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资料荟萃» 科技创新布大局 抢占未来制高点(上)

科技创新布大局 抢占未来制高点(上)

  编者按:当前,随着新技术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第四轮工业革命浪潮,纷纷提出国家层面的发展战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由此引发的产业革命方兴未艾,能否抓住机遇、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将深刻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命运。本专版将分上、下两个部分,刊发由本报记者采写的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未来发展的擘画,以期见微知著,洞察世界未来科技发展潮流。

  日本致力于“投资未来”的产业革新

  当前,世界第四次产业革命正如火如荼地深入展开,以“科技立国”为基本国策之一的日本也在加紧进行高新技术的研发与革新。

  上月,安倍内阁确定了28.1万亿日元规模的超级经济刺激方案。日本内外对其能否取得预期效果看法不一,但是其中着眼于日本未来科技与产业的相关内容十分值得关注。

  该方案名称为《实现面向未来的投资的经济对策》,将“完善21世纪型的基础设施”作为支柱内容之一,计划投入资金总额为10.7万亿日元,其中6.2万亿日元来自财政预算。该方案明确提及第四次产业革命、物联网(IoT)商务、知识产权战略等概念,强调要充实人工智能(AI)、新材料、宇宙航空、能源等产业的基础性研究,充分展现了安倍政府着力革新日本产业技术与能力,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决心和举措。

  今年10月1日,日本《关于促进特定国立开发法人研究开发等的特别措施法案》将实施。该法案的主旨是因应产业结构及国际竞争条件变化,显著提高国家科学技术水平,强化产业竞争力,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法案还明确了由日本政府制定产业科技研发基本方针和中长期目标,采取特别措施,以期获得“世界最高水准研发成果”的特别体制。如,重大科研方略与项目的制定和立项必须经过内阁会议确定,可在资源、人力与财力上予以特别倾斜等。该法案直接确定了3家“国立研究开发法人”作为核心研发机构,即“物质与材料研究机构”“理化学研究所”和“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该法案是在近年日本国会因安倍政治而吵闹不停的背景下获得通过的,这说明日本并没有放松任何关乎国家根本的正事儿。

  与此同时,日本企业界的产业研发重心正在静悄悄地移位。一是研发经费投入增速放缓,但投资重点显著偏向“未来领域”。据日本媒体报道,2015年,270多家日本企业投入的研究开发经费总额超过12.2万亿日元。2016年研究开发费预计同比增加2.3%,增幅有所收缩,但这是在日本经济战略预期不佳背景下的连续第7年增加。在日企研发经费投入排行榜上,最多的是丰田汽车,达到1.07万亿日元,而排名前10的企业均在4000亿日元以上。从研发经费投入重点领域看,食品、医药、生物方面呈持续收缩态势,新近增长最多的是机械、引擎与造船、土木工程、材料、汽车及部件、IT、能源、人工智能(AI)、高传感、机器人等领域。

  二是研发合作内外并举,核心研发基地增设重心倾向回归本土。《每日新闻》(电子版)8月16日报道称,安倍晋三首相2015年访问以色列之后,日本企业开始扎堆儿涌向该国,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领域成为双方企业研发合作的主流,并形成了日中韩对以研发合作“三国鼎立”的竞争态势。《日本经济新闻》近期报道,该社有关2016年度日本主要企业研发活动的调查结果显示,每4家受访对象中就有1家表示,2016年开始将在日本国内新设、增强或扩充研发据点。而且有59.5%的回答是出于“为中长期事业育苗”的考虑。比如,日立金属瞄准了航空器引起与热电涡轮市场,联手物质与材料研究机构在茨城县共同实施超耐热合金研发,争取到2018年实现实用化。

  日本官方也在对内外推介其产业革新与技术研发政策和理念。6月1日,外务省与茨城县在饭仓公馆共办的说明会中,有关专家在演讲中提到,日方正将“科技城”筑波市打造成学研产一体化、富有创新力与竞争力的“日本硅谷”,强烈期待通过优厚的条件和待遇,吸纳世界一流的科技人才,参与到日本新一轮的产业革命浪潮之中。另外,日本政府拟于12月公布今年第三季度GDP修正值,届时或将首次计入研发经费及其附加值,规模可能达到GDP的3%。

