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资料荟萃» 湖北大学:改革体育教育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湖北大学:改革体育教育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权威数据表明,改革开放30年,学生体质健康并未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而相得益彰。我们知道,体质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基础上表现在人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相对稳定的特征。体质受遗传、营养、生活方式和锻炼等诸多因素影响。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是,锻炼不足是当前学生体质差最主要的原因。这一归因是应试教育大环境使学校体育力不从心,还是学校体育本身缺乏说服力?如果二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如何在现阶段体制下促进学生健康最大化,是学校体育应有的作为。为解决这一问题,湖北大学体育学院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体育教育思想大讨论,提出并回答了三个基本问题:一是体育到底要解决学生什么问题?二是体育能够解决学生什么问题?三是体育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体育到底要解决学生什么问题

  学校体育或长或短经历了“竞技体育”“素质教育”“快乐体育”“成功体育”“终身体育”和“健康第一”等教育理念的转变,其间也经历了诸多无所适从的迷茫阶段。如果说中小学体育教育,升学率成为首要压力。那么,有充足条件实施素质教育的大学体育,依然没有优先于中小学体育教育而充分发展,人们在哗众取宠的改革中偏离了其最本质的目的。这其中有历史的惯性、现实的惰性,更有认识上的盲目性。其实各学校在完成上级考核时体育课学时并不少、体育教师并不少、运动场地并不少,少的是深入人心的教育理念和自上而下的高度重视,我们即使在这些可控的条件下发挥作用也是大有作为的。体育“以提升人的物质属性意义上的身体健康水平为主旨”是体育的“种差”,是不同于同类事物的本质属性,反映出体育的本质,从而使体育表现出区别于其他教育的特点,这一特点使体育在学校范围内能更好地满足学生身体健康的需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简单明了地回答了体育最本质的要求,回答了体育到底要解决学生什么问题的问题。湖北大学在这个认识基础上进行顶层设计的理论思考和底层落实的实践选择。将一些形式主义、教条主义、竞标主义的课堂真正落实在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形态机能、锻炼养成等关乎学生一生的学习、生活、工作息息相关的体质健康上,落实在“每天锻炼一小时”上。

  体育能够解决学生什么问题

  如果体育仅仅停留在“体育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是体育的一种品格”的口号上是空洞无力的,需要在实践中发挥作用牢牢把握自己的话语权而具有权威性。深入理解体育及体育精神并将它融入现代教育理念是学校彰显这一品格的切实回应。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学术界通常认为,人的全面发展主要包括人的能力、人的社会关系和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这与教育质量的内涵高度契合,教育质量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内适质量,即学生知识准备的充分程度; 二是外适质量,即学校所培养的学生满足国家、社会需要的程度;三是人文质量,即学生个体的认识、情感、兴趣、特长、意志、品质等个性发展程度。讨论将人的全面发展归纳为“四个充分程度”:即学生知识准备的充分程度、学生满足社会需要的充分程度、学生个性发展的充分程度和学生身体健康的充分程度,即学生知识、社会、心理、生物四者的充分程度。而“社会”即人际关系、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即知、情、意、个性等;“生物”即形态结构、身体机能、运动能力等。这里除了“知识准备的充分程度”需要多个学科与体育共同完成,其他三个方面唯有体育能够淋漓尽致地得到体现。这就说明,体育教育揭示的是一个完整的、健康的人在体育运动中生物、心理、社会变化的规律,以提高其物力、心力和外力的整合效应,从而为彰显体育的整体功能提供理论依据。体育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不断满足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上的充分发展,这是体育作为一种人类文化形态与现象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体育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体育如何有效地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湖北大学在深化学校体育教育改革中进行了以下探讨:

