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华电聚焦» 华北电力大学党委书记周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党委书记周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回顾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展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系统阐述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牢牢把握的“九个必须”经验启示和根本要求,为新征程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明确了前进方向。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高等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龙头地位,高校必须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重要使命,找准新征程上历史坐标,深刻认识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深刻认识未来属于青年、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等对高等教育提出的使命要求,深刻认识改革创新是学校永恒发展动力,深刻认识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是学校无穷内在力量之源,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转化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强大力量和生动实践。

进一步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办好 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坚持党的坚强领导, 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九个必须之首,是重中之重。办好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是我们过去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取得伟大成绩的根本保证,也是未来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践行办学初心、担当教育使命的根本保证。

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就要不断擦亮马克思主义的鲜明底色,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高校必须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学校的指导地位,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全面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发挥学校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确保学校始终成为党的领导坚强阵地,把党的领导优势有效转化为办学优势。

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就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建立健全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工作机制。不断严密党的组织体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党的组织路线,贯彻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实现党的领导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着力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把抓好党建作为办学治校基本功,推动党的建设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不断完善加强党的领导的制度体系,坚持把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作为 落实党对学校全面领导的根本性制度安排,把党的领导贯穿教育教学、人事人才、二级管理等各个方面,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健全加强党的领导的工作机制,对照中央对重大工作领导体制机制改革的部署及工作要求,深化机构改革,优化机构设置及职能,创新工作机制,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及时传导、不折不扣得到落实。

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就要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确保党的领导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面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两个大局”,面对许多新矛盾新挑战,要切实推动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为学校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完善党委、院系级党组织、党支部责任体系,推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增强忧患意识、阵地意识,牢牢掌握意识形态主动权,织密织牢安全稳定工作防线,提升敢于斗争 、善于斗争和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能力。坚决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要站稳人民立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着力解决师生急难愁盼问题,更好地依靠师生民主办学。加强和改进党对统战、群团工作的领导,发挥我们党注重大团结大联合优势,汇聚学校高质量发展合力。

进一步强化"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必须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推进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要深入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聚焦新时代国家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进一步深化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积极部署与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相关的专业,为人才强国、科技强国提供一流人才支撑。聚焦育人先育德,不断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健全协同育人机制,优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资源,把育人功能贯彻到学校所有岗位职责之中。聚焦人的全面发展,推动“五育并举”,促进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提升到更高水平。聚焦教育者先受教育,抓好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着力培养“大先生”,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人。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要持续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培养青年学子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持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用党的创新理论培根铸魂、启智润心。抓好课堂教学主渠道,统筹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发掘各个专业、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讲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故事。聚焦学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积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精准供给能力,突出思政品牌育人、名师示范育人、社会实践育人,结合能源电力行业和学校特色,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品牌化、制度化。突出重大事件育人,用好国家重大事件的育人资源,将党史百年同电力百年发展史 、华电校史结合起来,注重用好党史校史上的红色资源,引导青年学子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认清自身肩负的时代使命和责任。

进一步突出"四个服务"方向,为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提供有力支撑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必须抓紧抓好的工作。作为以能源电力为特色的行业类高校,要立足自身优势和特色,以更开放的视野和格局,以更大的责任和担当,以高质量教育供给助力国家高质量发展。

要在“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上下功夫,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党和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一流大学作为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必须强化使命担当,加快学校科技创新布局,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主动对接国家重点领域,促进学科交叉,提升基础研究能力。学校将立足“双一流”大学建设和特色鲜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办学定位,努力攻克能源革命转型和电力高端装备制造“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增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自主创新能力,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面向经济主战场,发挥校企合作优势,加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着力打通基础研究、应用开发和成果转化等环节,把科技优势转化为战略优势,增强科技引领能源电力行业和新兴战略产业发展的能力。

要在支撑和引领高质量发展上下功夫,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能源体系支撑。立足学校能源电力学科特色和办学优势,服务国家能源战略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科学编制学校“十四五”规划,制定学校《“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计划》,推动构建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助力生态文明建设。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助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构建具有能源特色的科技产业发展和定点帮扶长效机制、以能源电力支撑乡村振兴。服务国家对外开放重大需求,深入开展大气污染治理、绿色低碳发展等能源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为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贡献华电力量。

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之路是在党领导教育百年发展的伟大实践中证明了的正确道路。面向新征程,我们要自觉推动教育改革创新,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引领广大师生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办好中国特色 、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大学。

要扎根中国,把改革创新作为推动学校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在党的领导下,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最重要的是抓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个重点,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聚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更高水平高等教育的迫切需求。要注重总结不同历史阶段形成的办学理念、创新理论和实践经验,不断深化对办学规律的认识,突出扎根中国大地“四个服务”能力。系统推进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改变原有重国际标准、轻中国特色的评价模式,扭转“五唯”不良评价导向,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加大体制机制创新,破解制约学校事业发展的深层次障碍,坚持内涵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增强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活力。

要融通中外,在文明互学互鉴中推动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既要坚持中国特色本土化特色,又要面向世界,融通中外,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加强与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在教育领域的务实合作,借鉴先进高等教育模式、先进教育经验,提升高等教育整体水平,以教育现代化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两种资源,扩大教育开放合作,积极服务“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深化人文交流。进一步发挥优势,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贡献中国方案,提高高等教育全球治理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多样文明互学互鉴中,不断使教育发展水平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

进一步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以伟大建党精神引领铸就先进大学文化

要继续弘扬党的光荣传统 、赓续红色血脉,把传承和发扬伟大建党精神与深化、升华大学理念文化统一起来,与构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激发精神动力统一起来,形成推动学校发展的强大动力。

传承和发扬伟大建党精神,就要从百年党史的生动实践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党的历史上形成了由红船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构成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在此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又首次提出伟大建党精神。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广泛开展包括伟大建党精神在内的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教育,积极引导师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校这块沃土成为红色文化、先进文化的汇聚地。要充分发挥高校知识高地作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积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把精神力量内化为广大师生员工增长才干、干事创业的行动自觉。

传承和发扬伟大建党精神,就要构建起契合学校发展特点的大学文化。作为能源电力行业特色型高校,围绕落实新发展理念、破解新发展难题、厚植新发展优势,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尊重自然、热爱自然,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观,增强创新能源发展、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以“一流文化”推动“一流大学”建设,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保护学术自由、遵守学术规范、鼓励创新创造、有利于协同创新的学术文化,努力形成勇于攻坚克难、敢于探索挑战、甘于静心钻研的科技文化、创新文化、创业文化。以常态化开展党史和“四史”学习教育为抓手,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推动党员干部带头做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大力倡导求真务实、恪尽职守、精益求精、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师生为本的机关作风文化,以作风建设促进办实事、开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