  当然,外界也有看法对安倍政府的过度侧重于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的产业革新政策感到担忧。韩国《中央日报》(电子版)7月26日文章指出,日本正以其最高领导人为中心积极推进“国防地面机器人事业”。安倍首相通过表明举办世界机器人奥运会的意向,展现其对该领域的浓厚兴趣。日本是世界机器人强国,于去年1月23日在“实现机器人革命会议”的主导下发布了“机器人新战略”,而安倍访问了该战略的发布现场。根据该战略,日本计划于2020年以前在月球南极建设机器人基地。这是与日本重新(军事)武装的动向相关且值得关注的部分。

  【记者手记】

  近年,日本产业界不时出现企业巨头或是严重亏损,或是收缩规模,或是干脆被外资兼并等消息,日本“产业衰败论”一时甚嚣尘上。但是,过分低估一个GDP规模世界第三,雄踞世界工业金字塔上层数十年的发达国家对产业发展的底力,无论如何都是不明智的。

  而且,日本这个国家越是在奋发图强的时候,往往越发显得低调。它至今维持着自己的传统,即从技术研发开始,直至投产运营、占有市场,最终控制知识产权,哪怕垄断了整条国际产业链与价值链,一切都在静悄悄地进行着,世界财富也跟着不断地汇入这个时时自称是资源匮乏的国家。而每当日本的产业科研取得重大收获之际,日本政府官员或科研机构即使偶有露脸吹风也只是三言两语、淡淡提起而已,绝无盲目自信或独揽功绩之积习。日本主流媒体更不会乐此不疲地帮腔造势甚至爆料兜底,更多的是帮助查漏补缺或建言献策。

  安倍政府有关日本产业与科技革新的战略与政策,是在充分把脉中国乃至世界第四次产业革命潮流与竞争态势的基础上确立的。从安倍所提的目标来看,只要是全球顶尖的产业科研人才或独创性技术,就可以不计成本地去拥有;哪怕押光了家当,也要夺取未来世界产业科技的领导地位。

  安倍的嘴边总是挂着国际和平与贡献等字眼,而其所谓的“基于国际协调主义的积极和平主义”,实质上就是基于军事威慑力的积极干涉主义。所以,日方积极支持美国舰机强闯南海实施“航行自由作战”以及“萨德”入韩。日本有看法担心,安倍正利用日本军民混合的产业体系,重新将日本打造成军需大国、军事强国。(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驻日本记者 张建墅)

  总统接力擘画美国未来科技蓝图

  在奥巴马的设想下,美国下一步的科技之路怎么走?8年来一直努力重振美国实力的他,正通过一个新奇的方式来寻找答案,期望进一步打造科技领域的执政遗产,并引领未来国家科技的发展方向。

  8月30日,美国颇具影响力的科技杂志《连线》(Wired)总编辑斯科特·达蒂奇的一则推文,引起一股转发潮。斯科特·达蒂奇在推特上称:“我荣幸地宣布,美国总统将担任本刊11月号的特约编辑。”《连线》在一份声明中称,11月号的杂志将会覆盖广泛内容,从人文科学的发展前沿,到城市规划,以及再生能源、医疗数据,等等,都会涉及。同时也将包括国际议题,如气候变化、网络安全、太空旅行和人工智能等。

  奥巴马将是首位美国在任总统成为《连线》(或其他任何杂志)的特约编辑。“和《连线》一样,我们的第44任总统也是一位坚定不移的乐观主义者。这期订制的杂志,他希望专注于未来,专注于那些人类为继续发展所需克服的障碍”。

  总统担任一份杂志的“特约编辑”,只是此轮行动的铺垫,重头戏在后面。8月30日,奥巴马的两大科技助理:白宫科技与技术政策办公室主任约翰·霍华德、美国首席技术官梅根·史密斯,联袂发布公告称,10月13日,奥巴马将在匹兹堡主持召开“白宫前沿会议”,《连线》杂志11月号将是会议讨论的一个基础。选择匹兹堡开会也是有某种考虑的,这个曾经的“世界钢都”,当前已转型为以医疗、金融及高科技工业为主的现代城市。

