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筑通向未来的中欧教育合作之路
(2016年10月11日,北京)
尊敬的欧盟瑙夫劳契奇委员、波兰戈文副总理,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很高兴与各位新老朋友相聚在北京,出席首次召开的中国—欧盟国家教育部长会议。首先,我代表中国政府和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中方主席,向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良好祝愿!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此次会议,李克强总理专门发来贺信。刚才,瑙夫劳契奇委员也宣读了欧盟领导人的联名贺信。这充分体现了双方领导人对发展中欧关系的高度重视,对推动中欧教育合作、深化人文交流的殷切期待,是对我们的巨大鼓舞,也为今后的交流合作指明了方向。
去年,我们共同庆祝了中欧建交40周年。孔子说,四十而不惑。意思是一个人到了40岁,就拥有了许多经历和智慧,做事的顾虑和困惑就会大大减少。经过40年的风雨历程,中欧关系总体稳定发展,也正步入一个成熟期。近年来,双方高层互访不断,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迈上全面提速的新阶段。2014年3月,习近平主席成功访问欧盟总部,双方领导人决定共同打造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2015年6月,李克强总理出席第十七次中欧领导人会晤。今年,欧洲理事会图斯克主席和欧盟委员会容克主席两度来华出席第十八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和G20杭州峰会。习近平主席强调,中欧要用大智慧增强战略互信,用大视野拓展合作,用大胸怀化解难点问题,不断深化互利共赢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我们高兴地看到,中欧构建四大伙伴关系的共识正在落地生根,务实合作成果丰硕。欧盟连续12年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则保持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地位。双方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保持沟通协调,共同为加强全球治理、促进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努力。
中欧双方都高度重视人文交流,将其视为中欧关系的三大支柱之一。特别是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建立4年来,教育、文化、科技、媒体、青年和妇女6大领域的交流,呈现机制化、多层次、全方位的发展态势。去年,中国与欧盟国家人员往来突破640万人次,双方还确定2017年为“中国-欧盟蓝色年”、2018年为“中国-欧盟旅游年”。人文交流的蓬勃开展,为增进人民了解和友谊、深化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发挥了独特优势。
教育合作向来是中欧人文交流的重点和亮点。在双方共同努力下,教育政策对话深入开展,已举办六届中国欧盟教育政策对话机制会议,建立了中国-中东欧国家教育政策对话机制。中国还与法、德、意等国建立了定期磋商机制,与欧盟国家签署了80多个双边教育合作协议。学生双向交流规模不断扩大,中国在欧盟国家留学人员已达30多万,欧盟国家有4.5万人来华留学,中欧在华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有574个。语言教学合作成果丰富,举办3届中欧语言合作研讨会,在欧盟成员国合作设立131所孔子学院、251个孔子课堂,学员达62万,中国高校已全部开齐欧盟24种官方语言课程。教育合作为双方民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在人文交流中的基础性、广泛性、持久性作用日益彰显。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当今时代,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又走到了一个关键当口。上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提供的动能面临消退,新一轮增长动能尚在孕育。同时,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频发,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气候变化、恐怖主义、传染性疾病、网络安全、跨国犯罪等全球性挑战超越国界,各国发展的共同性、利益的共同性、挑战的共同性、治理的共同性日益凸显。
面对共同的机遇挑战,中国和欧洲是“遥远的邻居”,更是同行的伙伴。一个繁荣、稳定的欧洲符合各方利益。中方始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欧盟,坚定支持欧洲一体化进程,积极落实双方战略对接共识,为各自发展提供更多助力,为世界和平稳定作出更多贡献。
当前,中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这是中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目标。67年前,新中国成立时,经济总量只有189亿美元,人均仅35美元。经过67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8年的努力,中国从“一穷二白”发展到2015年经济总量10.8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人均GDP接近8000美元,城镇化率从38年前改革开放时不到18%提升到56%,6亿多人口摆脱贫困,对全球减贫事业的贡献率达到70%。我们用几十年时间实现了国家面貌和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但同时也面临“成长的烦恼”和转型的阵痛。中国经济发展正进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把13.8亿人带入现代化,还任重而道远。为此,我们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主线,制定了2016至2020年的五年发展规划,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实现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让全体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中国的发展得益于国际社会,也愿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产品,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共享发展的机遇。
无论是支撑国家发展、还是应对全球性挑战,人才是根本、教育是基础。中欧都有崇文重教的传统,欧洲把教育看作是人民的重要资产,中国则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说法。如今,我们举办着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有2.6亿在校学生和1543万教师,有各级各类学校51.2万所。中国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职业教育每年输送1000万名技术技能人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中上行列。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重连续4年超过4%,教育已成为公共财政第一大支出。立足新的起点,我们将深入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人才培养、立德树人、注重质量、促进公平、推进终身学习作为政策优先方向,聚焦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推动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
