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资料荟萃» 李硕豪 张红:国际高等教育研究现状及启示 ——基于13种SSCI期刊2010—2014年发表论文情况的量化分析

李硕豪 张红:国际高等教育研究现状及启示 ——基于13种SSCI期刊2010—2014年发表论文情况的量化分析

  近年来,随着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高等教育发展从大众化阶段走向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正在变成一项与每个人密切关联的社会事业。“所有的公共和私有部门都变得与之有瓜葛,整个社会也因为高等教育的发展连接成一个整体。”高等教育投资不断增长,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质量和绩效日益关注。知识经济、技术进步、全球化和国际竞争等世界发展态势均引发人们对高等教育的密切关注,国际高等教育研究规模和出版物数量也因此持续增长。对于从事高等教育事业或高等教育研究的人来说,面对世界高等教育大发展和高等教育研究的持续升温,了解国际高等教育领域正在发生的变化和与之相关的研究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选择13种高等教育和教育综合类SSCI来源期刊,基于这13种期刊所发表论文的分析,对国际高等教育研究现状进行梳理,以期对我国高等教育研究者和相关人员有所裨益。

  一、数据采集与分析方法

  为客观反映国际高等教育研究现状,本研究选取国际学术声誉较高的高等教育类或教育综合类期刊为研究对象。界定学术声誉的依据是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每年出版的JCR(Journal Citation Reports,即《期刊引证报告》)。这个报告定义了每种期刊的影响因子。根据该报告提供的数据,对2013年发布的与教育相关的期刊进行AIS指数由高到低排序,选取的期刊尽可能考虑期刊所属国家的多元性,最终确定高等教育类期刊6种,教育综合类期刊7种,包括美国期刊7种,英国期刊5种,荷兰期刊1种。(见表1)

  表1 期刊遴选结果

  

  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创建的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现收录了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科学期刊,其中包括总量丰富、种类繁多的高等教育领域的文献,本文将SSCI期刊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对13种期刊收录的高等教育类文献进行检索,检索条件限定为“出版物名称(如higher education);时间跨度:2010—2014;索引:SSCI”,共得到3540篇文献。对文献的题名、摘要、刊名、年份、作者、通讯地址、关键词等7个指标的相关数据进行总结。然后对总体样本进行分层抽样,将文献篇数限定为600篇,详见表2。

  表2 13种期刊自2010-2014年的相关论文样本数据及抽样结果

  排除非高等教育类文献,共得到有效文献482篇。数据分析所用软件为Excel、Sati3.1、Ucinet和Netdraw。

  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将样本文献信息导入到软件Sati3.1中,将样本文献的区域、机构、作者(包括第一作者)、关键词、地址、语种等信息进行统计,得出统计分析结果。

  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一)区域分析

  本文所搜集的482篇论文中,涉及36个国家或地区,其中有68.60%的作者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和英国这3个均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美国的发文量占34.70%,远高于其他国家。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共发文24篇,占总体样本的3.17%,其中中国大陆(含香港10篇)发文量为14篇,占总体样本的1.85%,除香港之外的中国大陆地区发文量仅为4篇,分别为: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从事组织行为学及人力资源管理学研究的韩国人金台烈教授发表1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古继宝发表1篇,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胡莉芳发表1篇,地处苏州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香港城市大学联合高等研究中心的田文发表1篇。这说明中国大陆地区高等教育研究的国际化水平有待提高。

  样本文献涉及6大洲,按照发表论文频数从多到少排序依次是:北美洲284,占比37.62%;欧洲257,占比34.04%;大洋洲154,占比20.40%;亚洲40,占比5.30%;非洲19,占比2.52%;南美洲1,占比0.13%(详见表3)。这表明以英语为传播工具的高等教育研究文献集中在北美洲,主要是在美国。美国作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世界科技中心,拥有最发达的高等教育,其高等教育研究也走在世界前列。

  表3 不同国家(地区)作者的论文分布情况表(按发表论文频数排序)