  据称,白宫举办历史上首次类似会议,主题将是“探索美国及全球创新的未来,建设美国的科学、技术和创新能力”。奥巴马将与全球的创新领导者一道,讨论五大领域的前沿问题:个人前沿,包括医保创新和精准医疗;地方前沿,着眼建设智能和包容性的社区,包括投资开放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国家前沿,关注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使所有美国民众接触并受益于数据技术、机器学习、自动化和机器人;全球前沿,则强调加速清洁能源革命,开展先进气候的信息、工具、服务及协作;星际前沿,聚集的是空间探索,包括登陆火星等。

  “白宫前沿会议”也将是一次庆祝大会。霍华德表示,8年来,奥巴马总统始终致力于重振和扩大联邦政府在美国科技事业中的作用,在基础和应用研究、创新、现代化和教育等领域,进行了持续强有力的投入。他说:“在会议上,我们期待对已取得的成就进行庆祝。”

  对于美国的未来科技发展战略,奥巴马的可能继承人也提供了各自的版本。希拉里的国内政策顾问莎拉·索洛表示,希拉里的未来科技发展战略有5根支柱,包括:扶植创业精神、建造世界一流的数字基础设施、提升美国在科技和创新领域的领导力、在保护隐私与安全的同时简政放权、打造一个更灵巧更友好的政府。

  按照希拉里的构想,首先是要加大科学、科技、工程和数学(STEM)教育与人才培养。到2020年,美国将有140万与计算机科学相关的工作岗位,但届时将只有40万人该专业的毕业生。美国政府将努力弥补这个巨大缺口,措施包括:推出措施,给得到授权的大学中攻读STEM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的国际学生提供绿卡;将联邦政府的科研投入提升至1960年代“登月计划”时的高水平,等等。

  在数字基础设施领域,希拉里表示要在2020年消灭“数字差距”,使全部美国家庭享有安装满足自己需要的宽带网络的选择,成立资金规模达25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银行”,帮助创建“模范数字社区”,加速第5代及下一代无线网络的研发与部署。在国际上,要推广多利益攸关方互联网管理模式,为互联网在其他国家也保持开放而战。

  如果希拉里版的美国科技发展战略是“奥巴马2.0”的话,共和党总统竞选提名人唐纳德·特朗普的战略,主打的则是与奥巴马时代的差异。特朗普在推广其经济与科技政策时强调,他是一位“代表未来的候选人”,而希拉里则“代表着过去”。对于如何“赢得未来”,特朗普至今仍没有提出像希拉里那样的具体政策选项,只是强调要通过在税收、贸易、能源和监管等领域的改革,来赢得这场全球竞争。

  【记者手记】

  在记者和许多人看来,奥巴马一直被视为一位“科技总统”。他可以娴熟地使用信息技术产品,竞选时充分利用互联网助选,任内也十分重视科技与创新。

  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美国的全球竞争力全球排名第一。受国际金融危机的打击,在奥巴马任内,美国的排名一度滑落至第7。为重振美国实力,奥巴马在就职演说时曾宣布将“重新确立科学的合适地位”,强调要重新激活基础和应用研究、创新与教育,重整国家科学政策的协调一致性。

  在全球经济论坛去年9月发布的《2015-2016年全球竞争力报告》中,美国的排名已经升至第3名。

  奥巴马的一些科技政策,对于美国在上述排名中的改善应有帮助。

  再有几个月,奥巴马就将卸任。美国人高兴地看到,作为他可能的继任者,希拉里和特朗普在竞选中都没有忘记科技创新这个领域。因为在他们看来,重视科技创新不仅可以帮助他们赢得选举,也将对美国“赢得未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驻美国记者 刘平)

  英国增45亿补贴确保科研不“脱欧”

