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资料荟萃» 中国教育报:大中衔接如何内练“精气神”

中国教育报:大中衔接如何内练“精气神”

  上期刊登的“大学之力与中学之需同城‘热恋’”一文,关注大学与中学教育衔接问题,引发了业界热烈讨论。大学与中学牵手,涉及不同层级、不同维度、不同地域教育资源和人才的跨越与整合,不仅是形式上的“联姻”,更应在师资建设、人才培养等深层次实现具体渗透交融。本文再次聚焦北京工业大学,回应各方对大中衔接的话题探讨。

  唯有内外兼修,方能行稳致远。如果说大学与中学之间的衔接举措是滋养“血肉”,那么究竟应该如何健全“筋骨”,真正以大学之力协助中学修炼“内功”,夯实基础打通创新人才的接力培养呢?

  本着对这一问题的探索实践,北京工业大学和北京工业大学实验学校(以下简称“实验学校”)在文化创新、课程创新、实践创新等高度对接的基础上,形成了从人才引进,到师资培养,再到督导督学全程助力中学师资队伍建设的工作方法,旨在促进中学教学质量的提升,触动中学办学核心的发展。

  “您如何看待古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在实验学校2015年教师招聘面试环节,北京工业大学生命学院副院长马雪梅抛出这一问题。大学教授缘何担任中学教师招聘评审?原来马雪梅的另一个身份是北京工业大学实验学校理事会成员。此次受邀参与招聘,正是基于两校在新教师引进方面的合作探索。

  北京工业大学经过多年的实践,在新教师选聘、教育教学方法、师德师风建设等方面已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培养体系和质量监控系统。在两校协商共识的基础上,该校专家被邀请参与到实验学校新教师引进的简历审阅、课堂试讲、组团面试等全程环节,协助中学师资队伍人才引进把好质量关。

  “中学面试相对看重经验和教师的沟通、表达能力等,对教研能力的考察相对较少。教研能力决定了教师未来发展的高度。对此,大学和中学的专家一起面试能够有所互补。”马雪梅将这种尝试作为大学和中学人才选聘标准的一次渗透融合。

  然而对于任何一所学校而言,人才引进都只是师资队伍建设的第一步,接下来还有留得住和用得好的检验。一个月之后,北京工业大学第十期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训即将拉开帷幕。自2006年开始,该校已连续举办9期培训班,帮助640余名青年教师夯实教学基本功。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除了本校的青年教师外,还将邀请30余名实验学校的青年教师参与,共同聆听“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教师语言规范”“教学漫谈”等讲座,并参加其他研讨互动环节。

  “不仅要帮助实验学校的青年教师提升教学能力、丰富教学方法、拓展科学视野,还要为双方未来合作开发课程创造机会。”实验学校副校长周刚对此次培训充满期待。

  获知受邀参加大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训,实验学校赵立伟老师兴奋不已。早在一年前,他便与北京工业大学资深专家有过“亲密接触”——教师专家指导团先后两次到他主讲的数学课上听课并督导。如今,他是区级优秀青年教师。

  为助力实验学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北京工业大学组织了由数学、物理、化学和英语等基础学科专家教授组成的教师专家指导团。6位教师专家除了对实验学校教师课堂教学效果进行点评,对教师的成长、评先、晋级等提出建议外,还计划深入到行政管理和教学一线,从第三者的角度调研管理工作和教育教学工作的真实情况。(中国教育报通讯员 卜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