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资料荟萃» 建真言 谋良策 出实招:2016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议科教

建真言 谋良策 出实招:2016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议科教

  南开大学校长龚克: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要做好“顶层设计”: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提出,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推动以清洁和绿色方式满足全球电力需求。这是继“一带一路”之后,在能源发展战略方面的又一项“中国输出”,并迅速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广泛共识。我建议,尽快从国家层面制定发布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实施意见,做好顶层设计。加强对国内龙头企业的支持指导,支持这些企业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输出成为“世界标准”,抢占世界能源发展制高点;将发展特高压纳入国家“十三五”能源电力规划,首先在全国范围内加快能源互联互通、优化配置,特别是对智能电网建设进行统一部署。同时积极开展电能替代相关政策的研究与实施,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建议将超大型城市电网作为支撑全球能源互联网落地的重要枢纽,可考虑在天津这一具有区位优、基础好、发展快的超大城市,打造全球能源互联网理念推广示范区、全球能源互联网装备研发制造出口示范区、清洁能源多级消纳示范区。(光明日报记者陈建强整理,《光明日报》( 2016年03月05日)  

  河北精英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翟志海:依托互联网建产学研“硅谷”模式: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对包括教育在内的各个传统领域带来了颠覆性的影响,必然引发教育领域改革向纵深推进,倒逼我国高等教育在教育理念、办学模式、教学方法乃至人才培养目标等方面发生深刻革命。建议政府加快建设中国产学研“硅谷”模式,即以应用型大学为中心,通过中央及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共同制定政策、设立创投基金,并在海内外延聘教育家或领军人物,通过分批试点,鼓励科研与生产相结合,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高技术综合体。此种模式是适应当今互联网时代的自组织系统,可以将大学、研究机构和风险企业的人才聚集起来,并形成密切联系,搭建跨学科、跨专业和跨领域的实验与孵化平台。实施建设时,可以公开选拔一批有教育理念、实践经验与产业背景、经营水平的教育家,以国家“百人计划”为基础,配套相应政策,以促进学科融合、知识创新和产学融合。(光明日报记者耿建扩整理,《光明日报》( 2016年03月07日)

  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尽快调整专业设置:建设一流学科和一流专业,要有平台、有人才、有投入、有保障。一方面,实施学科人才和高端创新团队引育计划非常重要,这是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最基本、最核心的要素;另一方面,目前国内高校现有的一些专业,基本上还是沿用几年前甚至十几年前的思路设置的,有的已经跟不上现在社会发展的形势和需要。建议尽快梳理、调整专业设置,使其更加适应未来学科发展需要,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光明日报记者邓晖采访整理,《光明日报》( 2016年03月07日)

  天津大学教务处处长张凤宝委员:以人才培养为己任:一流大学应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使命,将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统一于人才培养的实践中。一流大学最重要的是要有一流的教师,以人才培养为己任,为了追求科学真理和技术创新而呕心沥血、百折不挠。一流大学要有自己的特色:或以高水平科学研究见长,产生对世界或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突出的学术成果;或以高水平科技成果为特色,围绕国民经济的重大需求做文章,不断推动新产品、新技术诞生。(光明日报记者晋浩天采访整理,《光明日报》( 2016年03月07日)

  致公党重庆市委副主委、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黄云:建立人才评价体系: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应重在人才一流、思想一流、理论一流、学术一流和技术一流,其建设成果应对全球发展具有引领作用。当前推动“双一流”建设,最重要的还是要建立优秀人才培养标准,探索出一条全新的、科学的且不同于以往的人才评价体系,不仅要与国际主动接轨,而且要适合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特点。这是一项系统工程,要长远规划、统筹实施。(光明日报记者刘江伟采访整理,《光明日报》( 2016年03月07日)

  华北电力大学校长刘吉臻:建立学科评估分级制:中国大学学科评估的方式不宜照搬美国模式,更不能以美国标准对中国大学进行量化评价。建议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学科评价方式,把学科评估从排名制改为分级制。这有利于学科长远规划、整体建设,避免大学急功近利、片面追求排名;也有利于全面审视我国不同学科的发展水平及与国际同类学科的差距。通过重点建设,实现我国一批学科尽早进入世界一流学科行列的目标。(光明日报记者邓晖采访整理,《光明日报》( 2016年03月07日)