  尽管英国政府将正式“脱欧”的时间延至2019年年底,但“脱欧”效应已给英国的经济、科研发展带来了不容忽视的挑战。据英国皇家学会介绍,英国目前接近五分之一的大学科研资金来自欧盟。仅新药开发一项,英国“脱欧”后每年将失去约10亿英镑的欧盟研究经费。为了弥补因“脱欧”而损失的欧盟财政补贴,英国财政部前不久承诺将保证每年投入45亿英镑,以保障英国所参与的包括欧盟科研创新资助计划“地平线2020(Horizon 2020)”在内的各项科研项目顺利推进。

  “地平线2020”计划是当前欧盟最重要的科研框架规划,自2014年开始实施,将于2020年结束,预计将耗资约770亿欧元。该计划几乎囊括了当前欧盟各层次重大科研项目,涵盖了基础研究、应用技术和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三大方面。欧盟委员会希望通过这个计划整合欧盟各成员国的科研资源,提高欧盟整体科研创新能力,以推动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英国的许多科研项目都被纳入这一计划,并获得了巨额科研经费。

  英国皇家学会2016年4月至6月发布的《英国的科研与欧盟》系列报告显示,2007年至2013年英国的研究、发展与创新项目共获得欧盟88亿欧元补助,获得资助总数仅次于德国。这对于2008年就深陷金融危机的英国来说着实是个大数目,而“脱欧”公投后,英国科学家是否将失去欧盟的资助一度引发不少恐慌。

  “脱欧”之后,英国科技创新之路如何走?英国新任财政大臣菲利普·哈蒙德8月13日首次对此作出了回应。他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在正式“脱欧”前英国科研人员仍可以继续申请欧盟的科研项目及资金支持;正式“脱欧”后,英国财政部将承担原本由欧盟拨付的科研经费,确保原有科研水平。他预计英国政府每年将为此投入约45亿英镑。对此,英国大学和科学国务大臣乔·约翰逊也表示:“我们对‘地平线2020’作出如此保证,再度证明了我们对维持英国在全球高端科研领域地位的重视程度。”

  作为欧盟最重要的科研力量之一,英国在全球高尖端科研领域占据重要地位。《经济学人》的统计显示,从2006年到2015年,英国以全球1%的人口贡献了4%的研究者和16%“被引用次数最多”的科研论文。这既得益于英国国内乃至欧盟提供的充足科研经费支持,更得益于欧盟范围内的人力资源整合优势。目前,英国有16%的科研人员和14%的博士后来自欧盟其他成员国,在2006年至2015年期间,英国科研人员发表的论文有超过50%为跨国合著论文。

  然而,“脱欧”后,英国与欧盟之间的人员自由流动和学术资源交流能否继续保持充满了不确定性,为了应对其可能对英国科技发展产生的不利影响,英国政府不得不开始采取措施并调整未来科研发展重点。

  在科研战略方面,乔·约翰逊7月25日在“2016年曼彻斯特欧洲科学公开论坛”上说,特蕾莎·梅首相上任后,正在推动英国制定新的产业政策,让科技成为英国的优势和国家建设的重要支撑。

  约翰逊透露说,未来,英国将把曼彻斯特打造为世界级创新城市。曼彻斯特曾是工业革命的摇篮,眼下这里也是革命性材料石墨烯的诞生地,曼彻斯特大学正在进行世界领先水平的石墨烯研究,有望引领世界新材料革命的科研方向。此外,在英国政府的争取下,由20个国家共同合作的“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KA)”项目也在2015年将总部设在曼彻斯特。这一项目将推动新一代智能手机及更快的网络数据传输服务的研发进程,并带动大数据产业发展。

  根据《经济学人》统计,在2007年至2013年期间,英国在非科研领域向欧盟提供了777亿欧元的资助,而只从欧盟项目中获得475亿欧元的资助,差额高达300亿欧元。“脱欧”后,英国可将这一差额用于资助本国的基础研究项目。

  为了应对“脱欧”后人员流动与学术交流的不确定性,加强基础力量建设、建立吸引各层次人才的长线机制将是英国政府未来的一大工作重点。为此,英国政府还将继续增加牛顿基金投入,以推进“科学创新网络”(SIN)计划。