  

  (二)机构分析

  按发文量从多到少排序,发文量超过5篇(不含5篇)的大学有28所,其中美国、澳大利亚各10所,英国4所,新西兰2所,南非1所,芬兰1所,表明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大学在SSCI上发表的高等教育研究文献数量占绝对主导地位。从各大学发表的论文频数看,总体差异不大,最多的是密歇根大学发表的论文频数为12,详见表4。

  表4 不同大学发文分布情况(发表论文频数超过5的大学)

  和世界上许多国家相比,澳大利亚的高等教育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二战后澳大利亚开始拥有自己独立的教育体系,20世纪60年代以后,其高等教育就进入了较快的发展时期,20世纪80年代末期则进入了大众化发展阶段。新世纪以来,澳大利亚政府对高等教育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相继出台了旨在提升高等教育地位、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增强高校国际竞争力、推动高等教育服务产业化等一揽子改革计划。这些计划和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澳大利亚的高等教育改革为高等教育研究提供了素材,直接推进了澳大利亚的高等教育研究水平,从出版文献来看,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大学、西澳大学、昆士兰大学、悉尼大学等大学的高等教育研究水平位居世界前列。

  表5显示,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在样本中出现频数为24次,占总频数的3.2%,其中天主教辅仁大学(台湾)出现频数最多,为5次。我国港台地区大部分大学教师有在欧美留学的经历,研究的国际化程度较高,特别是香港地区大学国际化程度高,教学和研究语言使用英语,这有利于教师科研成果的国际传播。

  表5 中国内地和香港、台湾地区大学作者的论文分布情况(按论文出现频数排序)

  

  (三)作者分析

  统计结果显示,按作者发文数量排序,抽样论文中发文最多的作者是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Weerts, David J.,英国兰卡斯特大学的Tight, Malcolm和美国博林格林州立大学的Bowman, Nicholas A.,均发表了5篇文章(见表6)。总体来看,抽样论文中作者发表论文频数相差不大,表明近5年高等教育研究人员众多且相对分散。从H指数来看,在抽样数据中,发文频数前20位作者中,Bowman, Nicholas A.和Harrison, Neil两位的H指数最高,均为11,表明这两位作者的论文影响力较大。

  表6 作者论文分布情况表(按发表论文频数排序)

  表7 关键词分布情况(频数前32位)

  

  (四)关键词分析

  样本文献共涉及1778个关键词,对关键词出现的频数进行统计,对同义词进行替换并按照频数由高到低排列得到表7。高频词为高等教育(Higher education),其他关键词出现频数不高,且前32位关键词仅占总体的20.02%,表明国际上高等教育研究内容十分广泛。运用Ucinet和Netdraw软件对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见图1),发现文献以高等教育为中心,总体较为分散。

 

 图1 关键词可视化分析图谱

  (五)研究领域分析

  统计分析表明,国际高等教育研究文献中,数量最多的是大学教学问题研究,共发表145篇论文,占样本总量的30.08%,教学问题主要探讨的内容有学生学习投入问题、学习方式问题、学业成就及其评价问题、课程和教师发展等;第二是学生事务问题,主要包括入学适应性、社会实践和就业、事务管理等,该领域共发表论文125篇,占样本总数的 25.93%。这两个研究领域发表的论文占样本总数的56.01%,显示大学教育活动中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成为国际高等教育研究的热点。其余研究领域中,高等教育基本理论问题研究占20.54%;高等教育管理问题占16.58%;高等教育公平问题占6.85%。其中,高等教育运行规律问题、高教质量保证与机构评估问题、经费保障问题、大学科研管理问题、高等教育研究方法论问题也是相对较热的研究方向。(见表8)

  表8 国际高等教育研究各领域论文分布情况

  (六)研究方法分析

  参考潘懋元先生在《高等教育研究方法》中对高等教育研究方法的分类,本文将研究方法分为9类:调查法、统计分析法、实验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文献研究与语义分析法、个案研究与访谈法、行动研究法以及其他方法。其中,调查法、统计分析法、实验法、个案研究与访谈法偏重实证研究,其他偏重定性研究。

