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清形势 明确要求 问题导向 遵循规律
凝练项目 设计模式 优化制度 实现梦想
各位代表、同志们:
华北电力大学第六届第三次教职工代表大会,经过全体与会代表和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大会的各项议程,即将胜利闭幕。
两天来,代表们认真听取并讨论了刘吉臻校长所作的《深化改革 依法治校 全面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工作报告,审议了学校《2014年财务报告》、《提案工作报告》、《学术委员会章程》和《教职工代表大会实施细则》。代表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建言献策,对学校工作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大家一致认为,校长工作报告立意高远、方向明确、振奋人心,抓住了推进依法治校和深化综合改革的重大战略问题,为新时期高水平大学建设指明了方向。下面,我就进一步明确新形势下中国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凝练重大项目、推进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谈几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并牢牢把握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新形势和新要求
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如何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这是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对中国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我们在座各位必须思考和回答的一个重要问题。
第一,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社会主义强国之梦的历史的、现实的和未来的必然选择。纵观世界强国发展的历史,大学强则国家强,任何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都离不开强大的高等教育的支撑。英国的强大离不开牛津剑桥,德国的强大离不开洪堡大学,美国的强大离不开斯坦福、麻省理工大学,历史的选择如此,现实的和未来的选择也是如此。在以科技竞争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必然离不开高等教育的智力支撑。
第二,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是中国办什么样大学的必然选择。任何国家的大学教育都是在特定生产关系下进行的,都不能离开一定的社会制度,不能不适应一定的社会需要而孤立存在。高等教育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必须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也必然具有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因此它应当扎根于中国的土地,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继承中国教育的优良传统,适应中国社会的需要。
第三,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是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第23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对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作出重要指示,强调高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高校根本性质的界定,指明了办好高等教育的大前提,即:必须在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这个根本问题上形成共识。《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中办发〔2014〕55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4〕59号)文件,把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赋予中国大学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大责任和使命。
第四,要把握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大势。当前,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对国家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去年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专门提出了能源消费、能源供给、能源技术和能源体制四方面的“能源革命”,为肩负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重要使命的高校,尤其是我们华北电力大学这样的行业特色型院校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要把握中国“一带一路”和提升中国软实力的新机遇,深刻把握现代科技发展的大势,主动融入国家战略,通过建设高水平智库和人才培养,为提升中国的软实力做出贡献。
面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面对社会、企业、家长和学生对高等教育的新期待,中国大学作为高端人才的培育者、科技创新的引领者、社会发展的推动者、优秀文化的传承者、人文交流的先行者,必须要顺应历史的趋势和世界发展的潮流,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加强科技成果的获取和转化、推进协同创新、加强高端智库建设等方面发挥服务国家和社会的职能。与此同时,中国大学更应该充分彰显大学的中国特色,明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中国大学的特色主要体现在:要把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作为大学的第一要务;要把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大学的根本任务;要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要坚持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要强化思想引领,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要更加注重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于西方的先进经验,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不断改革和完善高校的管理体制机制。这是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重要特征,也是党和国家对如何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要求。
二、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把握并遵循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
问题的本质就是目标要求与现实的差距,也是事物的矛盾,是需求与现实不适应的矛盾,哪里有矛盾,哪里就有问题。有了强烈的问题意识,就有了进取求胜的动力,脱离了对问题的关注,脱离了对未知的探索,要解决问题就很难做到。当前,我们面临的根本问题就是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如何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我们必须在这个根本问题上形成共识。要把建设高水平大学的目标要求与学校发展的现实对比,就会发现我们的比较优势是什么,存在哪些差距,制约学校发展的软肋和问题在哪儿,这样才能更有力地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把握规律。所谓规律,就是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中本质的联系和必然的趋势,是对事物影响因素相互联系的准确把握。按规律办事,就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关于规律的基本观点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有遵循规律,才能够把握事物发展的本质要求,然后根据本质要求找到发展的战略结构点,抓住发展的主要矛盾。教育领域有各种各样的规律,如创新人才培养的规律、科学研究的规律、学科建设的规律,但归根结底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对教育规律的认识。马克思主义教育规律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同时人是可以改造环境的。如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一条根本的规律。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也有很多教育规律,如知行合一、因材施教等。规律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我们既要遵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一般规律,更重要的是要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特殊规律,这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重要前提。
