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资料荟萃» 同济大学打出“人工智能+教育教学”组合拳,加速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同济大学打出“人工智能+教育教学”组合拳,加速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面向大一新生的通识课“人工智能科学与技术”现已排定课表,组织评选首批“人工智能+高等教育”优秀应用场景案例、首批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典型案例,支持百余门本研智慧课程建设,开展“教师人工智能素养与能力提升”培训……

近期,同济大学打出“人工智能+教育教学”组合拳,加速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展现新作为、呈现新气象。

共性基础+大类定制,打造人工智能通识精品课

57个教学班级课号、涵盖的9个学科大类、百余名授课教师、上课地点一应俱全,只等年后春季学期开学,这门“人工智能科学与技术”通识精品课即可全面开课。

“这门通识课面向全校大一新生9个大类,不同大类对这门课的教学要求不一样,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深浅程度要求不一样,因此这门课将实行‘分类别分层次’教学。”本科生院负责人介绍,其三分之二的教学内容是人工智能基本概念、原理等面向所有大类的共性基础内容,还有三分之一是针对各大类学科特点,结合典型应用场景的个性化定制内容。

开课在即,厉兵秣马,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努力打造精品。自本月1日起,每个周五中午,“人工智能科学与技术”课程研讨会准时开讲,已连续举办4期,课程建设团队主要成员、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教师主讲,作示范性教学,负责课程教学的百余名教师积极交流研讨。另有5期研讨将在接下来一个月内陆续展开。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这门课的实践环节,学校将携手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深化产教融合,聘请企业导师共同指导课程实践。对不同大类学生同样实施“共性+个性”分层差别化的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将鼓励其与创新创业项目相结合。

全面推进+典型示范,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近日,教育部公布第二批“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应用场景典型案例,同济大学“人工智能赋能招生选拔——基于ChatTJ的智慧招生管理平台建设与应用”名列其中。这是学校加快推进“人工智能+”的又一代表性成果。

与此同时,同济大学首批“人工智能+高等教育”优秀应用场景案例评选结果揭晓,土木工程学院研发的知识大模型CivilGPT获特等奖,另有5个获一等奖的案例、10个获二等奖的案例分别来自10余个学院的实践探索。

聚焦课程建设,同济大学首批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典型案例征集也落下帷幕,10个来自基层学院的案例入选,展现了各学院认真落实学校部署,大力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管理服务等方面的最新实践成果。

“我们希望通过典型示范,总结推广各学院在人工智能技术的辅助下优化教育教学模式的经验做法,加快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负责人表示。

此外,经过近期在全校范围内组织申报评选,学校拟对108门本研“智慧课程”进行立项资助,进一步推进人工智能助教、助学、助管、助评,塑造“人工智能+”高等教育新生态。

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学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各项部署落地,关键在教师。学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近日面向全体教师组织开展“教师人工智能素养与能力提升”培训,采取培训模式共性与个性结合、线下培训分期滚动推进的方式进行。包括校内外专家作理论专题讲座,以及各学院教师在教师工作坊上的实践交流,已在四平路校区和嘉定校区举办10余场主题活动,参培教师超2000人次。

积极识变应变求变,以人工智能全面赋能,重塑高等教育新生态,同济人持续向关键处发力,勇于探索,敢于尝试,再迈新步,蹄疾步稳!

初审:张 娟

审核:吴素华

管理员:张静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