  本文选取每篇文章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进行统计。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见表9),根据研究方法使用篇数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文献研究与语义分析法(217篇)、统计分析法(81篇)、调查法(79篇)、个案研究与访谈法(59篇)、比较研究法(19篇)、历史研究法(13篇)、实验研究法(5篇)。样本中实证研究的论文共224篇,占样本总数的46.47%;采用其余研究方法的论文共249篇,占样本总数的51.66%。这说明,国际高等教育研究方法具有多元性特征,没有哪一种研究范式可以占绝对支配的地位,研究方法的多元化可以使各种研究方法相互补充,有利于学术创新。

  表9 论文主要研究方法(按论文篇数排序)

  

  三、国际高等教育研究特点

  1. 研究对象以教学和学生事务为主导,范围十分广泛。在总体样本中,以大学教学问题和学生事务问题为对象的研究占56%,特别是大学教学问题研究占总样本的24.71%,说明教学作为大学教育的基本职能,在国际高等教育研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研究的热点。而大学生作为大学教育的主要服务对象,涉及大学生发展和大学生事务等方方面面,是国际高等教育研究的另一个热点。

  关键词分析中,除 “高等教育” 外,其他1777个关键词出现频数均较低,表明近5年国际高等教育研究内容丰富、范围较广。

  2. 研究方法呈现多元并举的局面。本研究统计数据表明,国际高等教育研究使用的研究方法呈现多元并举局面,统计分析、调查、个案研究等方法确实运用比较广泛,但文献研究、比较研究、历史研究等方法也运用得比较多,没有哪一种研究方法或研究范式在国际高等教育研究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这一现象比较符合知识创新的规律,因为知识的创新本身并没有僵化大一统的路径和方法,研究过程中采用多元方法既有利于教育学术创新,也有利于教育学科兼收并蓄,促进教育学科自身的发展。

  3. 研究实力分布不平衡。从发文量看,有66.35%的作者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和英国这3个均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作者所属大学中,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大学在总体样本中发文量居多,由此可见,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在高等教育研究中发表的英文研究文献最多,研究实力雄厚。这与3个国家的母语和官方语言都是英语有很大的关系,但这3个国家也是世界高等教育强国,发达的高等教育体系,为高等教育研究提供了土壤和机会。其余国家和地区或者由于语言问题、或者由于高等教育体系不甚发达,以英语书写的高等教育研究文献较少,使用其他语言书写的高等教育研究文献无法在全球有效传播,导致高等教育研究的国际化程度较低,即使有较高的研究水平也不为国际学术界知晓。

  四、对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启示

  1. 研究成果的影响力从本土向国际扩展。我国成建制的高等教育研究起步较晚,至今不过30多年的历史。但我国的高等教育学科发展速度非常快,高等教育的内在学科建制和外在学科建制的规模举世无双,高等教育研究是所有教育研究中最活跃的研究领域。特别是近20年来,高等教育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水平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高等教育研究文献迅速增加,高等教育学或以高等教育研究为主的学科点增加较快,高等教育类杂志也在教育类杂志中异军突起,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总之,我国的高等教育研究水平与国际同行相比并不低,甚至在一些领域远远超过国际同行。但是,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国际化程度有待提高,主要表现为国内有重要影响力的高等教育研究专家的英语读写能力需要提升,无法有效阅读国际高等教育类权威学术期刊,许多高水平研究成果因语言障碍而无法在国际权威的高等教育类学术杂志上发表;高等教育学科点的国际化程度较低;高等教育学术期刊英文出版物较少,研究成果难以在全球传播;由于语言障碍,与国外高等教育研究同行的交流不够活跃或效果欠佳。