  2000年,为了应对科学、技术和创新不断增长的重要性,英国外交和联邦事务部建立了自己的“科学创新网络”,并通过牛顿基金资助了90余名科研人员。眼下,英国正与包括中国在内的31个国家的科学家在核安全、大规模流行病和气候变化等领域展开科研合作。

  此外,从2017年起,英国还将创建一个新牛顿奖,奖金高达100万英镑,用于资助有效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福利或解决世界贫困人口问题的科技创新项目,以确保英国科技的全球影响力。

  【记者手记】

  “离开欧盟会是一场灾难!”几个月前这句预言性的警告眼下几乎成了英国科技界的写照。

  欧盟一体化进程的威力早已远远超过外界的感知。与时刻警惕着要保持相对独立自主的国家主权、财政金融体系不同,欧盟内的科技研究早已密织成一道网,英国绝对是最主要、最出色的织工之一,将自己深度编织入网。如今,几乎所有英国大学的科研都有欧盟资金的支持,都有欧盟科学家或学生的参与。如果仍看不清“退欧”后的英国科技界会有怎样的境遇,看看瑞士便可知一二。2004年,为了欧盟的科研,非欧盟成员国的瑞士宣布允许欧盟人员自由进出其国境;到了2014年,瑞士因移民压力发起一场公投,决定取消自由进出政策。没过多久,后果显现:欧盟青年科学家最爱的“伊拉斯谟交换生项目”中,瑞士名额锐减;欧盟突然撤回“人脑工程”项目资金,瑞士主导的研究随即搁浅;欧盟仅允许瑞士参与几个基本研究项目,如果想获得“全面合作权”,那就要么开放国境线,要么自掏巨额经费“入会”……

  “退欧”后,英国科技界的光景不会比瑞士好。英国想参与欧盟科研项目、争取欧盟经费,就必须允许人员自由进出其国境,而这正是“退欧派”所坚决反对的。钱的问题或许英国能调拨,但人呢?毕竟21世纪最重要的是人才!(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陈小茹)

  法国力推“未来工业”布局工业复兴战略

  一向被人们贴着“浪漫”、甚至是有些“散漫”标签的法国在工业复兴的道路上加紧新技术研发和创新脚步,致力于重振老牌工业强国的雄风。今年5月,法国政府对实施近3年的“新工业法国”战略进行了阶段性盘点,提出进一步优化布局、加大投资力度,法国未来工业的新愿景值得关注。

  “新工业法国”战略于2013年9月提出。彼时,法国正遭遇“去工业化”的阵痛,工业增加值以及就业比重均不断下降,法国总统奥朗德称法国工业“失去了十年”。为了全面复兴法国工业,法国政府提出了旨在通过创新驱动法国工业转型升级的新战略,并制定了34项具体产业发展计划。然而,由于优先项目过多,导致出现核心产业发展动力不足、重点不明确等弊端。2015年4月,法国经济部、工业与数字事务部宣布启动“未来工业”计划,这标志着“新工业法国”战略迅速转入第二阶段。

  调整后的法国“再工业化”总体布局为“一个核心、九大工业解决方案”。其中,“未来工业”计划正是“新工业法国”第二阶段中的核心,明确提出通过数字技术改造实现工业生产的转型升级,和以工业生产工具的现代化帮助企业转变经营模式、组织模式、研发模式和商业模式,从而带动经济增长模式的变革,建立更具竞争力的法国工业。九大“工业解决方案”,包括数据经济、智慧物联网、数字安全、智慧饮食、新型能源、可持续发展城市、生态出行、未来交通、未来医药等九大领域。法国经济部长马克隆曾坦言,该计划仿照的对象正是德国工业4.0,因而也被媒体称为法国版“工业4.0”。