我们将更加注重以人为本、遵循规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健全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倡导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当教师。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加强教育教学内容与实践的联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法治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我们将更加注重面向人人、共建共享,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普及从学前到高中阶段的15年教育,以欠发达的中西部和贫困地区为重点,缩小城乡区域差距。如今,我们已建立了覆盖学前教育至研究生教育的学生资助体系,每年资助8500多万人次,还实施了惠及3300多万农村学生的营养改善计划。下一步,我们将全面推进教育精准扶贫,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残疾少年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留守儿童平等接受教育创造更好的条件,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让每一个孩子都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我们将更加注重激发活力、完善制度,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教育结构,推进科教结合、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推动“互联网+教育”新业态发展,通过空中课堂、远程教育,让边远贫困地区9.2万个教学点、402万名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中国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16.27万所,我们将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进入教育领域,不断满足群众对更高质量、更为多样教育的需求。
我们将更加注重开放包容、合作共赢,不断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中国已与43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学历学位互认协议,在134个国家合作举办孔子学院,去年出国留学达52万人,来华留学近40万人。我们今年出台了教育对外开放的政策文件,将实施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加强与包括欧洲国家在内的各国学历互认、师生互换、合作办学,让师生们有更多机会互学互鉴、增进友谊。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中国和欧洲是东西方文明的两大杰出代表,教育交流源远流长,树立了不同文明互鉴共进、和谐共生的典范。早在2000多年前,古老的丝绸之路就把中欧人民紧密联系在一起,留下了许多历史佳话。特别是近代以来,一大批中国有志青年留学欧洲,探寻救国之道和科学知识,他们中的不少人如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后来成为新中国的国家领导人。
千百年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薪火相传,正在新的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3年前,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3年来,丝绸之路经济带一系列重点项目和经济走廊建设取得重要进展,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正在同步推进,展现出共商共建共享的美好前景。一个多月前,G20杭州峰会成功举办,带给全世界的重要启示就是,唯有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发扬同舟共济、合作共赢的伙伴精神,才能应对共同挑战,开辟世界未来繁荣发展的崭新航程。共建“一带一路”,把中欧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连接起来,离不开教育合作提供的人才基础和智力支撑。这就迫切需要深化中欧教育合作,汇聚起亚欧大陆东西两端共同发展的无限能量。在此,我愿提出如下倡议:
第一,深化中欧教育合作,应加强政策沟通。双方应着眼中欧关系大局,发挥好中欧教育政策对话机制作用,在服务各自发展战略对接中找准合作定位,就普通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终身学习以及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等互通信息、彼此借鉴,共同构建面向未来的中欧教育共同体。
第二,深化中欧教育合作,应保持交流畅通。开展多渠道交流、全方位合作,推进人才联合培养与合作办学,联合开发课程,创新培养模式,打造优质的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鼓励各类学校建立伙伴关系,共建联合实验室和国际技术转移中心,举办教育论坛,推动智库交流,形成平等、包容、互惠、活跃的教育合作态势。
第三,深化中欧教育合作,应推动标准联通。以质量为核心引领教育水平提升,培养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是中欧教育发展的共同追求。中国已与19个欧盟成员国签署了高等教育学历学位互认协议。我们愿同欧方在人才培养标准方面加强交流对接,推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学分互认,逐步实现学位互授联授。继续实施中欧调整和优化高等教育联合研究项目,共同开发更多领域的学科专业标准。
第四,深化中欧教育合作,应促进语言互通。语言是沟通理解的钥匙。中方支持在欧盟国家的汉语教学,鼓励各国合作开办更多的孔子学院。我们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设欧洲国家语言课程,继续举办中欧多语言合作研讨会,共同培养高层次语言人才。中国将有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学习欧洲国家语言,欢迎更多的欧洲学生来华学习汉语。
第五,深化中欧教育合作,应增进民心相通。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教育人员往来是人文交流的重要渠道。双方应共同推进签证便利化,为更大规模的师生双向交流创造条件。中欧学生流动的潜力还很大,中方愿同欧方一道,加强青少年的国际理解教育,实现留学往来的新跃升。我们要传承弘扬丝绸之路精神,不断深化教育、文化、科技、媒体、青年、妇女等领域交流合作,为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健康发展夯实民意和社会基础。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面向未来,中欧加强教育合作,不仅开辟知识和人才的大通道,也将系牢双方人民理解和友谊的大纽带。让我们携起手来,推动中欧教育合作、人文交流迈上新台阶,共同开创中欧关系的美好明天!
最后,祝本次会议圆满成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