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资料荟萃» 瑞士“创新之国”的秘密

瑞士“创新之国”的秘密

  瑞士被誉为全世界“最具创新力的经济体”。在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美国康奈尔大学等联合发布的年度“全球创新指数”,以及世界经济论坛每年发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中,瑞士在创新领域的排名多次位居榜首或前三。很多与今天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技术都发端于瑞士,譬如互联网的核心技术万维网,就是在日内瓦郊外的欧洲原子能中心发明的。

  善用创新补“不足”

  为什么只有800万人口、4.1万平方公里国土的瑞士能够超越很多大国,成为首屈一指的“创新之国”呢?瑞士发明专利的数量如此之多,有什么深层次的原因?记者在对众多专家的采访中找到答案。

  首先,资源的匮乏迫使瑞士人不得不靠动脑筋弥补“先天不足”。瑞士除了有大量的水资源和一定的森林资源,其他原材料几乎完全没有。日内瓦工商会副主席梵尚·苏比利阿对记者说,要想在强手如林的欧洲大陆生存下去,照一句瑞士谚语的说法,只有充分发挥“脑袋瓜儿”这个“原材料”的作用。正因如此,瑞士已形成了鼓励创新,保护创新的深厚传统。瑞士不仅有制度上的保障和保护,对破坏创新、不尊重知识产权的言行严加惩治,而且形成了特定的社会氛围和舆论场,使全民对创新、发明充满尊重并努力追求。

  其次,科研投入大、水平高,人才储备足。以欧洲原子能中心为代表,瑞士在不少领域的科研水平都能进入全球先进行列,这保证了对创新的强大科技支撑。在“创业者孵化器”——日内瓦技术创新基金会目前着力培养的新兴企业中,有好几个就是由欧洲原子能中心的研究人员“跳槽”出来创办的。日内瓦生物科技基金会总经理贝努瓦·杜比介绍说,他们的基金会正是依托瑞士法语地区拥有约1000家从事生命科学有关业务的公司、25000名从业者、28所大学和研究机构的专业优势,成为瑞士“健康之谷”中助力科技初创公司的主要研究机构和后勤支撑。

  再次,注重整体经营环境、科研条件的完善,而不仅仅局限于建章建制。整体环境的优越,为瑞士吸引了人才,并创造了良好的融入氛围。贝努瓦·杜比说,说起对创新的法律保障,瑞士也未必比欧美其他国家有更多、更完善的规定。但总体而言,瑞士吸引创新人才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瑞士的青山绿水所体现出来的环境保护优势,低税率、灵活税政所代表的税务优势,以及发达的工农业基础和成熟的金融市场优势、多语言的人才优势、国际化程度等等,使瑞士创新的氛围独树一帜。贝努瓦·杜比说,外国人在瑞士成功的例子不胜枚举。世界食品行业的巨头瑞士雀巢公司,创办者是个德国人;全球食用香精和日用香精行业的领导者奇华顿公司,创办者是两个法国人;全球电力和自动化技术领域的领先企业ABB集团的前身之一,是一个英国裔的瑞士人创办的。这说的都是世界领先的企业。至于小企业、小机构,就数不胜数了。

  说到税收,日内瓦技术创新基金会总经理安东尼奥·康帕特拉介绍说,一个创新企业,其最后卖出的价格与创始资本之间的差价,按照瑞士联邦有关法律,是可以免掉所得税的。这在全球范围内也是极其少见的,形成对科技创新企业的巨大吸引力。

  相比硅谷,日内瓦优势在哪儿

  严育铨出生在台湾,在美国哈佛大学读完物理学博士之后,来到日内瓦郊外的欧洲原子能中心搞研究。现在,他从这个全球顶尖的科研机构“跳槽”出来自己创业,开发一款加密电子邮件通信软件。现在他的“质子邮件”公司,已经有了大约100万用户,每年有100万美元的营业收入。

  “人才流动性大,来自全球的人才汇聚于此,是日内瓦最大的优势。” 严育铨说。语言的障碍、生活习惯的差别、文化的差异,使得一个德国人去一个位于法国的公司工作,不是那么容易。反过来也是一样,即使他们是邻居。但他们对来日内瓦工作都不会有任何不便,因为这里国际化程度高、文化融合、语言繁杂。严育铨的小公司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联合国”,创业不到三年,已经有了20多人,其中许多是他过去在欧洲原子能中心的各国同事。

  相对于美国、相对于硅谷,人才成本相对低廉是日内瓦以及整个欧洲的另一个优势。同样的工程师,硅谷的人工成本可以高达日内瓦的两倍。硅谷的另一个问题是人才流动性太大,大家都跳来跳去。“在日内瓦相对好得多!大家比较稳定。”日内瓦生物科技基金会总经理贝努瓦·杜比说,人才也是“扎堆儿”的。一个精英的到来,可能会带动一批精英跟随而至。

  人才成本高,跳槽频繁,这背后的原因是硅谷聚集了世界上最多的创业资本。资本要找到生利的渠道,一定会带来活跃的商业环境。当然,对从业者而言,硅谷竞争的激烈程度,也是欧洲所不能比的。

  “创业者孵化器”——日内瓦技术创新基金会的总经理安东尼奥·康帕特拉向记者介绍说,他们不欢迎“风险投资”。因为,风险投资的商业目的太强了,公司能卖出好价钱的时候,投资者就会要求尽快卖掉公司。但实际上,就公司的发展而言,就科研的进程而言,这个时候也许并不是创业者最需要、最应该“变现”的时候。而基金会现有的体制,会避免这种情况出现,使创业者专心致志地发展自己的核心产品、培育自己的市场,减少犯错的机会。一般而言,在这里实现“孵化”的科技公司,都要踏踏实实地在这里待上3至7年。当然,也有一些年轻企业家,即使其企业已经有一定规模了,只要职工人数没有太多,他们还是愿意继续留在这里办公。

  除了人才流动容易、人才成本相对低这两个优势外,日内瓦对于创业者而言还有一个“中立”的优势。如果你的专业受到各种地缘政治的限制、各种国际经贸规则的限制,那你不会找到一个比日内瓦更能规避这些风险的地方。对严育铨的加密电子邮件通信软件系统来说,“因为设在日内瓦,所以全世界各国都可以是我的客户。”

  另外,瑞士及周边国家受过良好训练的年轻人,已经不像过去那样,在求职时只瞄准声名显赫的大公司,对瑞士人而言,特别是瞄准金融企业、大银行。现在,一个尚未盈利但可能前途远大的初创小公司,也能吸引第一流的年轻人。这是瑞士近几年的新现象。

  严育铨认为,从他所开发的“保护隐私”“抵抗黑客攻击”电子通信软件这个专业而言,全世界都没有一个能与日内瓦的条件相媲美的初创公司“孵化器”。因为,美国出于反恐原因,开发这类软件的空间越来越小。好在欧洲还有这个保护隐私的环境和条件。(光明日报驻日内瓦记者何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