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两天来,学校分别在北京校部和保定校区召开大会,正式启动2017年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活动。杨勇平校长作了非常好的动员报告,对本次活动的意义、内容、原则和要求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说明,我完全同意。下面,围绕“建设一流本科,培养一流人才”的研讨主题,结合个人体会,再简要提几点意见和要求。
一、认清形势,高度重视,深刻把握系统领会活动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站位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高度,提出了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一系列重要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为高等教育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这是中央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历史方位和历史责任所做出的新阐释。纵观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都与本国高等教育发展息息相关。英国的强大离不开牛津剑桥,德国的强大离不开洪堡大学,美国的强大离不开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同样的道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图伟业,也离不开强有力高等教育的支撑和引领。我们开展的这次讨论活动,正是基于中央对高等教育的新要求新任务,面对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过程中的新挑战新机遇,结合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政会议精神和推进“双一流”建设,学校审时度势,做出的重大工作部署。若从国家层面来考量,这是发展的形势所需,是改革的任务所指,事关强国大计和复兴伟业,是我们必须要做和不得不做的国家大事。
从学校自身来说,经过多年持续不断的建设和积累,尤其是新世纪以来十几年的快速发展,我们的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重大进步和长足进展。单就人才培养而言,作为一所传统工科院校,华电有着厚重的本科教育基础,有些经验做法还比较成熟和先进,在同类高校中处于领先位置,比如我们的“四模块”实践教学体系、“四环节”人才培养模式等。培养的毕业生也向来以“作风扎实、动手能力强、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广受能源电力企业和社会各界的赞誉。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社会变革加速推进,学校发展的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管理方式等,与新要求新任务相比,还存在着大量的不适应和一些明显的跟不上,重科研轻教学现象也在事实上不同程度存在。面向未来,如何继续保持好以往优势,创新性传承优秀教育传统,创造性拓展新的培养模式,不断适应新的社会需求,实现本科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双一流”,是亟待我们用心思考、发力破解的大问题。
总之,本次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是我们面对新形势,明确新任务,落实新要求的客观需要,更是学校谋求更好更快高质量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广大师生、每个学科专业及学校管理等各个方面工作都意义重大,怎么估价都不过分,我们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确保活动取得扎实成效。在此,希望全校师生,都能在这场大讨论中、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具体进程中,扮演好各自角色、发挥好主人翁作用,做出每一位华电人应有的贡献。
二、立足根本,洞悉内涵,精准把握党和国家相关工作要求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全力推进“双一流”建设,是新时期党和国家赋予高等教育的庄严使命和重大任务。将中央精神落实好,把国家要求实现好,需要我们精准把握现实,即从现实的准确度出发,立足中国大地、紧扣中国实际,明确新的历史时期党的伟大事业、伟大工程、伟大斗争的要求以及国家和社会的需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动摇,深刻洞悉一流人才培养是“双一流”宏伟目标的核心内涵,大力增强“四个自信”,遵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教育规律,坚定不移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流大学,推进又红又专高素质一流人才培养。这实际上就是办什么样的大学、如何办好这样的大学的问题。
围绕立德树人任务和“双一流”目标,大学必须将专注力有效对焦到人才培养中心工作上来,聚焦到学生的“成长成才成人”教育上来。我们要以本次讨论活动为契机,营造学校人人关心人才培养、个个贡献教育教学的浓郁氛围,进一步创新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促进领导重视教学、经费优先教学、政策倾斜教学、舆论导向教学、科研促进教学、后勤保障教学的良好工作格局得以真正实现。同时进一步落实好全国高校思政会议精神,持续强化意识形态领域阵地建设,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大力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全力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久久为功的不懈努力,构建起符合党和国家要求、与华电地位相匹配、具有自身特色的优秀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以高质量的人才产出,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在实处,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内涵发展。
同时,要以历史的观瞻和世界的眼光,从历史的厚度、世界的宽度出发,统筹把握古今中外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历史经验传承和先进办学理念汲取。要对国内外高校先进教育教学理念进行充分的提炼概括,以“结合现实、取我所需”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原则,对其批判性继承、选择性创新,凸显一流大学的文化和智慧,为我们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流大学的现实需要服务。在我看来,将把握现实的准确度,作为把握历史的厚度、世界的宽度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实际上是一个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问题。把握历史的厚度和世界的宽度,正是为了更好地服务把握现实的准确度,这三者之间是可以实现有机的融合和统一的。我们即将讨论的所有问题,都应该按照这个逻辑思路来展开。