  由于在法国的经济体系运行中,政府通常扮演着股东、采购商、协调者等多重角色,国家制定的工业政策以及政府介入往往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未来工业”计划也不例外。奥朗德政府为推动“未来工业”计划提出了五大支柱:一是大力提供技术支撑,促进企业结构化项目实施,为增材制造(3D打印)、物联网、增强现实等重点新技术新兴企业提供协助,在3到5年内打造欧洲乃至世界的领军企业;二是开展企业跟踪服务,通过提供税收优惠和贷款等财政资助,帮助中小企业实现信息化转型升级;三是加强工业从业者、尤其是年轻一代的技能培训,法国全国工业委员会为此推出两大计划——一方面设立未来工业领域的跨学科研究项目,培育研究人员,另一方面开展有针对性的在职教育和继续教育;四是加强欧洲和国际合作,在欧洲和国际层面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以德国为重点,全面对接法国“未来工业”计划与德国“工业4.0”,通过欧洲投资计划框架下的共同项目实现目标;五是宣传推广法国“未来工业”,动员所有利益关系人来宣传相关项目。

  据“未来工业”计划周年纪念活动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以来,法国累计支持创新工业项目1000余个,累计提供补贴、退税等公共资金19亿欧元,将在“未来工业”计划框架内为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实施的工业投资提供为期6年、金额为50亿欧元的税收优惠,帮助1500余家中小企业改进经营模式,已为相关企业提供850余笔、总额为7亿欧元的贷款,预计2018年前还将提供22亿欧元贷款。这份法国政府发布的“中期成绩单”还显示,各个重点领域进展顺利,逐步进入“提速”阶段:从有工业创新加速器之称的“物联网城市”项目的稳步推进,到自动驾驶汽车试验里程突破4万公里,从空客公司牵头研发的新一代电动飞机E-FAN上天,到阿尔斯通公司探索中的低能耗“未来高铁”,从智能电网试验的全面铺开,再到环保节能领域的“绿色合同”,可谓全面开花。

  值得注意的是,法国“未来工业”发展的背后依靠的是创新和数字技术驱动。据统计,法国在高新技术方面的研发投资在GDP中的占比为2.3%,建立了专门的研发中心对关键技术进行攻关,每年产生4.3万个专利,涵盖从民用核能到生物科技、自动化、信息化的各个科技领域。据赫芬顿邮报网站(法国版)报道,近年来数字经济在法国的发展可谓一帆风顺,对GDP的贡献率预计将达到5%,该领域企业数量已达近11.5万家,生态体系已初步建立。在“法国科技”(French Tech)倡议的推动下,以巴黎为首的法国各大城市正大力吸引全世界的初创企业落户,争相打造法国版硅谷。

  值得注意的是,“未来工业”计划大大促进了法国各大企业的资源整合与跨领域协作,仅以汽车行业为例,相关创新项目就将瓦雷奥、米其林、雷诺、标致雪铁龙等知名法国企业聚集到一起。

  正如法国驻华大使顾山接受媒体采访时所说,法国人发明创造了多项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核心技术,如今,法国技术无处不在,在信息化、智能工业等领域不断推进的情况下,法国企业的创新能力具备活力。但与此同时,也有分析指出,在法国总体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政府财政压力仍然不小的情况下,如何打消人们关于新一轮工业革命威胁就业的疑虑,如何在加大公共投资的同时鼓励私营部门的资金投入,为未来工业争取时间和空间,仍是摆在法国面前的一道难题。

  【记者手记】

  法国,不少人印象中的浪漫之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但说起欧洲工业,更多的人优先想到的多是德国制造。加之近年来接连而来的恐袭和罢工浪潮着实把法国折腾得够呛,在吵吵嚷嚷中容易忽略的是,法国人并没有忘记真正重要的事,其工业实力始终不容小觑,从传统行业的飞机、高铁、核电,到今天新兴领域的数字技术、环保节能、3D打印,法国仍是在很多领域掌握着尖端技术的领导者。而且,在奥朗德称为“战斗”的新一轮产业革命国际竞赛中,法国已经抢先出发,目前成绩还不错。当紧紧围绕“改变生产和生活方式”的需要、重拾工业这个“国之重器”之时,法国的前景值得我们关注。(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驻法国记者 孟小珂)