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能源电力» 孙琳:破解行业发展难题:光伏行业有望迎来产业春天

孙琳:破解行业发展难题:光伏行业有望迎来产业春天

  在新一轮政策红利的影响下和产业技术创新的推动下,光伏行业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分布式光伏成为企业着力拓展的主战场。

  我国是能源消耗大国,提高能效、减少消耗,降低排放、保护环境成为能源需求侧改革的重点。从供给侧来看,如何在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上做好变革,扎实推动能源的生产和使用方式的革命,是从根本上破解雾霾之困、实现低碳转型,重回绿水青山的关键所在。

  近日,国务院审议通过了《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并明确指出,能源生产既要优存量,把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利用作为能源转型发展的立足点和首要任务;也要拓增量,加快提升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比重。

  而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从10多年前的“两头在外”,目前已发展成为最具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新兴产业之一。当下,在新一轮政策红利的影响下和产业技术创新的推动下,有业界人士分析,光伏行业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

  政策利好产业迎来机遇期

  我国光伏产业自2013年回暖以来实现了快速发展,如今已成为光伏发电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所以发展快,我认为最主要还是得益于国家整体的能源转型战略。我国能源资源匮乏,如石油60%依赖进口,煤炭30%需要进口,因此,实现能源转型升级是大势所趋。近几年,光伏发电行业发展迅猛,主要是因为国策的引导和政策的到位。”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王斯成表示。

  据了解,近年来国家多项政策出台,大力支持光伏发电的发展,仅今年1月份国家能源局就颁布两项关于光伏发电的有关规定。据中国光伏协会预计,国内外光伏市场需求旺盛,预计今年国内外光伏新增装机量将达58吉瓦以上。而我国预计在“领跑者”计划和电价下调带来的抢装驱动下,全年光伏新增装机量将达20吉瓦以上。除了新增装机同比增长迅速之外,光伏制造企业赢利情况明显好转,前10家组件企业平均毛利率超过15%。

  而就在今年6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又联合下发了一份重磅文件:《关于做好风电、光伏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指出,综合考虑电力系统消纳能力,按照各类标杆电价覆盖区域,参考准许成本加合理收益,核定了部分存在弃风、弃光问题地区规划内的风电、光伏发电最低保障收购年利用小时数。

  据记者了解,《通知》是落实今年3月24日印发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核心措施。明确了风电四类资源区、光伏两类资源区最低保障收购年利用小时数。

  在业内众多专家看来,随着新政的出台,三北地区可再生能源消纳问题有望得到缓解。“此项保障性收购政策非常好,使得光伏有了更大的系统创新空间。可以预见,光伏发电成本将会有更多的下降,光伏行业将会继续快速发展。”王斯成表示。

  行业发展之困

  虽然光伏行业发展前景一片光明,但从光伏行业自身发展来看,仍然面临一些困难亟须破题。对此,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委会秘书长吕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政策引导和市场驱动下,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前景向好,但光伏应用端的补贴拖欠、限电和光伏电站用地等问题仍在制约产业的发展,带来很多问题。

  国内15家光伏电站运营商统计的数据显示,2015年受可再生能源附加费不足、补贴发放程序冗杂等影响,目前总的光伏补贴拖欠额度已超过100亿元人民币,事实上实际数据还可能不止这些。据记者与多家企业了解,企业会面临补贴无法及时发放的资金压力,拖欠周期短则数月,长则一到两年,不少企业已受到很大冲击,有的甚至到了资金链快断裂的边缘。表面上看,补贴发放的对象为光伏电站,实则是整个产业链的“回血”。

  “若光伏电站拿不到补贴就会拖欠组件厂商货款,组件厂商又会进一步拖欠原材料供应商的款项,形成各种‘三角债’,这不仅导致整个光伏产业处于财政吃紧的状况,还会打击投资者对光伏行业的投入信心,严重的还会影响产业的健康发展。”吕芳对记者分析说。

  那么该如何破解这个难题?对此,全国政协委员、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对记者表示,相关部门应该简化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的征收和补贴申报、审批、拨付方式,规定可再生能源电力附加收支均由电网公司代为完成,电网公司根据上网电价水平直接与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结算,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征收上来直接拨付电网,同时免除可再生能源电力附加在征收、发放过程中的各种税费。

  “此外,政府主管部门可以加强对电网企业的检查和监督,确保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的利益不受损害。同时,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制定更切实有效的可再生能源基金发放机制,核心由‘以收定支’改为国家财政‘收支补缺’,从根本上解决补贴资金的收发问题。”刘汉元说。

  而除了补贴问题,融资难和融资贵也是一直贯穿于产业中下游的主要问题。由于光伏企业产品建设周期长,分布式光伏电站投资回报预期不确定、存在较大风险,一些中小光伏企业很难获得银行贷款;而从并网方面来看,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大多数地区光伏发电运行情况良好,全国全年平均利用小时数为1133小时,但西北部分地区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弃光现象。

  “我认为,现阶段出现的弃光问题,最主要的原因并不是并网消纳难,而是火电与可再生能源争夺市场。2015年,火电新增装机达到63吉瓦,但风电、光伏加起来也只有35吉瓦,对能源转型的实施非常不利。由于火电审批权下放,很多地方为了拉动经济,大量兴建火电厂。考虑到当前煤价低的因素,火电每千瓦时的利润可达8分,这确实不少,但这样下去可再生能源无法发展,能源转型就是空话。”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王斯成表示。

  不过令人欣慰的是,目前国家出台的新能源电量保障性全额收购文件将会有效控制火电机组装机过快的问题,但王斯成也强调,国家还应制定相关政策,建立火电的退出机制,给火电找出路。

  分布式光伏成行业拓展“主战场”

  西北弃光问题迟迟难解、指标额度收紧、补贴拖欠,地面光伏电站发展遇到了重重瓶颈。在这种形势下,国内光伏企业开始转战新阵地,分布式光伏成为企业着力拓展的主战场。

  11月7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对外正式发布的《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显示,“十三五”期间,太阳能发电装机要达到1.1亿千瓦以上,其中分布式光伏6000万千瓦以上。而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我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4318万千瓦,其中,分布式光伏只有606万千瓦,足可以看出分布式光伏巨大的缺口。

  而除了国家政策倾斜、顺应市场发展趋势之外,分布式光伏前景被看好还源于多重因素。“大型地面光伏电站受到电网送出、消纳等很多制约,但是分布式没有这些问题。我们应转向建立一些分布式的示范园区,扩大分布式的比例。”王斯成表示。

  中电投融和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总经理蔡宁也表示,分布式光伏发电具有模块化设计的特性,系统扩展性强,容量可灵活选择,可以发电用电并存;同时,在地面集中式光伏电站资源逐渐稀缺的情况下,充分利用闲置的厂房、商业建筑等屋顶资源,集约利用农业设施等资源可进一步拓展光伏装机规模:此外,分布式光伏发电减排效果也十分明显。

  据了解,屋顶安装一平方米光伏发电装置所产生的减排效果,相当于100平方米公共绿地。每发电一万度,相当于植树造林80亩、节约发电燃煤4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0.3吨。

  业界普遍认为,2017年分布式电站建设将会“大规模爆发”。但吕芳也强调,在发展分布式发电的过程中应做到“未雨绸缪”,应着重考虑在建设分布式发电过程中的相关安全因素,如建筑屋顶的承重问题、技术安全问题以及事故出现的应急处理问题等,确保光伏行业的长跑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