  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周光权:中国方案解决中国问题: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已经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去办好教育;高水平的教育也将更好地惠及民生,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极其必要。我国在建设“两个一流”时,必须要思考特色问题,要立足我们中国特有的国情和社会制度,不能盲目遵从西方的办学标准和理论体系。尤其是对于人文社会学科和偏重于人文教育的高校,在建设过程中要突出中国话语、中国声音、中国思考,用中国方案解决中国问题。(光明日报记者刘江伟采访整理,《光明日报》( 2016年03月07日)

  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闵维方:继承传统办出特色:要增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世界一流大学是决定性因素之一。企业创新必须依靠一流大学培养的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必须以世界一流大学的高水平基础研究为支撑。因此,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我国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大战略举措之一。我们必须以学科建设与教师培养为核心,根据学校自身的历史传统和优势,因地制宜,彰显个性,办出特色。(光明日报记者晋浩天采访整理,《光明日报》( 2016年03月07日)

  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主任孙正聿:用发展新理念推进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对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提出了怎样的要求?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主任孙正聿委员认为,以发展新理念赋予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新的时代内涵,为发展马克思主义构建新的“阶梯”和“支撑点”,是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大任务。孙正聿委员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现实力量就在于,它赋予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活动以理想和信念,它赋予社会主义运动以最坚实的理论支撑。只有以发展新理念探索和回答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才能切实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孙正聿委员表示,推进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关键在于从重大的现实问题中发现、揭示和探索重大的理论问题。为此,孙正聿委员建议,以发展新理念为聚焦点,形成一系列推进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的新的重大课题。如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发展观、历史唯物主义与发展新理念、发展新理念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维、发展新理念与科学社会主义、发展新理念与人的全面发展、发展新理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光明日报记者鲍盛华采访整理,《光明日报》( 2016年03月09日)

  河北师范大学原副校长王长华:科研经费配置应体现劳动价值:随着高校巡视和反腐工作的深入推进,弄虚作假、套取科研经费的问题得到了有效遏制。不过,调研发现,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问题仍然存在:一是预算缺乏标准和有效指导,预算编制存在盲目性、随意性;二是预算执行缺乏灵活性,对科研过程的不确定性因素考虑较少;三是没有充分尊重和体现智力劳动的价值。因此,建议依据科研工作特点完善高校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制度,按照项目类别分类研究制定经费预算参考标准,引导项目负责人根据科研工作的实际需要编制预算,允许项目负责人依据科研进展调整预算,并允许项目结题后使用结余经费继续研究探索,不强行按行政部门规定的时间节点收回未使用的经费。同时,还要改革当前高校科研经费的配置机制,让科研劳动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应在科研经费预算中单列研究人员劳务费,取消不允许项目组中有工资收入成员列支劳务报酬的限制。此外,还要进一步提高科研经费中人员经费所占的比例,给项目负责人更大的经费使用自主权。(光明日报记者晋浩天采访整理,《光明日报》( 2016年03月09日)

  天津市美术家协会主席王书平: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转移:目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我国培育发展优势的新引擎,成为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我国科研力量的重镇,高校在推进科技创新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然而,天津市美术家协会主席王书平委员发现,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情况不太乐观,一大批科技成果“躺”在实验室,无法有效转化成先进生产力,未免可惜。对此,王书平委员建议,完善高校科研评价体系,鼓励大学生、科研人员及其团队创业创新。尽可能为这些创业者提供各种便利条件及税费减免、创业启动资金等政策扶持。同时,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增加大学生“双创”基地建设,发挥企业社会责任和创业导师带动作用,进一步提高创业成功率,以此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王书平委员认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要打破体制机制障碍,推动高校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要结合行业发展和企业创新需求,创新高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机制,增设一批市场急需专业,培养一批职业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同时,要注重培育青年创业人才,不定期开展各类创业培训,增强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光明日报记者焦健采访整理,《光明日报》( 2016年03月0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