三、抓住关键,把握规律,着力一流本科教育体系构建完善
本科教育是培养一流人才最重要的基础,也是最能体现学校传统和特色的地方。一流本科是是“双一流”建设的关键支撑,是履行立德树人任务的根本保障,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的核心要义。在本次讨论活动中,我们要围绕不同学科的特点、岗位育人的特点、当代大学生的特点,从多角度入手,层层深入,抽丝剥茧,对学校当前的本科人才培养工作进行全面审视与系统分析,并挖掘问题根源,探索解决办法。同时,要创设好参与机制,引导广大学生积极参加到大讨论中来,促使孩子们主动思考如何才能够让自己更好的成长成才,活动的成果最终要让学生受益。总起来说,建设一流的本科教育,要求高、任务硬、关联多、事务杂,对学校管理者和教师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万事皆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做好本科教育教学工作,我想最为重要的就是要紧紧抓住学科专业这个关键环节,牢牢把握人才培养规律,回归育人常识和大学本分,构建起先进的教育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共识,以一流为目标合力推进,以人才培养为中心聚拢资源。我认为只要我们真正重视、举措给力、抓常抓细,人才培养中涉及经费投入、师资水平、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教育教学管理方式等方面的相关问题自然也会迎刃而解。
紧紧抓住学科专业这个关键环节,就要站位于生死存亡的高度来审视其战略意义和重大作用。学科专业作为人才培养的直接载体,深刻影响着人才培养质量。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蓬勃兴起,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实现在各自领域有特色的发展,全力推进“双一流”建设,是大学必须面对的重大现实问题。对我校来说,“双一流”绝不仅仅是电气、热动两个传统特色优势学科专业的事情,学校每一个学科、每一个专业都要将自身置于国家发展的大背景、社会需求的新变化、人才培养的新特点的大视域下来权衡思考,树立起不进则退的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展思路,下大气力直面学科专业与社会需求相适应问题。我们能否以我常讲的“131”模式,进一步加大校企、校地、校校、校所和国际化合作力度,通过政策、模式、制度的创新和优化,形成和构建多元化的运命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协同创新共同体,尤其要与处于创新主体地位的企业密切协同,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活动的广泛开展,大力拓展知识边界,打破学科壁垒,推进“新工科”建设,激活每一个学术心脏,把最新的科研成果有效应用于本科教学,将学科和专业建设得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通过学科专业的先进和体系的优化来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牢牢把握人才培养规律,实际就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等教育培养人,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中央的要求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检验培养的质量和成效,首先就在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准不准。这是总揽全局的大问题,对学校各项工作都发挥着引领和导向作用,是人才培养最现实的规律。回顾华电历史,学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为国家培养了大批能源电力行业和社会所需的合格人才。但由长期行业办学的惯性所致,我们的人才培养,也存在着目标较为单一、视野不够开阔、毕业生发展后劲相对不足等方面的一些局限。我们要通过本次讨论活动,进一步把握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素质要求,对新时期的本科人才培养标准做出明确定位。我们必须由相对的封闭单一走向开放有特色的多元培养,即在继续发挥工程实践型人才培养优势、造就能源电力领域高端工程师的同时,更要以未来科学家、企业家、政治家、金融家、外交家等为目标定位,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培养相关领域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发展潜力大的科学领军人物和精英管理人才。此外,我们还要把握高等教育发展历史的规律、世界的规律,马克思主义的规律,特别是要进一步深化对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学习研究,透彻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规律、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规律,以规律引领人才培养实践,实现教育教学体系的不断优化,促进一流本科教育的早日建成。
四、凝练项目,优化制度,聚力一流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在人才培养任务和目标明确之后,就要总结凝练有特色、符合学校实际的人才培养项目,不断优化相关制度,努力把讨论成果真正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够得上的实际工作业绩。我们要继承传统、创新路径,进一步建设和固化优良的学风、教风和校风,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形成创新创业的先进文化。要努力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推进传统型授课方式的逐步革新,引导课堂教学和实践训练向着教师和学生深入互动,并以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现代教学模式转变。要通过体制创新、机制完善和相关制度保障,促使师生走出“象牙塔”,将潜心问道与社会实践融合互通,实现人才培养政治性、人民性、先进性、时代性、实践性和专业性的有机统一,不断提升本科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确保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
