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学习变革、存在的问题及其建议”展开发言;云南大学唐艳婷围绕“‘互联网+’的教育理性”为题发言;天津大学高健围绕“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机制研究”为题发言;厦门大学刘隽颖以“规范教师行动研究推进大学创新教学”为题发言;华中科技大学徐志平围绕“学术工作新需求与我国博士生课程改革”发言。
10月29日下午,博士生专题论坛三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生田贵平主持,厦门大学教授别敦荣、武汉理工大学教授李志峰担任点评导师。
清华大学陈乐围绕“大学生学习差异分析:农村与城市的比较”发言;北京大学魏戈以“大学新生学习适应:问题表征与行动探索——一项参与式行动研究”作发言;南京师范大学林祥瑜围绕“中日大学生学习目的意识的调查研究及其对构建新型学习模式的启示”发言;华中科技大学赵蕾以“过程性投入对大学生立志行为的影响研究——基于大学生发展理论的视角”为题发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张乐以“我国工程硕士人才培养模式满意度调查——基于102所高校的实证研究”为题发言;北京大学张文玉围绕“社会资本如何影响大学生创业意愿?”为题发言;浙江大学方华明的发言题目为“基于国家资格框架的南非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
10月29日下午,博士生专题论坛四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生付娇娇主持,厦门大学教授武毅英、云南大学教授董云川担任点评导师。
清华大学胡雪龙围绕“中世纪教育组织的特点——基于伯恩斯坦教育机制理论的研究”发言;华中科技大学刘焕然的发言题目为“配额制的调整与高等教育公平的实现——对新中国高校招生政策的回顾与反思”;南京师范大学贾佳围绕“从好人到世界公民:西方高等教育中公民教育理念之演变”发言;厦门大学李慧以“台湾高校创造力教育的实践与启示——以台湾政治大学为例”发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张文毅围绕“基于高等教育滞胀率的体育院校专业评估实证研究——以北京体育大学为例”为题发言;北京大学崔景颐围绕“高等教育一体化进程中欧洲内部学生流动的不平衡现象分析”发言;华东师范大学徐贞的发言题目为“研究生科研活动中师生合作的调查研究”。
10月29日晚,博士生导师报告会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育研究所所长雷庆教授主持。4位“2015年度高等教育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奖代表发言,浙江大学肖朗教授以“加强高等教育学的基础理论研究”为题做了报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雷庆教授以“给博士生研究的两点建议”为题做了报告。北京大学杨中超的发言题目是“教育扩张对代际流动的影响研究”;华中科技大学苏永建以“体制化的技术治理与非对称性问责——社会转型期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社会学分析”为题发言;厦门大学陈涛以“大学公私界限模糊现象探究”为题发言;浙江大学袁传明的发言题目是“近代英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以伦敦大学百年史(1825-1936)为个案”;南京大学周继良围绕“高校学生评教行为偏差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南京八所高校的调查”做了发言。此次博士生专题论坛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