  (一)体育有效地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发展路径:一是明确指出增强体质的具体教学内容。特别是学生身体素质最短板的耐力素质,将提高心肺能力的各种变速、间歇、有氧练习等作为每堂课必须完成的内容,并以长跑成绩占学生成绩的30%。二是明确体育课不是军训课、不是专业课、不是理论课,体育课是活动课。重要的是让学生动起来。体育课不是看立正、稍息、队列队形,不是看讲解、纠错、动作要领,不是为提高技术,先分解练习再完整练习。体育课不能在中规中矩中失去活力,不能在枯燥乏味中失去兴趣,不能应了社会上所说的“体育课让学生不喜欢体育”。三是创建“一院一品”特色体育品牌,将课堂锻炼延伸到课外锻炼。学校协同全校18个学院根据各学院专业特色和传统体育优势,树立“一院一品”,每年定期组织以学院杯命名的全校性单项体育比赛,形成传统、届届相传,有效促进人人参与,增加锻炼时间,扩大教育效果。四是认识到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是促进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手段而非目的。如果“每天锻炼一小时”不落实,年复一年的测试只是为了上报不那么真实的数据就毫无意义。近五年来学生体质测试成绩稳步提高,其中大二、大三优于大一、大四,说明体育教育改革对增强学生体质有显著效果。五是为了伸展体育的教育功能,扩大体育影响,吸引更多学生了解体育、参与体育,学校开设了体育精品课程、技术视频课程、MOOC、《运动与健康》《体育欣赏》等通识课程,其中《运动与健康》被中国高等教育评为“大学素质教育优秀通选课”。同时把体育作为校园文化和大学精神的核心要素进行强力打造。体育是校园文化和大学精神表现中最积极的因素和原动力,是大学文化的外在表现和直接载体。对学生的影响更为直接、更为本质,使学生获得终身难忘的文化认同和归属感。湖北大学创建“五人制足球”成为校园文化品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2011-2012学院获中国大学生“五人制足球”全国总决赛冠军,2013-2014获全国总决赛亚军,多次代表国家队出访参加比赛,成为树立学校良好形象的一种大学精神。

  (二)湖北大学体育学院强调体育有效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路径:一是认识到体育对促进心理健康的特殊作用,体育作为一种“热血运动”、“超常体验”、“即时评价”及“规则要求”的特质教育。这种特殊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生动、更活泼、在心理体验上更深刻、更持久,从而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及个性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热血运动”使人变得积极向上、充满活力,是自我肯定的过程;“超常体验”是一种超日常性的心理体验,这与人的懦弱和挑战心理产生“冲突”,这一“冲突”过程即是克服困难、挑战自我、建立自信的过程;“即时评价”所表现出的即时性和直接性是体育区别于其他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与他人、保持积极向上、不断修正错误的心理过程;“规则要求”要求学生必须遵守游戏规则和行为规范,提高自律意识和社会规范的养成。二是有意识地把运动场景与促进心理健康情景相联系,在教学时有目的、有教材、有载体,提高对心理健康促进的有效性。三是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运动中体验多种运动乐趣,比如技能提高的成功感、挑战极限的满足感、释放压力的愉悦感、运动场景的自由感。四是注重从运动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磨炼他们的意志、释放焦虑情绪、提高心理调节能力。

  (三)体育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社会适应的发展路径:一是明确体育促进人的社会化,核心是把学生融入到群体,再融入到社会。体育活动具有集群性,离开集体就不可能适应社会,从而使人、体育、社会三者协同共进地发展就是社会化的过程。二是集体的六大要素包括:共同的目标、士气、领导核心、职责分担、规则、共同的活动。这六大方面,唯有在体育运动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而这是其他任何学科都难以企及的。三是通过体育为学生提供社会生活所需要的行为能力、行为方式、意志力、自律能力和规范意识,还可以使学生学到社会其他领域中的规则,认识到社会上各种竞争活动的社会意义。

  湖北大学体育学院把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作为社会赋予学校体育的基本命题和根本使命。无论是体育教育改革的顶层设计还是实践路径选择,都需要我们从促进学生身体健康这个本源出发,进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使体育在增强学生体质上掷地有声。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学校应对时代和社会变迁的一种反映。时代和社会在变,学校教育的理念也随时、应地而变,不变的是它对教育本然的价值追求,这个价值就是人的全面发展。以尊重和满足人的本质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旨归的体育教育,正是维护教育本质和教育使命的一种努力。(湖北大学体育学院 肖 平 冯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