三、凝练项目,设计科学的模式
项目是指一系列独特的、复杂的并相互关联的活动,这些活动有着一个明确的目标或目的,必须在特定的时间、预算、资源限定内,依据规范完成。项目的主要特征是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如我国的596工程,在短时间内整合全国力量,打破各种利益藩篱,集中力量重点突破,终于在5年的时间内自主研制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这就是项目的优势和主要意义,对于大学来说,项目是实现大学发展战略的载体,对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同样具有重要意义。项目的凝练必须体现以下几点:必须顺应国家的大势、必须体现党和国家要求,必须把握问题,遵循马克思主义教育规律,必须突出学校优势。华北电力大学在这方面有很好的例子,学校从2009年开始实施“把绿色电力送到雪域高原”、“绿色电力照亮长征路”大学生新能源科技教育扶贫服务行动,采取“送设备、送光明、送人才、送服务”的方式,探求解决西藏等无电地区的用电对策。项目之所以成功,就在于它体现了社会大势、国家要求和人才培养规律,是国家需求、学校优势和人才培养规律三位一体的结合,也是爱专业、爱国家、爱人民的具体体现,体现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公平、富强、和谐与人才培养的要求结合了起来,体现了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实践能力的规律。
所谓模式,就是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实现项目的具体路线和途径。不同的项目,核心价值观不一样,时空条件不一样,选择的模式就不一样。要运用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每个项目特定的条件设计科学的模式。在“绿色电力”的项目中,学生根据不同情况运用了不同的模式,分别采取公平模式、富强模式、和谐模式。把“绿色电力送到雪域高原”就是公平模式,解决了西藏拉孜县节村、新疆建设兵团12师104团二牧场等无电区农牧民的生活用电问题,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平理念。富强模式的案例是:进行试点和调研后成立了公司,针对内蒙古牧民对用电系统的反馈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发明,解决了因为恶劣天气而造成的发电效率低和设备使用寿命短等问题,并引入了如割草机和水泵等生产设备,提高当地牧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经过大学生们推广使用,当地牧民现可用电量从原来的0.18度/日增加到6度/日,提高了33倍。和谐模式的设计,就是通过新能源技术网站的建立、科研项目的设立,推广绿色低碳能源的使用。通过项目的实施,学生在服务社会、服务民族、服务国家的过程中培养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责任感。2014年我校创行团队凭借这个项目夺得创行世界杯全球总冠军。
四、优化制度,实现梦想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所谓制度,就是政策和策略的综合体,对项目的实现至关重要。路径和模式确定之后,制定什么样的政策、策略,就成为确保项目实施的关键点。制度具有多样性和权变性。多样性是指任务很多,不同的对象不同的特点,就要设计不同的制度。有历史的、现实的、未来的,有教学的、科研的、有知识转换,这些都需要不同的制度。所谓权变性,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也具有优越性和竞争性,优越性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竞争性就是制度能够最大限度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激发最大潜能。制度的优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只有不断创造具有竞争性和优越性的制度,才能够充分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也才能够突显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梦想是最令人心动的旋律,又是最引人奋进的动力。实现中国梦,强国梦,对我们而言,就是深刻理解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新形势,明确党和国家对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新要求,紧紧围绕如何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在马克思教育规律的指导下,凝练出重大项目,设计科学的模式,优化实现项目的制度,把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大学的重要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贡献。
总的来说,对于高水平大学建设事业中的任何一件大事,都需要认清发展形势,明确党和国家的要求,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遵循发展规律,凝练高水平大学建设的重大项目,设计科学的模式,优化实现项目的制度,这是一个前后衔接、有机统一的战略思维和执行模式,是把高水平大学的奋斗目标转化为一个个工作业绩的重要抓手,对学校的改革发展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各位代表、同志们!本次教代会把深化改革、依法治校,全面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确定为本年度的重点工作,是学校科学判断发展形势、准确把握发展方向的新思路和新举措,为学校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强劲动力,开启了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新篇章。
在此,我提几点要求:
一、积极宣传贯彻落实教代会的会议精神,为深化改革、推进依法治校提供强劲动力。全校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本次教代会精神,切实加强对校长报告和大会决议及相关文件的学习与宣传工作,尤其要以召开二级党组织换届为契机,把校长报告的主要精神和二级党组织换届结合起来,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引导广大师生树立依法治校和遵章办学意识,把综合改革的目标分解成实际工作中的重大项目,为创建高水平大学做出新的贡献。
二、不断提高谋事和做事的能力,全力推动综合改革取得实效。二级部门的负责人作为综合改革的主要谋划者和实施者,在凝练重大项目、推动部门创新中至关重要。这就要求广大干部首先要提高谋事能力。要深入学习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第二十三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以强烈的担当精神和责任意识,凝练重大项目,推动综合改革进程;其次,要不断提升能做事和做成事的能力。坚决克服领导干部中存在的“在位不知、在位不谋、在位不为、为而无效”以及“能力恐慌”等问题,以全新的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深刻把握学校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客观分析机遇和挑战,发现问题,把握规律,凝练项目,设计模式,优化制度,推动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最后,要重点强调的,要提升干部的办学筹资能力和水平。要贯彻落实袁贵仁部长在今年全教会上的讲话精神,把干部的筹资能力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来研究、来实现。希望广大干部能够主动作为、积极工作,充分借助大学基金会的平台,拓宽筹融资渠道,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培育和扶持重大项目快速成长。
三、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打铁还需自身硬,各级干部要高度重视新形势下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充分发挥高校党委在深化综合改革、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中的领导核心作用。要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做到思想过硬、精神过硬、作风过硬、能力过硬。要推动制度治党和依法治校有机结合,扎实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持之以恒贯彻中央“八项规定”,深化“四风”整治,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努力建设一支讲政治、业务精、作风好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衷心希望各位代表和广大教职员工能够以昂扬的斗志和饱满的热情,锐意改革,积极进取,在建设高水平大学的伟大进程中建功立业、再创辉煌!
谢谢大家,并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工作顺利,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