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资料荟萃» 杨忠:大学如何科学决策

杨忠:大学如何科学决策

  将现代治理理论运用到高等教育领域,探讨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问题,不仅必要、而且迫切。在这其中,建立和完善大学科学决策体系,是落实健全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关键,而这却恰是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研究最为薄弱的领域之一。

  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

  根据我国目前高校决策的权力结构来看,至少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政治决策、行政决策与学术决策的边界模糊,其实质是政治权力、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之间的冲突。由于我国长期存在着教育行政化的倾向,导致高校内部政治权力、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不平衡的问题比较突出。学校的学术委员会、教学委员会、学位委员会等作为体现学术权力的机构,往往被定性为学校在学术上的“咨询参谋机构”,并不拥有最终的决策权力。同时,学术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中也包含较多的党政管理干部,政治决策、行政决策与学术决策的边界十分模糊。

  学校决策与院系办学的关系有待优化,其实质是学校层面权力过于集中与基层院系办学不够自主之间的冲突。目前情况来看,我国高校学校层面与院系层面的决策范围仍然定位模糊,学校层面的决策权仍然相对过宽、过细,院系层面对教学科研等学术活动的决策权较小,这不仅影响了院系参与大学治理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形成民主监督、权力制衡的有效机制。

  决策主体的能力素质有待提升,其实质是管理者行政权与师生等多元利益主体参与权之间的冲突。随着高校决策内容的日益广泛和决策环境的日益复杂,决策者把握信息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也日益显得非常有限。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虽然不少学校有类似的组织或机制,但这些智力支持因为过于零星分散,对决策的参与支持往往停留于表象层面。

  推进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提升大学治理能力,孕育特色治理文化、取得显著治理成效,就必须立足于实现高校基本职能的治理目标,探索构建大学科学决策体系的现实路径。

  立足“元治理”视角,协调党委决策和行政决策。在大学治理过程中,应当立足“元治理”思路确立党委的角色地位。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办好社会主义大学。党委领导是我国高校最大的特色。这一特色能否转变为发展的有效性,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并以此为指导做好党委决策。要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不动摇,加强和改善党的高校的领导,不断提高党领导高校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党委在意见综合与宏观决策中的主导作用。鼓励和引导大学中各个相关利益主体参与决策、表达意见,是党委的一项重要工作。目前我国高校都设有代表不同利益主体的机构,在决策前也大多有相应的意见征询机制,但却较为缺乏必要的意见综合机制,从而使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分散的意见和建议,能够形成对科学决策的有效支持。要正确协调好党委领导和校长负责的关系。若能从“元治理”的思路出发,那么应充分发挥党委主导作用、实现由意见综合到宏观决策的顺利过渡;而一旦决策形成,则应由校长充分发挥行政权力,通过一系列的具体措施推动宏观决策的落实,从而真正促进科学决策的制定和实施。

  适应大学治理离散化趋势,协调统筹顶层设计与基层决策。现阶段特别重视解决好以下两方面问题:一是注重高校决策的不同类型,突出协调好行政决策和学术决策之间的关系。学术权力在高校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因此大学治理科学决策的关键是要根据决策类型加以区分,推动实现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各就其位、各司其责。二是注重决策的不同层次,既要做好顶层设计,又要鼓励基层创新。在学校统一领导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决策重心下移,充分发挥院系的决策主体作用。为此,高校应该注重发挥院系主体性,努力消除信息流动的壁垒和管理环节的障碍,逐步实现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的优化。通过合理界定不同权力以及权力主体之间的决策范围,逐步由原先直接的行政管理转变为目标管理。明确院系党组织、行政班子以及教授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等基层组织的各自职责,尊重和发挥其在不同决策范围的权力使用和利益表达,实现政治决策、学术决策和行政决策的协调统一。

  把好重点环节,切实提升决策主体的能力和水平。正视大学决策面临的各种复杂性、现实性挑战,从切实改善和提升决策主体能力水平出发,推动科学决策、良性发展。一是坚持党委领导,这是完善中国大学治理的基本前提。着力发挥党委在把方向、抓大局方面的主体作用,规范党委常委会(全委会)其在大学治理过程中的作用,发挥好在意见综合与宏观决策中的指导作用,更好地支持校长行使行政权力。二是把握好科学决策的重要环节。正视科层制逻辑与大学多元主体治理逻辑之间存在的断裂,充分做好意见综合的决策前期准备工作。特别重视决策制定后的执行和监督。决策制定后,要着力推进决策实施,因为只有当决策真正转变为学校发展的成效之后,才能够称之为科学决策的完成。在当前形势下,要特别重视新媒体、自媒体以及青年化时代特征对大学决策的影响。三是重视开展大学治理的文化建设,切实提升决策主体的治理能力。从总体上来说,大学治理不仅需要制度的完善,而且也需要文化氛围的营造和熏陶。在大学决策过程中,需要权衡来自多元利益相关者的声音,并通过意见综合来推动科学决策。这就需要积极开展大学治理相关的文化建设,培育公共理性、提高责任意识,并可以从一些小型的决策“训练”入手,引导不同相关利益主体学会运用理性对话、协商的方式,推动科学决策和大学治理。作为一个决策者,要注意避免决策中的非理性因素影响,如个人视野、能力、情绪等,找到切合实际的优化方案,优化决策过程、提高决策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