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资料荟萃» 天津大学党委书记刘建平:为破解大学生实习难“把脉开方”

天津大学党委书记刘建平:为破解大学生实习难“把脉开方”

  “对全国22个省区市的数百个高校和用人单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近80%的回答者认为‘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薄弱之处主要在校外实习环节’。”天津大学党委书记刘建平委员对此深感忧虑。这次参加两会,他带来的提案就是《多部门协同破解大学生实习难题》。

  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14—2015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我国国家竞争力排名第28位,而其中高等教育仅排名第65位,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足是最为薄弱的环节。“我国工程教育规模世界第一,在校大学生中三分之一的人学习工科。但‘实习难’一直困扰着以工科为主的高等院校。这是我们工程人才‘全链条’培养的‘短板’。”刘建平委员说,“经过多年调研,我有一个体会,就是工科类重大科技成果无一不是在生产现场‘摸爬滚打’才能完成的!”

  刘建平委员回忆说,几年前,他带着学生研究一个钢铁生产难题时,在实验室怎么都做不出来。到生产一线去?刘建平委员灵光一现。结果俩人在工厂车间蹲了一周,终于发现了问题的症结。讲述这段故事时,刘建平委员神情严峻地说道:“‘实习难’这一痼疾必须尽快破解,它关乎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能否顺利实现。”

  经过长时间的调研,刘建平委员找出了“实习难”的三大病因。其一,“大学生实习是全社会共同责任”的意识较为淡薄。人们普遍认为,大学生实习只是高校或教育行政部门的事情。用人单位既希望毕业生理论基础扎实,又希望实践能力强,却只愿被动接收成果,不愿深入参与人才的培养过程。其二,大学生实习的相应法律法规不健全,且难以落实。虽然教育部出台了许多文件,强调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如要求“确保理工农医类本科专业不少于25%”,但在实际中很难落实。目前,个别省区市出台了有关大学生实习的地方条例,但在国家层面上仍然缺乏可操作的法律法规来约束或鼓励企业支持大学生实习活动。其三,缺乏激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的保障措施。我国既没有用于鼓励企业接收实习的专项资金,也没有专门的税收等优惠政策。此外,实习期间的意外伤害、技术保密等问题也使企业有后顾之忧,导致企业接收实习生的动力不足。

  “破解大学生‘实习难’,需要政府、社会、企业、高校和学生多方的共同参与和持续发力。”刘建平委员开出的“处方”是:首先,应尽快制定国家层面的大学生实习法或条例,保障大学生实习权。其次,应加大政府调控和扶持力度,在国家教育财政支出中设立“大学生实习补贴专项”资金,以分担企业成本。推动设立大学生实习保险险种,建立健全高校学生实习安全责任分担机制,解除企业后顾之忧。将接收大学生实习作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必要条件。最后,要建立多方协同合作的长效机制,强化大学生实习的公共服务。“比如设立由社会保障、工商、法律、教育等行政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共同组建的大学生实习服务机构,免费向大学生提供实习政策咨询、供求信息等方面的服务,为大学生实习搭建公共平台。此外,还应借鉴美国、加拿大等国经验,探索体系化、制度化的合作教育模式,切实提升企业接收大学生实习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刘建平委员建议选择部分地区如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作为试点,总结经验,逐步推进。(光明日报记者 陈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