  为在国际高等教育研究领域中有中国的声音,加强与国际同行的学术交流,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学术声誉和学术水平,展示我国的高等教育研究实力,增加与国际同行交流的机会,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应大力提高研究的国际化程度。当务之急是在国内有重要影响力的高等教育杂志发行英文版,主要高等教育学科点师资队伍建设应加大海外引进力度,促使在职教师海外进修访问,提高英语能力,进入国际高等教育学术网络,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研究从本土化向国际化转变,这样,我国高等教育研究也能成为国际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之一。

  2. 研究方法从不够规范向科学化方向转变。高等教育学是一门经验科学,也是一门实证科学,定性方法和实证方法各有其价值,对于高等教育研究都必不可少。运用科学、严谨的研究方法产出的科研成果,才对教育实践具有较强的解释力、预测力和指导力。研究方法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内仍未得到充分的重视。根据2013年刘亚芳的统计分析结果,近20年我国高等教育研究方法逐渐综合化、多元化、开始从自身关注其他学科、定量研究比重逐渐增加,但也存在着研究方法传统和单一、理论思辨研究形式化、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结构失衡、对研究方法认识不清等问题。尽管我国每年产生大量的高等教育研究成果,但相当一部分论文或研究报告的研究设计有重大缺陷。不论是定量研究还是定性研究均不够规范,这和国际上高等教育研究还有一定差距。因此,我国高等教育研究不仅要学习国际同行先进规范的研究方法,也要学习其他成熟学科常用的研究方法,同时结合自身学科实际在研究方法上大胆创新,用规范、科学的研究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只有使用规范、科学的研究方法才能增加成果的可信度,才能对高等教育实际起到解释、预测和指导作用,才能提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

  3.研究内容应从相对单一向多样化方向发展。“研究内容的选择可归结为:是在宏观层次还是在微观层次上的研究?是在经验层次上描述还是在抽象层次上解释?是研究少量个案的所有特征还是研究大量样本的少数特征?”宏观层次的高等教育研究以高等教育制度、体制、国别、区域等较大整体为分析单位;微观层次的高等教育研究以学生、教师等个人和小群体为分析单位,研究内容主要是个人特征。在抽象程度方面,研究内容可以是非常具体的高等教育现象,为读者提供丰富的经验资料;也可以是高度抽象的概念、范畴等,对概念范畴等进行抽象的理论解释。在解释方式上,有个性解释和共性解释,个性解释是在考察某一个案的各种特征和属性的基础上,解释其行为。共性解释是以大量样本的共同特征来说明一般模式或普遍规律,它只需考察几个主要因素。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研究以高等教育实践为牵引,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中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研究内容以宏观、工作经验、共性解释为特征,内容相对比较单一。可以说,高等教育宏观研究、经验研究和共性解释是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优势和特色,但我国高等教育微观问题研究、概念范畴研究、个性解释研究相对比较薄弱,这势必会影响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研究、理论体系构建和共性解释的整体水平,因为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经验研究和理论解释、个性研究和共性研究是相辅相成的。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工作者要以学生和教师为出发点,解释高等教育现象,加强高等教育宏观视野下的微观研究。我国高等教育研究是按照学科建制来运行的,强调高等教育研究的独立学科地位,但学科大厦必须在一系列高度抽象的概念、范畴、原理基础上建立,而我国高等教育研究恰恰对概念、范畴的抽象理论解释非常薄弱,没有引起广大研究专家的高度重视,因此加强对高等教育概念、范畴的研究,才能进一步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学科水平。高等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人,是极具个性的学生和教师,对学生和教师的研究无疑是高等教育研究不可缺失的主要组成部分。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世界第一,有近3600万高等教育受教育者,专任教师150多万人,有近2900个高等教育机构,是名副其实的世界高等教育大国。目前我国正在从世界高等教育大国向世界高等教育强国奋斗,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和目标为高等教育研究工作者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开展高等教育多样化研究不仅是我国高等教育学科建设的需要,也是建设世界高等教育强国的需要。(原文刊载于《中国高教研究》2015年第10期第57-62+75页。作者李硕豪系兰州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教授;张红系兰州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