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华电聚焦» 刘吉臻校长谈“双一流”背景下大学精神的内涵与实质

刘吉臻校长谈“双一流”背景下大学精神的内涵与实质

  2015年10月1日,时值天津大学120周年华诞之际,天津大学主办了“中外大学校长圆桌会议”,会聚海内外知名大学校长、顶尖教育专家,共商高等教育在新形势下改革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分享治学育人理念。嘉宾们围绕“大学的精神与使命”主题,分别对“大学精神的内涵与实质”“大学的机遇与挑战”“大学治理创新”三个议题展开交流讨论。17所海外院校以及28所中方院校的100余名嘉宾参会。华北电力大学校长刘吉臻教授作为受邀嘉宾在论坛上围绕大学精神的内涵与实质议题做了发言,发言内容在《中国高教研究》2016年第1期上予以刊登。刘吉臻校长的主要观点和见解如下:

  我们谈论大学精神是一个长期的话题。每一所大学都有自己的校训、有自己确立的精神文化,这对于一所大学来说十分重要。然而,我们更应当审视自身的办学行为与提倡的大学精神距离有多远,并把主要关注点放在如何践行自己的大学精神上来。作为校长,我们必须面对理想与现实的脱节,传统与现代的冲突,良知与功利的矛盾,不得不在这些矛盾与冲突之中做出艰难的抉择。大学精神的坚守不是好高骛远,也不是自命不凡,更不要自我标榜。大学精神应由这所大学的每个人用行动来书写,由公众所认同。大学的精神不应该成为写在墙上、挂在嘴上的东西,应当是这所大学历史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这里我提两个问题,第一,当今时代赋予大学的责任究竟是什么?有哪些变化?第二,大学之间发展的差距会继续拉大还是缩小?或者说,我们距离世界一流大学有多远?我的观点是,大学职能回归到人才培养的本源将成为时代的潮流,也就是说人才培养是社会赋予大学最根本的任务。理论上讲,大学职能的泛化百害而无一利。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人才。对于每个家庭、每个用人单位来说,他们最希望大学做的事情,是把学生培养好,对大学最基本的评价是看她把学生培养得如何。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就是要用人才培养的标准创建一流大学。习近平总书记说得好,一定要以“中国特色、世界水平”建设我们的一流大学。我们绝不能按照西方所谓名牌大学的标准与模式来建设中国的一流大学,其中的关键是回答中国特色的问题。中国特色的核心应是以人才培养为标准,以培养大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的合格人才为目标,建设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