说到凝练人才培养特色项目,我还是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把绿色电力送到雪域高原”这个项目。之所以要反复提这个事,不仅仅是因为他们获得了“创行世界杯”总冠军,拿到了多项奖励,也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申请7个专利,成为创新创业的标杆,而主要在于,这项以“绿色电力”为主题内涵的系列新能源科技教育扶贫服务活动,在人才培养方面很好回应了中央要求,同时体现出了教育规律。在系列活动中,响应国家要求体现了政治性,服务家乡体现了人民性,创新创业体现了时代性,扶贫活动体现了实践性,绿色电力体现了先进性和专业性。活动融国家需求、学科优势、人才培养、绿色环保、思政教育为一体,与立德树人的目标完全一致,充分地体现了中央对高校要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知行合一的当代大学生的基本要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和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基本原理,体现了“知情意行”四要素相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孩子们在服务国家,服务人民,服务家乡的具体实践中,在广阔的社会舞台争做绿色电力的时代先锋,得到了磨砺、提升了认知、增长了才干。这种非常富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精神,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很强的导向和示范作用,有些方面已走在了国内高校前列。下一步,我们要继续精准凝练能够为国家战略服务、为人民服务、为行业服务、为区域服务,并且能够发挥学校学科专业优势的项目,设计好与之相适应相匹配的全方位、全过程、全员育人模式,全面促进学生成长成才,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一流人才培养创新之路,充分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流大学建设进程中的华电自信。
项目、模式、政策三者是有机联系、互为作用的一个整体。项目具有多样性和具体性,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的问题分类施策;模式具有继承性和创新性,既要继承学校比如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各种传统优势,也要根据新情况创造出新的发展模式;制度具有竞争性和优越性,项目和模式确定之后,制定什么样的政策、策略,就成为确保项目实施的关键点。制度发挥着决定性和根本性的作用,纵观世界一流大学,其强大主要还是体现在先进的制度上。我们要不断创造出具有竞争性和优越性的制度,早日实现既定战略目标的重大突破。前不久,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出台了“放管服”改革文件,就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提出了指导意见,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政策突破。我们要利用好这个机会,结合综合改革进一步领会中央精神,研究时代特征,落实相关改革举措,全面系统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向制度寻重点突破、谋发展大计。要进一步把握好学生要求,着眼学校实际,参考国内外高校的先进模式,制定和完善好我们人才培养的相关制度、体制机制和其他配套措施。比如美国的合作教育模式、英国的“三明治”教育模式,对我们的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对我们的将专业事业职业创业就业“五业”融合的全方位全过程人才培养模式都有着非常好的借鉴意义。还比如针对学校一些学科专业本科生深造率偏低的情形,我们能否在本硕博连读的制度设计上实现创新,以有效引导其积极读研深造。还比如我们的学分制改革等等。总之,我们在培养方案的设计、培养模式的选择、协同机制的构建等方面都有着较大的制度提升空间,有待我们深入挖掘和不断完善。
五、抓好党建,强化保障,全力确保讨论活动取得预期成效
我们启动这次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活动的同时,教育部党组第二巡视组正在对我校开展巡视。在中央从严治党的大背景下,对学校各级党的组织来说,本次讨论活动,从一定意义上说是对我们群众路线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一次活动成果检验,是对我们贯彻落实十八届六中全会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一次思想作风检验,更是对我们领导水平和组织能力的一次实战工作检验。勇平校长在报告中提出,大讨论要与教育部党组巡视反馈意见和建议结合起来,要与“双一流”建设结合起来、要与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结合起来,要与推进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和综合改革结合起来。做好这“四个结合”,建设一流本科,培养一流人才,党的领导不可缺位、党的作用不能缺失。
抓好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应有之义,更是确保高水平大学办学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我们要围绕教育教学中心工作,持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把全校师生的思想认识切实统一到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的要求上来,并在党的领导下,将中央精神和国家要求凝练细化成为学校的、院系的、支部的项目,同时通过弛而不息的作风建设和改进,通过常抓不懈的制度建设和完善,抓监督、促落实,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院系级单位党组织和基层党支部,要在本次大讨论中真正发挥好领导核心、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领导好、组织好、服务好本单位、本部门的活动,为大讨论的顺利开展提供坚强保障。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和全体共产党员,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切实做到思想从严、组织从严、制度从严,带头参加活动,积极建言献策,将从严治教、从严治学落到实处,全力确保讨论活动取得预期成效。
老师们、同学们:本次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活动,吹响了华电“建设一流本科,培养一流人才”的强劲号角。我们要集聚全校师生的智慧和力量,通过广泛全面的交流研讨、深入透彻的思想碰撞,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拓展培养思路、提出创新举措、达成改革共识,为提升本科教育教学水平指明新方向、探索新路径、增添新动力。开展好本次大讨论活动,事关华电的未来,意义非凡,影响深远,希望全校广大师生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认清发展形势,明确使命要求,把握根本任务,抓住关键环节,遵循教育规律,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务实的作风,时不我待投入一流本科建设,全力以赴推进一流人才培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流大学的建设进程中谱写出浓墨重彩的华电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